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隐入尘烟》——现实中的乌托邦
- 1
-
-
作者
陶思妤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3期161-163,共3页
-
文摘
《隐入尘烟》运用充满诗意的镜头语言将西北地区的农村图景和农民的生存现状呈现在银幕上,无论是乡村环境还是主题精神都以人物为中心,折射出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边缘地带还有一群“失语者”,这些底层人民的卑微、浪漫和遗憾以及对生存困境和生命轮回的思考都在这部现实主义电影中得到了记录和关怀。本文试以《隐入尘烟》为例,从符号学、精神分析和作者论三个维度解读中国式乡村和农民,让观众深刻感悟底层人民的内在精神,理解影片所表达的浓厚的人文关怀。
-
关键词
符号学
精神分析
乌托邦
作者论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AIGC赋能下动画制作的发展探析
- 2
-
-
作者
陶思妤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24年第8期122-124,共3页
-
文摘
目的:动画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产物,技术的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画制作的效率和水平。AIGC横空出世后,便成为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研究AIGC的出现对动画行业的影响以及对动画制作路径的改变刻不容缓。方法:文章分析动画艺术与AIGC技术的革新,在此基础上明晰AIGC技术带来的视觉奇观。结果:动画技术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改变,使动画表现空间和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AIGC的出现更是改变了动画的制作方式,开启了动画产业的“人机互助”时代。结论:AI的出现正在挑战人类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尤其是当AI技术介入生产,与人类无差别交互时,人类便需要重新思考机器与人的关系。此外,虽然AIGC的应用使动画制作从以前的“人人互助”演变成现今的“人机互助”,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制作的自动化,但始终没有出现集所有AI技术于一体的软件,这表明人的创造力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始终占据创作的核心地位。动画工作者要警惕迷失在技术的神话中,厘清人机关系,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
关键词
AIGC
动画制作
技术创新
-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J954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印尼初级汉语学习者上声习得偏误研究与教学建议
- 3
-
-
作者
陶思妤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
出处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
文摘
对于印尼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上声是汉语语音学习难点之一。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发现印尼初级汉语学习者上声习得存在如下偏误问题:习惯把上声误读成低升、低平和低降等调型;调域过窄,升降受限;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倾向于读平调或降调等。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教学顺序、教学模式、操练方式、培养语感给出针对性教学建议。
-
关键词
印尼初级汉语学习者
上声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
分类号
H195.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法门寺秘色瓷与唐代茶文化
- 4
-
-
作者
陶思妤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艺术学院
-
出处
《收藏与投资》
2019年第9期76-83,共8页
-
文摘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这批文物中有十六件瓷器,其中十三件据《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简称《衣物帐》)明确记载为"秘色瓷"。这批瓷器的出土填补了五代以前秘色瓷的空白,证实了秘瓷至迟在唐懿宗时期就已烧制。过去对秘色瓷的研究多着眼于"秘色"一词的涵义、秘色瓷的始烧年代等角度,鲜有人从唐代茶文化的视角来探究法门寺出现秘色瓷的原因。本文从秘色瓷的考辨入手,在唐代宫廷用茶与寺庙用茶的视野下来探究法门寺的秘色瓷。
-
关键词
法门寺
秘色瓷
唐代
茶文化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民国粉彩时装人物瓷绘中的儿童形象
- 5
-
-
作者
陶思妤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收藏与投资》
2020年第3期54-65,共12页
-
文摘
过去关于民国时期的陶瓷艺术,被提及最多的便是历久弥新的新粉彩技术与名声赫赫的“珠山八友”。2002年张朋川、张晶著《瓷绘霓裳——民国早期时装人物画瓷器》一书的出版颠覆了大众对于民国瓷绘的刻板印象,时装人物这一极具风俗性与时代性的题材骤然进人人们的视野,继而关于民国初期时代剖析、摩登女郎服饰研究等问题相继展开。但鲜有人探究民国时装人物瓷绘中的儿童形象。本文拟对时装人物题材中儿童服饰、儿童玩具与游戏等角度来考察,从而探究民国初年真实的儿童生活,发掘儿童形象背后的社会风俗问题。
-
关键词
民国
时装人物瓷绘
儿童形象
-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