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福平对鱼藤酮处理的大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陶恩祥 张国华 +1 位作者 徐杰 吴达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51-1756,共6页
目的:观察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对α-突触核蛋白形成和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持续3周给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1.5 mg·kg-1·d-1)以诱导其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的同时,应用利福平(... 目的:观察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对α-突触核蛋白形成和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持续3周给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1.5 mg·kg-1·d-1)以诱导其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的同时,应用利福平(30 mg·kg-1·d-1)灌胃给药,并通过对大鼠进行行为学、黑质病理学、TH和α-突触核蛋白的免疫活性以及蛋白量的表达情况等方面的检测以证明利福平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对α-突触核蛋白的形成和聚集具有抑制作用。结果:低剂量长期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可诱导SD大鼠出现行为学、黑质病理学、TH及α-突触核蛋白的免疫活性和蛋白量的表达情况的改变,而应用利福平灌胃后这些变化均显著减少。结论:利福平对鱼藤酮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其对模型中α-突触核蛋白的形成和聚集的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鱼藤酮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多巴胺神经元
下载PDF
不同亚型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陶恩祥 王丽敏 +2 位作者 王丽娟 刘中霖 邢诒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探讨PD临床异质性的外周血浆生化 基础,为PD个体化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43例不同亚型PD患者血浆中多巴 胺(DA)、5-羟色胺(5-...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探讨PD临床异质性的外周血浆生化 基础,为PD个体化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43例不同亚型PD患者血浆中多巴 胺(DA)、5-羟色胺(5-HT)、高香草酸(HVA)和双羟苯乙酸(DOPAc)浓度,并比较不同亚型PD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的差 异。[结果]姿势异常及步态障碍为主PD与震颤为主型PD血浆5-HT浓度分别为(0.186 5±0.107 7)μg/L和(0.249 3± 0.110 3)μg/L,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两组血浆中其他单胺递质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早发PD组血浆中各单胺类递 质浓度和晚发PD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姿势异常及步态障碍为主型PD血浆中5-HT浓度低于震颤为主型PD组,其可能 与PD临床运动症状的异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PD 亚型 患者 单胺类神经递质 帕金森病 震颤 5-羟色胺(5-HT) 异质性 多巴胺
下载PDF
中国人细胞色素P450_2D_6基因第1号和第9号外显子多态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陶恩祥 刘焯霖 +2 位作者 陈彪 黎锦如 潘锡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0-13,共4页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83名正常中国人CYP2D6基因的第1号和第9号外显子的多态性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在CYP2D6基因的第188位点C→T的频率为0.59,第4268位点...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83名正常中国人CYP2D6基因的第1号和第9号外显子的多态性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在CYP2D6基因的第188位点C→T的频率为0.59,第4268位点G→C的频率为0.66,而且T188/T188纯合子及C4268/C4268纯合子的比率分别为0.38和0.34。与国外报道比较,发现中国人CYP2D6基因的这2个位点的多态性分布规律与西方人有明显的不同。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中国人在药物代谢及某些疾病(如帕金森病等)的易感性方面与西方人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氧化酶/遗传学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外显子/遗传学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细胞色素P_(450) _2D_6Ch基因特点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陶恩祥 刘焯霖 +1 位作者 邵明 潘锡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8年第6期16-17,32,共3页
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基因的多态性是一种药物代谢的遗传变异,其表型分为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而且表型和基因的多态性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本文利用PCR-RFLP技术对100名正常中国人CYP2D6基因的C... 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基因的多态性是一种药物代谢的遗传变异,其表型分为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而且表型和基因的多态性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本文利用PCR-RFLP技术对100名正常中国人CYP2D6基因的Ch型突变特点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在CYP2D6基因的第188位点C→T的频率为0.57,第4268位点G→C的频率为0.66,而且T188/T188、T2988/T2988及C4268/C4268纯合子的比率分别为0.32、0.08和0.42。与国外报道比较,发现中国人CYP2D6基因的这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分布规律与西方人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异哇胍羟化酶 中国人 药物遗传学
下载PDF
谷胱甘肽转移酶μ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陶恩祥 刘焯霖 +1 位作者 潘锡榜 邵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为了研究机体解毒系统的障碍在帕金森病(PD)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的PD病人和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正常人各100名,分离白细胞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μ(GSTM)基因突变率,并... 目的为了研究机体解毒系统的障碍在帕金森病(PD)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的PD病人和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正常人各100名,分离白细胞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μ(GSTM)基因突变率,并分析比较PD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多态性频率的差异。结果发现GSTM无效基因(GSTM0型)使患PD的危险性提高153倍。结论提示解毒酶GSTM0基因缺陷可能是PD遗传易感性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药物疗法 谷胱甘肽转移酶
下载PDF
左旋多巴实验在帕金森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恩祥 邢诒刚 刘焯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5-56,共2页
目的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症的药物鉴别诊断。  方法 用美多巴实验来鉴别帕金森病人和帕金森综合症病人。  结果 服美多巴 375mg后 ,原发性帕金森病组改善程度 ( 4 5%以上 )明显高于血管性或脑变性性帕金森综合症组 ( 1 9% ) ,... 目的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症的药物鉴别诊断。  方法 用美多巴实验来鉴别帕金森病人和帕金森综合症病人。  结果 服美多巴 375mg后 ,原发性帕金森病组改善程度 ( 4 5%以上 )明显高于血管性或脑变性性帕金森综合症组 ( 1 9% ) ,而且副作用少。  结论 左旋多巴实验对帕金森病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综合症 美多巴 左旋多巴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_2D_6Ch型突变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恩祥 刘焯霖 +1 位作者 陈彪 潘锡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73-74,共2页
细胞色素P4502D6Ch型突变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陶恩祥1刘焯霖1陈彪2潘锡榜1(1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研室;广州,5100802美国帕金森病研究所)主题词细胞色素C氧化酶;帕金森病/遗传学中图号R742.5;3... 细胞色素P4502D6Ch型突变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陶恩祥1刘焯霖1陈彪2潘锡榜1(1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研室;广州,5100802美国帕金森病研究所)主题词细胞色素C氧化酶;帕金森病/遗传学中图号R742.5;394帕金森病(Parkin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氧化酶 遗传易感性 震颤麻痹
下载PDF
Tau基因A0多态性与中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8
作者 陶恩祥 石巧云 +2 位作者 刘翔 邢诒刚 邵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tau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123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114个正常对照的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A0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我们发现tau基因A0等位基因和A0/A0... 【目的】为了探讨tau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123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114个正常对照的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A0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我们发现tau基因A0等位基因和A0/A0基因型在帕金森病组的出现率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6%:74.1%和61%:57%,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0多态性与我国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基因 散发性帕金森病 等位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 出现率 对照组 正常 微管相关蛋白 片段 PCR
下载PDF
美多巴新剂型治疗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陶恩祥 刘焯霖 +4 位作者 陆雪芬 邢诒刚 钟洪海 潘宝英 田新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 探讨美多巴(Madopar)新剂型能否解决长期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人出现的症状波动等问题。方法 利用Madopar缓释剂(Madopar HBS)和Madopar“快”(DM )对一组长期应用Madopa...  目的 探讨美多巴(Madopar)新剂型能否解决长期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人出现的症状波动等问题。方法 利用Madopar缓释剂(Madopar HBS)和Madopar“快”(DM )对一组长期应用Madopar 标准片而出现症状波动的帕金森病人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 DM 的作用很快,在0.5h 内达到高峰,能很快缓解晨僵和下午“关”症状;M adopar HBS的作用明显长于普通片,使剂末现象和症状波动减轻。经过新剂型治疗后,多数病人原有的症状波动改善,Webster 评分明显下降。两种新剂型的主要副作用有:短时间的胃肠道反应和头晕等表现。结论 在长期Madopar 治疗后出现症状波动的病人,可以配合Madopar新剂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巴 剂型 震颤性麻痹 药物疗法 运动波动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恩祥 李耀 《精准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5,13,共6页
精准医疗是综合考虑每一个体临床症状、基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的新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近年来,组学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类疾病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帕金森病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具... 精准医疗是综合考虑每一个体临床症状、基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的新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近年来,组学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类疾病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帕金森病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在精准医疗理念下实现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精准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精准医学 治疗学 组学研究 体征和症状 年龄因素 心理疗法
下载PDF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ⅡD6多态性及其分子生物学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恩祥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6年第4期180-182,共3页
本文介绍了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ⅡD6多态性的概念、意义和表型的鉴定方法,并对该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和基因突变类型的实质作了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 细胞色素氧化酶 多态性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遗传学进展
12
作者 陶恩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W004-W004,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流行病学 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广东地区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艺 唐亚梅 +1 位作者 刘军 陶恩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61-562,共2页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系统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LENT/SOMA放射性损伤评估量表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将文献提供的一般人群对照作为正...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系统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LENT/SOMA放射性损伤评估量表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将文献提供的一般人群对照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病例组在社会关系领域、总的健康和总的生活评分方面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例组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总的生活和总的健康评分与一般人群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球麻痹症状与生存质量社会关系领域、总的生活健康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除环境领域外, 放射性脑病对生命质量的其他方面存在一定的负性影响。球麻痹症状的存在对生存质量产生了较大的负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病 放疗后 鼻咽癌 广东地区 患者 神经系统症状 生存质量量表 世界卫生组织 社会关系 一般人群 负性影响 放射性损伤 病例组 评估量表 SOMA 正常对照 生活健康 生命质量 显著性 组间差 球麻痹 相关性 对照组 评分
下载PDF
槲皮素抑制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14
作者 毕伟 朱丽红 +2 位作者 王传明 梁嫣然 陶恩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鱼藤酮诱导损伤PC12细胞,经300μmol/L槲皮素预处理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JC-1染色检...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鱼藤酮诱导损伤PC12细胞,经300μmol/L槲皮素预处理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与鱼藤酮组相比,槲皮素加鱼藤酮处理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凋亡率降至6.3%(P<0.01),Bcl-2表达增加(P<0.01),Bax表达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上升(P<0.01)。结论:槲皮素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维持线粒体膜电位可能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鱼藤酮 细胞凋亡 PC12细胞 帕金森病
下载PDF
神经节苷酯治疗放射后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唐亚梅 李艺 +1 位作者 邢诒刚 陶恩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酯 (GM1)对放射后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射后脑损伤患者 42例 ,随机分治疗组 ( 2 0例 )及对照组 ( 2 2例 )。治疗组予GM1及激素、波立维治疗 ,对照组仅予激素加氯吡格雷治疗。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 ...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酯 (GM1)对放射后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射后脑损伤患者 42例 ,随机分治疗组 ( 2 0例 )及对照组 ( 2 2例 )。治疗组予GM1及激素、波立维治疗 ,对照组仅予激素加氯吡格雷治疗。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分别行LENT/SOMA放射性脑损伤量表评分 ,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病人在治疗 1个月后主要症状如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酯 颅脑照射 SOMA量表 疗效
下载PDF
经皮钻颅血肿抽吸法治疗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炼红 邢诒刚 +1 位作者 陈世群 陶恩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经皮钻颅 血肿抽吸法
下载PDF
丁苯酞对后循环缺血病人前庭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庆煜 肖颂华 +3 位作者 唐亚梅 陶恩祥 彭英 区永康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8-671,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后循环缺血病人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0.2 g,po,tid,疗程均为14 ...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后循环缺血病人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0.2 g,po,tid,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前庭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2%(20/3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19%(5/26),总有效率77%(20/26),2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眼视动系统检查(扫视试验、平滑跟踪试验)、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有所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显著,对改善前庭功能亦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缺血 前庭功能试验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pCDNA3-AAD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军 肖颂华 +2 位作者 陶恩祥 邢诒刚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5-257,I001,共4页
目的 将人类神经元性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构建于含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并检测其在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经测序证实的人神经元性AADC基因片段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连接,酶切鉴... 目的 将人类神经元性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构建于含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并检测其在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经测序证实的人神经元性AADC基因片段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连接,酶切鉴定并筛选出正向连接重组体,并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原代培养的骨骼肌细胞,免疫印记检测该基因的表达。结果 酶切证实基因片断正向连接于pCDNA3上,并在原代骨骼肌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 含人类神经元AADC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可在原代培养的骨骼肌细胞中有效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AADC真核表达载体 构建 原代培养 骨骼肌细胞 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 免疫印记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脑涨落图检测脑梗死患者神经递质功率变化的特点 被引量:9
19
作者 曾志芬 张国华 +2 位作者 陈建平 陈庆喻 陶恩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505-2509,共5页
背景:脑涨落图分析技术是近几年来中国首创的一种无创伤性的脑功能检测方法,可通过测定脑电波中优势超慢波的功率,反映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目的:利用脑涨落图机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神经递质功率变化的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 背景:脑涨落图分析技术是近几年来中国首创的一种无创伤性的脑功能检测方法,可通过测定脑电波中优势超慢波的功率,反映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目的:利用脑涨落图机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神经递质功率变化的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分析,于2005-08/2006-03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完成。对象:纳入脑梗死患者30例,病程3h~2d;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方法:应用脑涨落图机收集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天、第六七天的神经递质功率信息,与健康体检者的脑电功率进行比较,分析脑梗死患者神经递质功率的变化特点。主要观察指标:对照组和脑梗死组发病后不同时间脑涨落图中各神经递质功率、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血管舒缩指数及熵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酸、兴奋递质3、5-羟色胺、乙酰胆碱、兴奋递质6、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抑制递质13的功率在发病第1天均显著降低(P<0.05)。发病第3天,脑梗死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谷氨酸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递质功率与总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病第六七天,脑梗死患者脑内所有神经递质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γ-氨基丁酸及谷氨酸功率在脑梗死早期有一急剧升高再降至正常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涨落图 神经递质 脑梗死
下载PDF
氟西汀对脑梗死后伴抑郁症状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3
20
作者 邢诒刚 陶恩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 探讨氟西汀( 百忧解) 对于脑梗死后具有抑郁症状病人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111 例脑梗死后2 周的病人中有中风后抑郁症状46 例,随机将抑郁症状病人分为百忧解治疗组24 例和对照组22 例,在氟西汀治疗前、治疗30... 目的 探讨氟西汀( 百忧解) 对于脑梗死后具有抑郁症状病人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111 例脑梗死后2 周的病人中有中风后抑郁症状46 例,随机将抑郁症状病人分为百忧解治疗组24 例和对照组22 例,在氟西汀治疗前、治疗30 天和60 天后,分别给病人行 H A M D 评分和中风康复改良斯堪的文尼亚量表( S S S) 评分。结果 脑梗死病人抑郁症状出现率414 % ,未给予氟西汀治疗的抑郁症状病人组, S S S 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但是,在氟西汀治疗组,病人的 S S S 评分明显下降,提示总体康复加快。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出现率很高,氟西汀能有效控制病人的抑郁状态,加速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症 药物疗法 氟西汀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