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陶文翠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2期44-47,共4页
-
文摘
本文试图把握时代脉搏,从挖掘中国古诗词渗透的人文内涵入手,通过探究小学语文课中的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阐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关键词
人文素质
古诗词
小学
-
Keywords
quality of the humanities, ancient poetry, primary school
-
分类号
G62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陶文翠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6-99,共4页
-
文摘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成为国民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归因之一。中国优秀的古诗词集中反映了国人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本文通过挖掘中国古诗词所渗透的人文内涵,探究小学语文课中的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阐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关键词
人文素质
古诗词
小学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文化变迁中民间信仰隐性教育功能的消解与反思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陶文翠
-
机构
重庆市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现代教育论丛》
2011年第10期5-8,共4页
-
文摘
民间信仰通过特定的仪式、俗礼、象征,对人的心理、情感、人格、行为等方面产生规范作用,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科学"、"理性"的现代精神引起了传统与新兴、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地方性村落亚文化与意识形态深层结构的民间信仰遭遇到了现代性话语的巨大冲击,其积极的隐性教育功能也处在消蚀和溶解的状态。
-
关键词
文化变迁
民间信仰
教育功能
消解
-
Keywords
culture
folk belief
education function
digestion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教学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陶文翠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7,共3页
-
文摘
现实的教学活动多是一种"入侵"式的教学,教师把自己或别人的理解传授、灌输给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取代学生的思考,忽略学生的感受,迫使学生进入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中。长此以往,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厌学。而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读,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找寻幸福教学让教师乐教、善教、教会;学生乐学、善学、学会。
-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幸福
教学
-
分类号
G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文化变迁中民间信仰隐性教育功能的消解与反思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陶文翠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0-42,共3页
-
文摘
民间信仰通过特定的仪式、俗礼、象征,对人的心理、情感、人格、行为等方面产生规范作用,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科学"、"理性"的现代精神引起了传统与新兴、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地方性村落亚文化与意识形态深层结构的民间信仰遭遇到了现代性话语的巨大冲击,其积极的隐性教育功能也处在消蚀和溶解的状态。
-
关键词
文化变迁
民间信仰
教育功能
消解
-
Keywords
culture change
folk belief
education function
ablation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教师人格对“双差生”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隐性作用
- 6
-
-
作者
陶文翠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晋中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0-92,共3页
-
文摘
"双差生"是学校教育中出现的一个非正式又约定俗成的用语,他们面对学业和学校纪律,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往往被漠然视之,滞留在教育的边缘。教师的教育职能体现为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在隐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人格是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我效能感对"双差生"的认知与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教师人格对"双差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亦有着积极的隐性作用。
-
关键词
教师人格
双差生
自我效能感
-
Keywords
teacher's personality
ShuangChaSheng
self-efficacy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文化变迁中民间信仰隐性教育功能的消解与反思
- 7
-
-
作者
陶文翠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2年第7期10-12,共3页
-
文摘
民间信仰通过特定的仪式、礼俗、象征等对人的心理、情感、人格、行为等产生规范作用,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科学"、"理性"的现代精神引起了传统与新兴、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地方性村落亚文化与意识形态深层结构的民间信仰遭到了现代性话语的巨大冲击,其积极的隐性教育功能也处在消蚀和溶解的状态。
-
关键词
文化变迁
民间信仰
教育功能
消解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