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奇怪的悖论
1
作者 陶林() 《读写月报》 2023年第7期56-56,共1页
人们在做事时,脑子里只会想着最狭隘的私利;可是,他们的行为要比在任何时刻更受到大众直觉的限制。而此时,大众的直觉又比任何时候都要错误百出和脱离实际。正如无数逸事所展示的那样,似乎还在看不见危险逼近时,动物们的原始直觉都能找... 人们在做事时,脑子里只会想着最狭隘的私利;可是,他们的行为要比在任何时刻更受到大众直觉的限制。而此时,大众的直觉又比任何时候都要错误百出和脱离实际。正如无数逸事所展示的那样,似乎还在看不见危险逼近时,动物们的原始直觉都能找到逃避的方式,而由这个盲从的大众组成的社会就连身边的危险也觉察不到。他们因个人的不同兴趣而对总体上决定性的力量茫然无所知且不知所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 兴趣 盲从 直觉 脱离实际
原文传递
霍布斯的义务观
2
作者 齐维强() 陶林() 《伦理学术》 2021年第2期25-37,共13页
有学者认为,在霍布斯的义务体系中存在真正的道德义务,并且这种义务来源于上帝的命令。但实际上,霍布斯道德义务的来源完全是基于自利的考虑。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自然法,并不是由于上帝命令我们这样做,而是人们的明智考量决定要如此行动... 有学者认为,在霍布斯的义务体系中存在真正的道德义务,并且这种义务来源于上帝的命令。但实际上,霍布斯道德义务的来源完全是基于自利的考虑。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自然法,并不是由于上帝命令我们这样做,而是人们的明智考量决定要如此行动。因为遵守自然法是对个人以及人类整体的保存最有利的方式。这样一种考量当然是出于自利的考虑。如果说上帝的命令是遵守自然法的依据,那也仅仅是因为上帝是全能的。他的力量足以使一切人类服从于他,无论他命令什么,我们都只有服从。但是这种服从也就意味着自然法绝非永恒不变的法则,因为命令是可以变化的,这与霍布斯的观点完全矛盾。并且,这样一种服从于一人的权威绝不可能是真正的道德。在霍布斯这里根本没有真正的道德义务,任何对霍布斯义务体系的道德解释都注定是失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义务 上帝的命令 自利
原文传递
孝道当先的中国人
3
作者 明恩溥 陶林() 韩利利() 《书摘》 2018年第12期14-18,共5页
要想研究中国人的性格,便不能不谈谈他们所说的孝顺。但是,中国人的孝顺可不是一个轻易能够解释清楚的话题。“孝顺”这两个字就像与我们不得不采用的许多其他概念一样,在中国人的理解和我们通常赋予它们的含义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难以用... 要想研究中国人的性格,便不能不谈谈他们所说的孝顺。但是,中国人的孝顺可不是一个轻易能够解释清楚的话题。“孝顺”这两个字就像与我们不得不采用的许多其他概念一样,在中国人的理解和我们通常赋予它们的含义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难以用英语词语将它准确地翻译过来。在汉语中,还有不少的概念都面临着含糊的难题,其中与“孝”联系最紧密,也最常用的一个是“礼仪”中的“礼”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孝道 英语词语 孝顺 “孝” “礼” 概念 性格
原文传递
问题
4
作者 陶林() 《青年博览》 2021年第8期15-15,共1页
什么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不都是像一棵阻挡我们前进视线的树那样在我们身后倒下了么?我们从没想到把这棵树连根伐倒,甚至也没有想到把它弄得稀疏一点。我们继续前行,把它们留在我们身后,从远处看虽然还能看到它们,但... 什么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不都是像一棵阻挡我们前进视线的树那样在我们身后倒下了么?我们从没想到把这棵树连根伐倒,甚至也没有想到把它弄得稀疏一点。我们继续前行,把它们留在我们身后,从远处看虽然还能看到它们,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也模糊、朦胧得多。正因为如此,它才显得格外神秘地交织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前行 没想到 视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