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文化对中日现代化的作用之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陶秀璈 《学海》 2002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中国 日本 现代化
下载PDF
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变革 被引量:1
2
作者 陶秀璈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黑格尔 实践概念 实践理性 辩证法 认识论 劳动概念 康德 客观实在性 目的性活动 主体和客体
下载PDF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加强时代问题的研究
3
作者 陶秀璈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3-32,共10页
生产趋于高度的科技化和社会化 ,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上层建筑的民族主义化三条规律总体上构成了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大过渡时代的历史规律。这造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相互竞赛 ,社会主义国家将通过执政党自身的... 生产趋于高度的科技化和社会化 ,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上层建筑的民族主义化三条规律总体上构成了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大过渡时代的历史规律。这造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相互竞赛 ,社会主义国家将通过执政党自身的建设 ,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从而吸引世界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 ,完成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过渡时代 历史规律 基本矛盾
下载PDF
主体论文化话语的终结——关于福柯现代认识型概念的考察
4
作者 陶秀璈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文化话语 主体论 福柯 概念 “上帝之死” 文化观念 “人之死” 《词与物》
原文传递
关于与时俱进的哲学思考
5
作者 陶秀璈 《北京教育(高教)》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2,共4页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而提出了与时俱进这一命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与时俱进这一命题又作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规定:"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而提出了与时俱进这一命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与时俱进这一命题又作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规定:"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规定标志着与时俱进这一命题的提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时俱进 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 时代性 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建工作
原文传递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两个历史互动论
6
作者 陶秀璈 《北京教育(高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1,共4页
两个历史互动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内涵有三:1.存在着两个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自身发展的历史;2.这两个历史是互为基础和前提的;3.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相互促... 两个历史互动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内涵有三:1.存在着两个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自身发展的历史;2.这两个历史是互为基础和前提的;3.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相互促进.这一理论的提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实践动力,从而为科学的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两个历史互动论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想
7
作者 陶秀璈 《北京教育(高教)》 2005年第9期28-30,共3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作出较系统的论述.他们提出了自然、人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并依据人与自然的相互制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思想,揭示出资本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作出较系统的论述.他们提出了自然、人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并依据人与自然的相互制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思想,揭示出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根源,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条件和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哲学思想 唯物主义哲学 人和自然 社会根源 人类生产 相互制约 人与自然
原文传递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于变革人类生产方式
8
作者 陶秀璈 《北京教育(高教)》 2006年第9期54-56,共3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格局。在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两种根本对立的格局。在工业社会以前的农业社会中,人对于自然是一种依附性的关系: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颠倒了...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格局。在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两种根本对立的格局。在工业社会以前的农业社会中,人对于自然是一种依附性的关系: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颠倒了过来,成为一种人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的关系,从而带来了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人类生存的危机,这就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新的理念,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这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问题,也涉及人类的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结合当前的理论成果和人类的实践力求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类历史 生产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 变革 人与自然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工业化社会
原文传递
理直气壮地坚持以人为本
9
作者 陶秀璈 《北京教育(高教)》 2005年第3期17-19,共3页
一、以人为本观的两种偏向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在思想指导观念上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重要里程碑.以人为... 一、以人为本观的两种偏向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在思想指导观念上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重要里程碑.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 执政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