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肺心病4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陶星法 胡先全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年第9期578-579,共2页
关键词 自体血 血光量子疗法 治疗 肺心病 疗效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首次使用甘露醇对颅内血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陶星法 杨卿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0期781-782,共2页
关键词 甘露醇 颅内血肿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不同时间使用甘露醇对颅内血肿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卿 陶星法 张颖 《医学综述》 2000年第4期189-19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首次使用甘露醇对颅内血肿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7例自发性颅内中小量出血患者随机取样,在病后1~24小时内使用甘露醇脱水,经CT扫描比较使用首后颅内血肿变化,经卡方检验。结果:病后8小时内开始应用甘露醇的患者中,有8...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首次使用甘露醇对颅内血肿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7例自发性颅内中小量出血患者随机取样,在病后1~24小时内使用甘露醇脱水,经CT扫描比较使用首后颅内血肿变化,经卡方检验。结果:病后8小时内开始应用甘露醇的患者中,有85.7%的患者颅内血肿增大,而8小时以后开始应用甘露醇的患者,血肿增大率仅占17.2%(X^2=49.9,P<0.001)。结论:对自发性颅内中小量出血患者,以病后8小时以后开始应用甘露醇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血肿 甘露醇 治疗
下载PDF
DET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顾群 陶星法 倪林 《健康大视野》 1999年第6期54-54,共1页
氢化麦角碱(DET)具有促进神经元能量代谢,激活突触传递功能,改善脑循环,降血压等药理作用。为了验证其临床效果,我们用氢化麦角碱治疗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氢化麦角碱 临床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 突触传递功能 能量代谢 神经元 临床效果 降血压 脑循环
下载PDF
FIB/AL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相关性分析和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吴娟洁 陶星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00-705,共6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白蛋白(ALB)比值(FA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67例,并选择同期稳定期SLE患者36例进行...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白蛋白(ALB)比值(FA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67例,并选择同期稳定期SLE患者36例进行队列研究。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FIB、ALB、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尿微量ALB、肌酐(Cr)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分析FAR对SLE疾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LE患者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LDH、α-HBDH、TG、FIB、FAR、尿微量ALB/肌酐(Cr)(ACR)均高于稳定期患者[(13.64±4.49)分比(2.80±1.60)分,(269.37±85.02)U/L比(158.53±64.10)U/L,(186.44±35.76)U/L比(163.72±30.94)U/L,(2.87±0.71)mmol/L比(2.48±0.68)mmol/L,(3846.92±972.57)mg/L比(2958.63±991.43)mg/L,(91.77±22.07)mg/g比(75.30±11.63)mg/g,(52.97±29.30)mg/g比(33.89±20.26)mg/g],ALB、补体C3均低于稳定期患者[(38.42±4.58)g/L比(41.11±4.26)g/L,(0.61±0.22)g/L比(0.79±0.2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6、6.84、-3.21、-2.69、-4.39、-4.17、-3.48、2.91、3.42,均P<0.05)。纠正混杂因素前,FIB、ALB、FAR均为活动性SLE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01、0.808、1.053;纠正混杂因素后,FIB、FAR仍然为活动性SLE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01、1.050。FIB、ALB、FAR预测活动性SL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699、0.769,且FAR对活动性SLE的预测价值高于FIB、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R、FIB、ALB与SLEDAI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5、0.389、-0.319。FAR预测活动性SLE不良预后的AUC为0.734(0.614~0.853),最佳截断值为97.50 mg/g。结论FAR对活动性SLE及不良预后SLE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为活动性SLE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类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呼吸衰竭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星法 杨卿 《临床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治疗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方法 :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3 0例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患者 ,进行呼吸 (RR)、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aO2 )平均动脉压 (M... 目的 :探讨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治疗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方法 :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3 0例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患者 ,进行呼吸 (RR)、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aO2 )平均动脉压 (MAP)、血气分析等指标监测。结果 :3 0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缓解 ,与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改善明显 ( P <0 .0 1)。结论 :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 哮喘 呼吸衰竭 治疗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B_2微球蛋白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陶星法 《临床医学》 CAS 1995年第6期28-29,共2页
我们对44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采用放免测定法(RIA)检测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并同时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PaO_2、PaCO_2,以了解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 1 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正常人平素体健无心肺... 我们对44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采用放免测定法(RIA)检测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并同时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PaO_2、PaCO_2,以了解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 1 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正常人平素体健无心肺肾疾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28岁。 44例肺心病组均为住院病人,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第二次会议的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化验及X线胸部检查确定属急性加重期。男30例,女14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岁。 1.2 方法: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分离血清置4℃待检,排空膀胱后饮水500ml,收集第一次尿液立即送检,置4℃备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老年人 Β2微球蛋白 加重期
原文传递
炎性肌病肺间质病变的早期诊断
8
作者 陶星法 胡先全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炎性肌病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85 例炎性肌病患者均作了胸部X线、双肺高分辨率CT。结果 胸部X线诊断为肺间质病变17例,双肺高分辨率CT诊断为肺间质病变28 例。结论 高分辨率CT对炎性肌病患者发生肺间质... 目的 探讨炎性肌病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85 例炎性肌病患者均作了胸部X线、双肺高分辨率CT。结果 胸部X线诊断为肺间质病变17例,双肺高分辨率CT诊断为肺间质病变28 例。结论 高分辨率CT对炎性肌病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早期诊断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病变 炎性肌病 早期诊断 高分辨率CT诊断 肺高分辨率CT 胸部X线诊断 患者
原文传递
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患者无创性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必俊 陶星法 张颖 《临床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患者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中老年胸痛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5例(A组),非典型胸痛58例(B组),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阳性...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患者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中老年胸痛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5例(A组),非典型胸痛58例(B组),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阳性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B组(17.2%)有冠心病明显低于A组(92.3%),P<0.01。B组中血脂水平、血糖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均低于A组,P<0.05。TEAPT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中老年非典型胸痛(B组)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54.5%,特异性97.9%,准确性89.7%。B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显著高于A组(90.0%,38.2%,P<0.05)。A、B两组累及血管顺序均为左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38.2%、28.1%、33.7%及36.4%、27.3%、36.4%,P>0.05)。病变分型均以A型多见(66.2%及63.6%,P>0.05),其次为B型(25.9%及27.3%,P>0.05),C型少见。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或非典型胸痛伴冠心病危险因素诊断冠心病要慎重;TEAPT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正确率,为筛选阳性病例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尽早行药物或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 危险因素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使用甘露醇对颅内血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卿 陶星法 张颖 《中国综合临床》 2000年第7期549-550,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首次使用甘露醇对颅内血肿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10 7例自发性颅内中小量出血患者随机取样 ,在病后 1~ 2 4小时内使用甘露醇脱水 ,用 CT扫描比较使用前后颅内血肿变化。结果 病后 8小时内开始应用甘露醇的患者中 ,...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首次使用甘露醇对颅内血肿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10 7例自发性颅内中小量出血患者随机取样 ,在病后 1~ 2 4小时内使用甘露醇脱水 ,用 CT扫描比较使用前后颅内血肿变化。结果 病后 8小时内开始应用甘露醇的患者中 ,有 85 .7%的患者颅内血肿增大 ,而 8小时以后开始应用甘露醇的患者 ,血肿增大率仅占 17.2 % ( χ2 =49.9,P<0 .0 0 1)。结论 对自发性颅内中小量出血患者 ,以病后 8小时以后开始应用甘露醇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血肿 甘露醇 脑出血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