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隋唐时期寿州窑的发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陶治强 《文物春秋》 2011年第1期39-44,F0002,共7页
寿州窑是隋唐时期淮河流域著名的陶瓷生产基地,其产品种类丰富,产销量巨大,满足了民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也繁荣了市场。寿州窑的发展受益于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经济的有利政策,又得益于当地天然资源的优势及交通运输业的便利,因而... 寿州窑是隋唐时期淮河流域著名的陶瓷生产基地,其产品种类丰富,产销量巨大,满足了民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也繁荣了市场。寿州窑的发展受益于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经济的有利政策,又得益于当地天然资源的优势及交通运输业的便利,因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瓷器生产和贸易竞争中夺得商机,长盛不衰,成为唐代的"六大名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淮河流域 寿州窑 发展
下载PDF
读解凌家滩、红山文化玉龙的社会文化内涵——兼谈史前文明因素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陶治强 张后武 《巢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3-68,共6页
安徽凌家滩、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支代表性文化,都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引起众多学人关注。细梳两文化内涵,惊奇地发现它们在构成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激起笔者无限兴趣。例如都存在祭坛、神庙、聚落、贵族墓地、大... 安徽凌家滩、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支代表性文化,都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引起众多学人关注。细梳两文化内涵,惊奇地发现它们在构成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激起笔者无限兴趣。例如都存在祭坛、神庙、聚落、贵族墓地、大量精美的玉器等。而尤为"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两地都有玉龙出土。玉龙制作精致,栩栩如生,它不仅仅是艺术品,而且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成了本文论述的主角。再结合两文化中其他遗存,来浅析龙文化的社会内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族心理和史前文明呈现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家滩 红山文化 玉龙 文化内涵 文明因素
下载PDF
浅析凌家滩、红山文化玉龙、玉龟的文化内涵——兼谈史前社会晚期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4
3
作者 陶治强 《文物春秋》 2007年第1期8-15,共8页
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支代表性文化。细梳两文化的内涵,可发现它们在构成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存在祭坛、神庙、聚落、贵族墓地和大量精美的玉器等。而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两地都有玉龙、玉龟的出土,且制作精致,栩栩... 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支代表性文化。细梳两文化的内涵,可发现它们在构成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存在祭坛、神庙、聚落、贵族墓地和大量精美的玉器等。而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两地都有玉龙、玉龟的出土,且制作精致,栩栩如生。本文以玉龙、玉龟为论述的主角,再结合两文化的其他遗存,浅析了龙、龟文化的社会內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族心理和史前社会后期呈现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家滩文化 红山文化 玉龙 玉龟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安徽江淮地区战国楚墓简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陶治强 《文博》 2009年第3期17-22,共6页
安徽江淮地区近些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楚国墓葬,墓葬规模大小不一,随葬品多寡有别,丰富而又特点鲜明的楚国墓葬为揭示战国晚期这片地域的文化面貌,历史概况提供了价值不菲的资料。本文从战国楚墓在江淮地区的分布、形制特点着手... 安徽江淮地区近些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楚国墓葬,墓葬规模大小不一,随葬品多寡有别,丰富而又特点鲜明的楚国墓葬为揭示战国晚期这片地域的文化面貌,历史概况提供了价值不菲的资料。本文从战国楚墓在江淮地区的分布、形制特点着手、浅谈了墓葬呈现的几个特点及反映的社会历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江淮地区 战国楚墓 墓葬形制 随葬器物特点
下载PDF
漫谈寿州窑瓷枕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治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3期17-19,共3页
枕头是人们寝室必备用品,其出现的历史十分悠久,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隋代出现了瓷枕,唐代瓷枕在南北各地窑场均有烧造,比较常见,成为人们夏季喜爱的生活用品。寿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创造性地烧制出各式各样的瓷枕,有脉枕、头枕... 枕头是人们寝室必备用品,其出现的历史十分悠久,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隋代出现了瓷枕,唐代瓷枕在南北各地窑场均有烧造,比较常见,成为人们夏季喜爱的生活用品。寿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创造性地烧制出各式各样的瓷枕,有脉枕、头枕以及随葬用枕。宋代的寿州窑也烧造瓷枕,从现有遗存看,产品形式比较单一,仅见黄色元宝形瓷枕。淮南博物馆中留存至今的几十枚唐宋时期的寿州窑瓷枕,为研究寿州窑瓷器的品类、烧造工艺,枕头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唐宋 瓷枕 烧造工艺
下载PDF
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葬俗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治强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共4页
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东约200米处。遗址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文化内涵是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从1989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对其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 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东约200米处。遗址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文化内涵是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从1989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对其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为研究皖北地区原始社会中、晚期的历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本文主要从该遗址的大汶口晚期墓葬葬制葬俗方面进行论述,从其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人口结构、生产生活入手,探讨尉迟寺遗址的文化性质及它与周边地区其他文化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寺 大汶口文化晚期 葬制葬俗
下载PDF
寿州窑盛极而衰的历史因素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治强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年第5期57-61,共5页
中国唐代七大名窑之一的寿州窑,在历经初创、成长和发展之后,唐代晚期受压于内外交困窘境,无力经营,逐步走向了衰落。至南宋,寿州窑被迫停烧。寿州窑反映了独特的地方文化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中国唐代七大名窑之一的寿州窑,在历经初创、成长和发展之后,唐代晚期受压于内外交困窘境,无力经营,逐步走向了衰落。至南宋,寿州窑被迫停烧。寿州窑反映了独特的地方文化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增添了新活力,为民生福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辉煌业绩 衰落表现 衰亡因素
下载PDF
寿州窑瓷器造型文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治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0年第2期30-33,共4页
江淮名窑寿州窑,创烧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衰落于五代宋。在其悠长的发展历程里,寿州窑烧制了许许多多的陶瓷用品,大致可分为饮食器、盛储器、酒具、文具、寝具、玩具、建筑用瓷等,釉色崇尚黄、黑釉,造型浑厚饱满,古朴沉稳,姿... 江淮名窑寿州窑,创烧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衰落于五代宋。在其悠长的发展历程里,寿州窑烧制了许许多多的陶瓷用品,大致可分为饮食器、盛储器、酒具、文具、寝具、玩具、建筑用瓷等,釉色崇尚黄、黑釉,造型浑厚饱满,古朴沉稳,姿态万千,多样的的造型符号传递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瓷器制作水平和审美文化,为深入研究中国古陶瓷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当今的文创产品开发也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器物种类 造型特点 文化因素
下载PDF
寿州窑烧造的象生瓷 被引量:3
9
作者 陶治强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6期224-226,共3页
江淮明珠寿州窑,烧造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象生瓷,或为玩具或为日用器皿,造型生动,情趣盎然.象生瓷是科学与艺术的化身,是功能与审美的载体.通过对它们形态、审美、工艺、文化内涵的挖掘,有利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发展、民俗、艺术,为推进... 江淮明珠寿州窑,烧造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象生瓷,或为玩具或为日用器皿,造型生动,情趣盎然.象生瓷是科学与艺术的化身,是功能与审美的载体.通过对它们形态、审美、工艺、文化内涵的挖掘,有利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发展、民俗、艺术,为推进寿州窑文化和淮河文化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文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象生瓷 造型与审美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寿州窑瓷器装饰艺术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治强 《中国艺术》 2021年第1期89-94,共6页
寿州窑的装饰艺术以釉色取胜,唐时黄釉甲天下,还盛行刻划、堆塑等装饰手法,唐代中晚期出现剪纸漏花和剪纸贴花的创新工艺。多样的装饰手法给寿州窑浑厚的胎体披上了美丽的外衣,使寿州窑瓷器的实用性、艺术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通过梳理... 寿州窑的装饰艺术以釉色取胜,唐时黄釉甲天下,还盛行刻划、堆塑等装饰手法,唐代中晚期出现剪纸漏花和剪纸贴花的创新工艺。多样的装饰手法给寿州窑浑厚的胎体披上了美丽的外衣,使寿州窑瓷器的实用性、艺术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通过梳理寿州窑装饰艺术的内涵,有利于呈现寿州窑的文化面貌和工艺水平,挖掘寿州窑更多的核心技艺,发挥寿州窑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瓷器 装饰工艺 装饰特点
下载PDF
蒙古民族“色彩崇尚”下的元青花艺术
11
作者 陶治强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元青花是景德镇创烧的高温釉下彩绘瓷。它使用的钴蓝料有进口料、国产料以及混合料。进口料多用于胎质坚白的大型器,发色浓艳深沉。国产料多用于小型器物,发色灰暗。元青花器型有的沉稳厚重,有的胎薄轻巧。青花纹饰有的疏朗,有的繁复多... 元青花是景德镇创烧的高温釉下彩绘瓷。它使用的钴蓝料有进口料、国产料以及混合料。进口料多用于胎质坚白的大型器,发色浓艳深沉。国产料多用于小型器物,发色灰暗。元青花器型有的沉稳厚重,有的胎薄轻巧。青花纹饰有的疏朗,有的繁复多层,题材多种,绘画注重似与不似的神韵意趣。丰富的造型和多样的装饰图案形成了鲜明时代画面,显现了元代艺术家的智慧、构思和审美取向。元青花的成功问世,得益于蒙古族对“白”和“蓝”两色的崇拜和工匠的刻苦钻研精神。把元青花的审美和蒙古族的文化心理有机结合考察,有助于深入了解元朝的陶瓷生产工艺、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审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色彩崇拜 元青花 价值和影响
下载PDF
《茶经》与“寿州瓷黄”
12
作者 陶治强 《江苏陶瓷》 CAS 2022年第3期14-15,共2页
寿州窑,唐代茶圣陆羽笔下的六大名窑之一,以鲜明的文化标签“寿州瓷黄,茶色紫”红遍大江南北。“寿州窑”与《茶经》的美丽邂逅,客观上扩大了寿州窑的影响力,并为后世研究寿州窑提供了难得的佳作。
关键词 陆羽 茶经 寿州窑 黄釉瓷
下载PDF
寿州窑瓷器的工艺审美与社会价值
13
作者 陶治强 《江苏陶瓷》 CAS 2022年第6期13-15,共3页
寿州瓷具有自己的造型特点、属性、审美和价值,占据中国古代陶瓷史上重要的位置。深入挖掘寿州窑文化资源,充分展示其形式美和内在美,有利于寿州窑的宣传和核心技艺传承,为树立寿州窑文化品牌提供历史支撑。
关键词 寿州窑 造型艺术 审美 价值
下载PDF
元青花创世的社会文化生态考察
14
作者 陶治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3期4-6,共3页
元青花是景德镇创烧的釉下高温彩绘瓷。器型有的沉稳厚重,有的胎薄轻巧。青花纹饰有的疏朗,有的繁复多层,题材多种,绘画注重似与不似的神韵意趣。丰富的造型和多样的装饰图案形成了鲜明时代画面,反映了社会与文化的现实。
关键词 元朝 青花 时代环境 造型与装饰
下载PDF
天长三角圩西汉墓出土的陶器
15
作者 陶治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11期145-146,共2页
三角圩西汉墓群流行釉陶器随葬,品种丰富,器形多样,釉层莹润明亮,“鼎、盒、壶”仿铜陶礼器延续了战国晚期的组合风格,为探究汉代葬俗丰富了材料。铅釉陶的出现打破了当时以彩绘为主的装饰局面,又为唐三彩以及各类釉上彩的发明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 三角圩 釉陶 造型与装饰 制作工艺
下载PDF
寿州窑瓷韵传千古
16
作者 陶治强 《江苏陶瓷》 CAS 2022年第4期67-68,共2页
寿州窑是淮河先民的辛苦创造和智慧之举,各式各样、功能齐全的陶瓷器皿丰富了时人的生活,改善了生活条件,服务于一方百姓。
关键词 寿州窑 器类 装饰 审美
下载PDF
隋唐时期寿州窑之比较
17
作者 陶治强 《江苏陶瓷》 CAS 2022年第5期6-8,共3页
隋代起,寿州窑发展日渐成熟,唐代寿州窑发展达到巅峰。隋代和唐代的寿州窑在工艺技术上一脉相承,却在釉色、品类、装饰工艺、市场占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有利于清楚地知道隋唐寿州窑各自的发展状况和阶段特点。
关键词 寿州窑 隋唐 烧造技艺
下载PDF
寿州窑瓷器里的碗
18
作者 陶治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9期108-109,共2页
寿州窑是我国古代的七大名窑之一,在其存续期间,烧造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姿的碗。碗是寿州窑产品的主流,也是百姓亟需的生活器皿。通过观察、分析寿州窑遗留至今的瓷碗标本,初步揭示它拥有的诸多特点和工艺技术,为全面深入研究、挖掘和传... 寿州窑是我国古代的七大名窑之一,在其存续期间,烧造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姿的碗。碗是寿州窑产品的主流,也是百姓亟需的生活器皿。通过观察、分析寿州窑遗留至今的瓷碗标本,初步揭示它拥有的诸多特点和工艺技术,为全面深入研究、挖掘和传承寿州窑核心技艺丰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造型装饰
下载PDF
安徽出土楚金币新论
19
作者 陶治强 《海风》 2020年第1期54-59,共6页
楚金币是人类史上首次浇铸而成的货币,在先秦没有发现其他国家铸造过金币,金币的含金量非常高,通常在90%以上。楚金币不仅是楚国上层社会拥有的流通货币,在中下层吏民中使用也非常普遍。它活跃了商贸文化,促进了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满足... 楚金币是人类史上首次浇铸而成的货币,在先秦没有发现其他国家铸造过金币,金币的含金量非常高,通常在90%以上。楚金币不仅是楚国上层社会拥有的流通货币,在中下层吏民中使用也非常普遍。它活跃了商贸文化,促进了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满足了商业和军事发展带来的庞大资金需求,推动了楚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货币 商贸文化 上层社会 楚国 资金需求 金币 含金量 有序运行
下载PDF
茶文化视域下的寿州窑发展历史
20
作者 陶治强 《海风》 2020年第2期21-26,共6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饮茶,并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套茶文化。有茶必有茶具,而在茶具中尤以瓷器最适合茶艺。寿州窑是淮河边上的古陶瓷生产基地,隋唐时期生产了大量的瓷器用品,就其品种而言,瓶、壶、罐、瓮、碗、盏、杯、钵、盂、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饮茶,并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套茶文化。有茶必有茶具,而在茶具中尤以瓷器最适合茶艺。寿州窑是淮河边上的古陶瓷生产基地,隋唐时期生产了大量的瓷器用品,就其品种而言,瓶、壶、罐、瓮、碗、盏、杯、钵、盂、穿戴壶、执壶等与水相关的产品占据了大宗。这些产品多数用于百姓生活和茶肆经营,它们为饮茶准备了物质基础,丰富了茶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使饮茶习俗更具有艺术和审美。本文从茶文化和寿州窑的辩证发展关系切入,在茶文化视域下来看寿州窑发展的过程,也是对茶文化遗产研究的全面考量和深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饮茶习俗 寿州窑 茶具 茶艺 辩证发展 百姓生活 古陶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