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江顺军(综述) 陶笙(审校)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43-44,共2页
长期以来,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题,始终困扰着医务工作者。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结果取决于断端缺损是否较好地桥接修复、神经再生速度的快慢及再生轴索是否精确地长入原先支配的靶器官或功能相关的组织。随着显微外科学、... 长期以来,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题,始终困扰着医务工作者。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结果取决于断端缺损是否较好地桥接修复、神经再生速度的快慢及再生轴索是否精确地长入原先支配的靶器官或功能相关的组织。随着显微外科学、材料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神经缺损的桥接吻合及促进神经的再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仍然不理想。原因是再生的神经未能准确地、选择性地再支配靶组织(运动终板和感觉神经末梢),即错向生长,感觉神经错向长入运动支的神经内膜管,运动神经错向长入感觉支的神经内膜管,神经错生长入瘢痕组织形成神经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研究神经再生的定向趋化现象(及神经趋化性),充分理解神经再生趋化性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治疗中运用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这对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趋化性再生 神经再生趋化性 神经功能恢复 感觉神经末梢 瘢痕组织形成 神经缺损 运动终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