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三峡走向世界,向世界书写三峡——评聂华苓和虹影三峡题材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德宗 谢应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142,共3页
著名海外华文文学作家聂华苓和虹影都是长江三峡的女儿。她们虽在不同时代,因不同原因分别走向美国和英国,但深深的三峡情结、执着的三峡书写,动人的故乡叙事和浓浓的家国情怀,却是她们突出的共同特征。她们以自己出色的三峡书写和杰出... 著名海外华文文学作家聂华苓和虹影都是长江三峡的女儿。她们虽在不同时代,因不同原因分别走向美国和英国,但深深的三峡情结、执着的三峡书写,动人的故乡叙事和浓浓的家国情怀,却是她们突出的共同特征。她们以自己出色的三峡书写和杰出的文学创造,给包括华文文学在内的大中华文学奉献了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华苓 虹影 三峡题材书写
下载PDF
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建设路向 被引量:2
2
作者 陶德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8-130,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是由大陆、台湾和香港文学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但长期以来,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却只讲授其中的大陆文学,未能真实反映“两岸三地”中国文学的全景风貌,影响了学生关于中国新文学的完整把握和通过文学窗口对台港的认识了解,... 中国现代文学是由大陆、台湾和香港文学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但长期以来,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却只讲授其中的大陆文学,未能真实反映“两岸三地”中国文学的全景风貌,影响了学生关于中国新文学的完整把握和通过文学窗口对台港的认识了解,导致了学生关于中国新文学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残缺,因而理应即行整体改革,以真实反映中国新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和科学构架本课程教学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国现代文学 课程 改革 建设
下载PDF
陶渊明诗文与《庄子》的关系思辨 被引量:2
3
作者 陶德宗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5-58,共4页
从文学价值看,《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巅峰之作,它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特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但从后世文学观之,人们对《庄子》之形与神的吸取,又显然是有选择性的,陶渊明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人。他对《庄子》的承传不仅侧重... 从文学价值看,《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巅峰之作,它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特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但从后世文学观之,人们对《庄子》之形与神的吸取,又显然是有选择性的,陶渊明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人。他对《庄子》的承传不仅侧重于神的一面,而且在这一侧面上也表现为一种承传、突破与革新的态势。探究陶渊明诗文与《庄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梳理《庄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演变历史,有着重要与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文 《庄子》 形与神 选择 突破
下载PDF
简论川籍诗人覃子豪与商禽对台湾诗歌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德宗 陶兰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6-79,139,共5页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四川诗人的功绩是巨大的。他们不仅在奠定中国新诗基石、推进新诗时代主流和不断开拓诗歌新潮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推进台湾当代诗歌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走向台湾的川籍诗...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四川诗人的功绩是巨大的。他们不仅在奠定中国新诗基石、推进新诗时代主流和不断开拓诗歌新潮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推进台湾当代诗歌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走向台湾的川籍诗人覃子豪与商禽。研究他们在台湾的诗歌活动,梳理他们对台湾诗歌发展的重要贡献,对促进蜀台文化交流、推动两地文化繁荣和中华诗歌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诗人 台湾诗歌 卓越贡献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评《马关条约》割台后台湾诗坛四杰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德宗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在《马关条约》割台之初海峡彼岸爱国诗歌创作的高潮中,丘逢甲、洪弃生、许南英和连横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人,堪称台湾诗坛四杰。他们用自己的泣血之作抒发对台湾沦亡的巨大悲愤,讴歌台湾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表达收复台湾的坚定志向,... 在《马关条约》割台之初海峡彼岸爱国诗歌创作的高潮中,丘逢甲、洪弃生、许南英和连横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人,堪称台湾诗坛四杰。他们用自己的泣血之作抒发对台湾沦亡的巨大悲愤,讴歌台湾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表达收复台湾的坚定志向,倾诉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内蕴着深深的中华情结,高扬着强烈的祖国意识,在台湾文学与整个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着历久不衰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诗坛四杰 诗歌创作 丘逢甲 洪弃生 许南英 连横 《马关条约》
下载PDF
三峡作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被引量:2
6
作者 陶德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4-89,共6页
在近百年中华文坛上,活跃着百余位三峡籍作家。他们不仅把已有两千年历史的三峡文学推向了新的高潮,而且对各领域与各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皆有突出贡献。全面考察现当代三峡作家与中华文学的关系,对推动三峡文学和三峡文化的建设发展... 在近百年中华文坛上,活跃着百余位三峡籍作家。他们不仅把已有两千年历史的三峡文学推向了新的高潮,而且对各领域与各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皆有突出贡献。全面考察现当代三峡作家与中华文学的关系,对推动三峡文学和三峡文化的建设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作家 中华文学 创造贡献 区域个性
下载PDF
重庆对台湾文学名家梁实秋和余光中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陶德宗 陶兰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年第1期32-34,共3页
在台湾当代文坛上,活跃着一批与重庆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其一是雪飞、薛林等巴渝之子,其二是梁实秋、余光中等在抗战时期流亡重庆的大批外省作家。这两类作家皆因1949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沧桑巨变而流亡台湾。尽管他们人在海外,与家乡... 在台湾当代文坛上,活跃着一批与重庆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其一是雪飞、薛林等巴渝之子,其二是梁实秋、余光中等在抗战时期流亡重庆的大批外省作家。这两类作家皆因1949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沧桑巨变而流亡台湾。尽管他们人在海外,与家乡亲友的分离也旷日持久,但在这些作家心中,却始终有着深深的重庆记忆和浓浓的巴渝情怀。关于巴山渝水的深情书写,也成为台湾当代文学的突出现象。研究这种文学镜象,对推进渝台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和合与民族统一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台湾地区 文学 名家 梁实秋 余光中
下载PDF
何其芳留给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陶德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7-20,41,共5页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该如何面对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挤压,已成为一个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何其芳的文学活动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即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世界新潮,更要弘扬民族文学传统,凸现自己的中国品牌,...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该如何面对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挤压,已成为一个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何其芳的文学活动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即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世界新潮,更要弘扬民族文学传统,凸现自己的中国品牌,建树鲜明的民族特色,努力创作高质量、本土化的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新世纪 文学 启示
下载PDF
弘扬三峡传统文化精华 构建三峡当代人文精神——对三峡民间传说的深层透视 被引量:1
9
作者 陶德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11,共7页
三峡民间传说以三峡风景传说为主,其本质意义是三峡人民附加在三峡自然景观之上的一种地域文化活动形态。作为以三峡人民为主体在漫长岁月中所创造并以口耳相传方式而流播的三峡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它集中反映了三峡人民的精神意志、心... 三峡民间传说以三峡风景传说为主,其本质意义是三峡人民附加在三峡自然景观之上的一种地域文化活动形态。作为以三峡人民为主体在漫长岁月中所创造并以口耳相传方式而流播的三峡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它集中反映了三峡人民的精神意志、心理情感、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乡土情结。发掘三峡先民留给我们的这片地域文化富矿,对深入研究三峡文化与文学、弘扬三峡传统文化精华,构建三峡当代人文精神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传说 文化 透视
下载PDF
中国抗战文学初潮究竟起于何时何地——兼论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在中国抗战文学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德宗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悲壮而辉煌的一章。其前奏曲究竟起于何时何地,是抗战文学研究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史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新文学史家都认定抗战文学是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而一起发生的;到了80年代,又有一些... 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悲壮而辉煌的一章。其前奏曲究竟起于何时何地,是抗战文学研究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史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新文学史家都认定抗战文学是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而一起发生的;到了80年代,又有一些新文学史著作认为“东北作家群”在“九.一八”以后的创作是抗战文学的先声。其实,这些结论都有违历史真实,因为在中国新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只有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才真正是抗战文学的初潮与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历史地位 台湾 文学研究 80年代
下载PDF
评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巴蜀文化书写
11
作者 陶德宗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90-93,共4页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巴蜀文化 台湾文学 书写 文学成就 艺术风格 风景线 梁实秋
下载PDF
论何其芳对新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纪念何其芳百年诞辰
12
作者 陶德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8-132,共5页
何其芳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命,有多半是在新中国度过的,尽管在建国后17年中,左倾文艺思潮愈演愈烈,"文革"十年更给中国文坛造成了空前浩劫,但作为一位视文学为生命的中华赤子,他仍以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为新中国文学作出了多方面... 何其芳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命,有多半是在新中国度过的,尽管在建国后17年中,左倾文艺思潮愈演愈烈,"文革"十年更给中国文坛造成了空前浩劫,但作为一位视文学为生命的中华赤子,他仍以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为新中国文学作出了多方面的,他人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学遗产和精神瑰宝,至今仍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并对我们繁荣新世纪中华文学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新中国文学 独特贡献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巴蜀诗人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开拓与贡献
13
作者 陶德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9,共5页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家的开拓创新。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上的巴蜀诗人,是一支有着强烈开拓创新意识的文学劲旅。在当代诗歌发展的各个时段,他们多发挥了首开先河、奠基开派与砥柱中流的重大作用。在民族诗型、多样风格、诗歌理论的建设上...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家的开拓创新。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上的巴蜀诗人,是一支有着强烈开拓创新意识的文学劲旅。在当代诗歌发展的各个时段,他们多发挥了首开先河、奠基开派与砥柱中流的重大作用。在民族诗型、多样风格、诗歌理论的建设上,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与非凡的创造。追溯巴蜀诗人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开拓性贡献,对冲破当下诗歌困境、推动中国文学走向繁荣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诗人 当代诗歌 开拓创新 历史贡献
下载PDF
巴蜀诗坛三老与海峡两岸诗歌交流
14
作者 陶德宗 陶兰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1-54,共4页
在巴蜀当代诗坛上,著名诗人与诗学家流沙河、吕进、黄中模三位以其年事、资历、成就和影响堪称"三老"。他们既以其诗歌创作、诗学研究和诗歌评论为大陆及巴蜀当代诗歌建设作出了非凡创造,又为推进海峡两岸诗歌交流做出了重要... 在巴蜀当代诗坛上,著名诗人与诗学家流沙河、吕进、黄中模三位以其年事、资历、成就和影响堪称"三老"。他们既以其诗歌创作、诗学研究和诗歌评论为大陆及巴蜀当代诗歌建设作出了非凡创造,又为推进海峡两岸诗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结他们在这方面的文学活动,展示他们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对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诗歌交流及文化交流和中华诗歌在新世纪的繁荣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三老 两岸诗歌 交流发展 杰出贡献
下载PDF
论余光中江河诗的生命内涵与美质
15
作者 陶德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余光中的诗歌中,不乏以大陆江河为吟咏对象的名篇佳构。它们既包含着诗人对祖国母亲和民族文化的一往情深,也有来自历史与现实的苦涩意蕴。这种浸润着苦涩的中华情结,作为余光中江河诗感情世界的主导因素,不仅决定了他这类诗作的独特... 在余光中的诗歌中,不乏以大陆江河为吟咏对象的名篇佳构。它们既包含着诗人对祖国母亲和民族文化的一往情深,也有来自历史与现实的苦涩意蕴。这种浸润着苦涩的中华情结,作为余光中江河诗感情世界的主导因素,不仅决定了他这类诗作的独特风姿,而且使其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内涵和不朽的美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江河诗 中华情 生命内涵 美质
下载PDF
沦陷区文学地图的重绘与“两岸三地”沦陷区文学之比较
16
作者 陶德宗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1,共4页
在抗战文学研究中,那种仅以“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时空而绘制的沦陷区文学地图是残缺的。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不断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的“两岸三地”先后形成了一片又一片沦陷区。所谓沦陷区文学,除“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沦陷区文... 在抗战文学研究中,那种仅以“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时空而绘制的沦陷区文学地图是残缺的。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不断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的“两岸三地”先后形成了一片又一片沦陷区。所谓沦陷区文学,除“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沦陷区文学外,还应包括“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学,日殖统治下的香港文学和整个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在内。在由这样一个时间维度、地理维度和精神维度构成的沦陷区文学地图中,从比较视角对“两岸三地”沦陷区文学进行打量,将会对沦陷区文学的整体风貌、个性差异与抗战文学的多元构成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绘 沦陷区 文学地图 “两岸三地” 比较
下载PDF
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陶德宗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126-128,共3页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三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出席了会议。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研讨会综述 文学学术 作家 巴蜀 重庆三峡学院 学术研讨会 文学研究会
下载PDF
共沥中华赤子血 谱写千秋正气歌——评海峡两岸以台湾沦亡为题材的近代诗作
18
作者 陶德宗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55-58,共4页
海峡两岸爱国诗人在《马关条约》割台以后以台湾沦亡为母题的诗歌创作,是一群中华赤子用血泪和生命谱写的民族正气之歌。它不仅表现了两岸诗人共具的深深的中华情结,强烈的祖国意识和悲壮的救亡情怀,记录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一页痛史... 海峡两岸爱国诗人在《马关条约》割台以后以台湾沦亡为母题的诗歌创作,是一群中华赤子用血泪和生命谱写的民族正气之歌。它不仅表现了两岸诗人共具的深深的中华情结,强烈的祖国意识和悲壮的救亡情怀,记录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一页痛史和两岸人民的心灵史,而且拉开了日据时期台湾文学悲壮的历史大幕,将中国近代爱国诗歌创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并以其文学意义上的革新品格,有力推动了当时的诗界革命。发掘这一迄今鲜有所论的文学遗产,有着多方面的强烈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哭台诗作 精神情结 文学史 地位 意义
下载PDF
论巴蜀三杰对百年中华散文的开拓性贡献
19
作者 陶德宗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67-71,共5页
在20世纪散文发展史上,巴蜀作家是一支极富开拓创新意识的创作劲旅。其间的郭沫若、何其芳与巴金是世人公认的巴蜀三杰。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名篇为中华散文增添了艺术瑰宝,更以自己的锐意开拓在百年散文发展史上多次显示了里程碑意义。他... 在20世纪散文发展史上,巴蜀作家是一支极富开拓创新意识的创作劲旅。其间的郭沫若、何其芳与巴金是世人公认的巴蜀三杰。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名篇为中华散文增添了艺术瑰宝,更以自己的锐意开拓在百年散文发展史上多次显示了里程碑意义。他们的创作虽已成为历史,但体现在他们创作中的精神风范对繁荣新世纪文学仍有着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散文 巴蜀三杰 开拓创新 杰出贡献 现实意义
下载PDF
秉持天下公器 恪行守正创新
20
作者 陶德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9,共2页
关键词 创新 地域特色 学报 三峡 办刊 学院 重庆 风格 创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