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道 被引量:1
1
作者 陶荣亚 陈卫东 《罕少疾病杂志》 2000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墨试验76例观察
2
作者 陶荣亚 傅承彬 +1 位作者 吴英滇 刘毓芝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8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本文报告了42例白血病及34例其他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墨试验结果,并以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35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平均吞噬率及吞噬指数为69±7及152±20,而42例白血病患者为42±13及85±31,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 本文报告了42例白血病及34例其他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墨试验结果,并以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35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平均吞噬率及吞噬指数为69±7及152±20,而42例白血病患者为42±13及85±31,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01).再障、其他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34例共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低于正常,尤以再障明显(P<0.001).由34例患者检测IgG、C_3结果推测这些患者吞噬功能异常似乎与IgG和(或)C_3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噬指数 性粒细胞 患者 血液病 血液疾病 疾病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贫血(附3例报告)
3
作者 陶荣亚 时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6期2-3,共2页
近年发现,甲亢性贫血并非少见。其类型可分为小细胞性、正细胞性或大细胞性贫血。甲亢发生贫血不但加重甲亢的临床症状,且给诊断增加困难。本文报道3例甲亢并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vans综合征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就其相互关系及发病机理... 近年发现,甲亢性贫血并非少见。其类型可分为小细胞性、正细胞性或大细胞性贫血。甲亢发生贫血不但加重甲亢的临床症状,且给诊断增加困难。本文报道3例甲亢并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vans综合征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就其相互关系及发病机理予以讨论。病例报告例1,女,48岁。因乏力、纳差、面黄、劳累后心悸、气短3月余,于1990年7月31日来本科门诊。绝经数年。外院曾拟诊再障给输血治疗。查体:重度贫血貌,甲状腺不肿大,双肺(一),心率每分92次,律齐,无杂音,肝脾(一)。Hb 45g/L,WBC 3×10<sub>9</sub>/L,分类正常,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血小板(B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甲亢性
下载PDF
1933份阳性尿标本细菌与药敏分析
4
作者 陶荣亚 陈卫东 张启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了解本地区致病菌谱及常见菌对 12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凡具备下列条件者列为分析对象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标本 ;(2 )尿培养细菌阳性者 ,G-杆菌菌落计数≥ 10 5/ml,球菌菌落计数≥ 10 3 /ml;(3)有... 目的 :了解本地区致病菌谱及常见菌对 12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凡具备下列条件者列为分析对象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标本 ;(2 )尿培养细菌阳性者 ,G-杆菌菌落计数≥ 10 5/ml,球菌菌落计数≥ 10 3 /ml;(3)有完整的药敏结果。结果 :G-杆菌及G+ 球菌各占 48.5 3%及 49.72 %。G-杆菌中以大肠杆菌居首 ,743株 ,占 79.2 1% ;G+ 球菌中葡萄球菌 82 8株 ,占 86 .16 %。本组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其次为微球菌、变形杆菌、聚团肠杆菌。药敏显示 73%G-杆菌及 5 8%G+ 球菌至少耐 3种或 3种以上抗菌药物 ,6 6 %G-杆菌及 42 %球菌至少耐 5种或 5种以上抗菌药物。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致病菌中G-杆菌所占比例下降 ,但G-杆菌中仍以大肠杆菌居首 ,G+ 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已成为常见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微生物 尿标本 药敏试验 泌尿系感染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对GFA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金英 李江 +4 位作者 丛维娜 叶峰 刘倩 陶荣亚 叶菲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34-137,152,共5页
分别观察了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水平对己糖胺途径限速酶GFAT活性的影响.在alloxan高血糖小鼠模型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果糖胺水平升高了15.9%,肾组织GFAT活性升高了32.8%;经胰岛素治疗后,血清果糖胺水平降低了9.7%,其肾组织GFAT活性... 分别观察了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水平对己糖胺途径限速酶GFAT活性的影响.在alloxan高血糖小鼠模型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果糖胺水平升高了15.9%,肾组织GFAT活性升高了32.8%;经胰岛素治疗后,血清果糖胺水平降低了9.7%,其肾组织GFAT活性也降低了l9.4%.在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IR小鼠中,与同批正常对照组比较,正糖钳实验中稳态时葡萄糖输注率G IR值降低了69.3%,胰岛素耐量实验中的AUC值升高了38.1%,其肾脏组织GFAT活性也增加了26.6%.在胰岛素诱导的具有胰岛素抵抗的IR-H IR c细胞模型中,与正常H IR c细胞比较,其10、25 nmol/L胰岛素诱导的葡萄糖摄取能力分别降低了25.3%、21.1%,而GFAT活性分别增加了29.7%、46.5%.可见,GFAT活性与一段时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状态密切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6-磷酸-果糖酰基转移酶(GFAT) 胰岛素抵抗(IR) 高血糖(HG)
下载PDF
健康成人外周血细胞Cu/Zn SOD的放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洛夫 赵明敏 +4 位作者 葛敏 曹炯明 程光亮 陶荣亚 傅承彬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219-222,共4页
本文报道健康成人外周血细胞成分中Cu/Zn SOD的放免分析结果,红细胞Cu/Zn SOD定量为37.88±9.60ng/10~6。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Cu/Zn SOD,浓度分别为335.00±120.50/及189.43±139.67/10~6细胞。淋巴细胞Cu/Zn SOD量>... 本文报道健康成人外周血细胞成分中Cu/Zn SOD的放免分析结果,红细胞Cu/Zn SOD定量为37.88±9.60ng/10~6。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Cu/Zn SOD,浓度分别为335.00±120.50/及189.43±139.67/10~6细胞。淋巴细胞Cu/Zn SOD量>多形核白细胞,此结果同其他作者研究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OD-1活性>多形核白细胞相符合,表明血细胞中SOD-1活性与其克分子数相关。本文还就红细胞,淋巴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SOD-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某些疾病过程中的异常变化,作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 CU/ZN SOD 放免分析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贫血患者的左心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德风 宋伟 +2 位作者 刘怡 陶荣亚 王信琪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59-260,共2页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对贫血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右室内径增大,左室内径无变化,但泵血能力降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肺组织缺氧、肺动脉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肌缺血、心肌收缩力减弱有关。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贫血 心脏功能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并细菌与真菌感染58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军 陶荣亚 +4 位作者 陈琳洁 许朝阳 韩涛 王运海 王占勇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9-20,共2页
1990年1月~1996年5月我院共收治狼疮性肾炎(LN)119例,其中 58例(48.7%)经细菌学检查证实确有细菌和(或)真菌感染。为提高对LN患者发生细菌与真菌感染的认识,我们将该58例与感染相关的临床与细菌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细菌感染 真菌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自发性肾破裂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桂凌 陶荣亚 +1 位作者 陈卫东 刘传苗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5期391-392,共2页
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自发性肾破裂的临床特点,探讨降低其发生率的对策及内科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9例EHF自发性肾破裂及同期文献报道的25例同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EHF自发性肾破裂患者有明显诱因31例,发生在少尿期3... 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自发性肾破裂的临床特点,探讨降低其发生率的对策及内科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9例EHF自发性肾破裂及同期文献报道的25例同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EHF自发性肾破裂患者有明显诱因31例,发生在少尿期30例,左肾破裂14例,右肾破裂17例,双肾破裂3例,血小板数值<80×109/L者20例。内科保守治疗治愈25例,手术治愈1例,死亡8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3例,血透后死亡5例。结论EHF自发性肾破裂大多发生在少尿期,患者血小板数值很低,频繁搬动和腹内压增大如咳嗽或便秘为其主要危险因素。EHF少尿期患者应予严密监护,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对血小板极低者谨慎血透;内科保守治疗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自发性肾破裂 流行性出血热 患者 临床分析 内科保守治疗 血小板数值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Cu、Zn-SOD含量变化的观察
10
作者 王洛夫 赵明敏 +3 位作者 葛敏 陶荣亚 王俊和 高学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本文报告50例健康成人。32例白血病患者血RBC、LC及GC、Cu、Zn-SOD放免分析结果。健康成人血LC、Cu、Zn-SOD含量明显>GC,此与文献报道正常人LC、Cu、Zn-SOD活性>GC相一致。32例白血病患者血RBC、Cu、Zn-SOD均明显降低(P<0.05)... 本文报告50例健康成人。32例白血病患者血RBC、LC及GC、Cu、Zn-SOD放免分析结果。健康成人血LC、Cu、Zn-SOD含量明显>GC,此与文献报道正常人LC、Cu、Zn-SOD活性>GC相一致。32例白血病患者血RBC、Cu、Zn-SOD均明显降低(P<0.05),反映RBC清除胞内O(?)和维护胞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减弱。其中53.13%白血病患者LC、Cu、Zn-SOD呈非常显著性增高(P<0.002),56.25%病人血LC、Cu、Zn-SOD水平未见明显升高。本文结果揭示淋、粒细胞白血病血细胞中Cu、Zn-SOD出现异常改变,O(?)随白血病细胞反应而产生增多,导致血细胞内Cu、Zn-SOD与O(?)平衡失调,从而自由基可损伤SOD基因表达和调节功能,表明Cu、Zn-SOD,O(?)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预测在抗白血病治疗中辅以SOD治疗,则将有助于控制血液肿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血红细胞 淋巴细胞 粒细胞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疗效分析
11
作者 王俊和 陶荣亚 +3 位作者 时昊 纪淑仪 付承彬 王信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14-115,共2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类预后凶险的白血病,以具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这一独特的临床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白血病。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法的改进及支持疗法的改善,使其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但化疗期间易并发DIC及感染等,其病死率仍然...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类预后凶险的白血病,以具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这一独特的临床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白血病。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法的改进及支持疗法的改善,使其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但化疗期间易并发DIC及感染等,其病死率仍然很高。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维甲酸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淋巴细胞膜β_2-M表达的观察
12
作者 赵明敏 葛敏 +1 位作者 王洛夫 陶荣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75-77,共3页
本文报道健康成人及恶性肿瘤患者外周淋巴细胞膜和血清β_2-M的放免分析结果。健康成人淋巴细胞膜和血清β_2-M测定值分别为2.1±0.35μg/10~6细胞(n=23)和2.06±0.31μg/ml(n=40)。46例恶性肿瘤中有93.5%患者外周淋巴细胞膜β... 本文报道健康成人及恶性肿瘤患者外周淋巴细胞膜和血清β_2-M的放免分析结果。健康成人淋巴细胞膜和血清β_2-M测定值分别为2.1±0.35μg/10~6细胞(n=23)和2.06±0.31μg/ml(n=40)。46例恶性肿瘤中有93.5%患者外周淋巴细胞膜β_2-M量极显著降低(P<0.001)。3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7例淋巴瘤患者血清β_2-M量呈极显著性增高(P<0.001),两者阳性率分别为76%和87.5%。结果表明肿瘤患者外周淋巴细胞膜表达的β_2-M量与血清β_2-M水平增高不呈平行关系,似与外周淋巴细胞的调节代谢无关。提示血清β_2-M水平升高,可能由于代谢活跃的肿瘤细胞释放β_2-M增加所致。本文46例肿瘤患者中有93.5%外周淋巴细胞膜β_2-M量显著降低,表明与患者体内淋巴细胞膜β_2-M合成能力和细胞免疫活性降低相关;也间接揭示淋巴细胞膜β_2-M基因表达的调节功能受到抑制或障碍。文中还讨论了影响淋巴细胞膜β_2-M基因调节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Β2微球蛋白 血清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肾破裂9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刘桂凌 陶荣亚 +1 位作者 陈卫东 刘传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肾破裂的临床特点,探讨降低其发生率的防治对策。方法:对9例经治的EHF自发性肾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EHF自发性肾破裂患者有明显诱因8例,发生在少尿期8例;左肾破裂4例,右肾破裂4例,双肾破裂1... 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肾破裂的临床特点,探讨降低其发生率的防治对策。方法:对9例经治的EHF自发性肾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EHF自发性肾破裂患者有明显诱因8例,发生在少尿期8例;左肾破裂4例,右肾破裂4例,双肾破裂1例;血小板<80×109/L者7例。内科保守治疗治愈6例。病死3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2例,血透后死亡1例。结论:EHF自发性肾破裂大多发生在少尿期,血小板数值很低,左右肾破裂机会均等,频繁搬动和腹内压增大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对血小板极低者谨慎血透。内科保守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流行性 肾破裂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的研究
14
作者 徐希岳 陶荣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方法 :采用普通酵母菌对 44例肝硬化患者及 3 8例正常人进行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试验。结果 :3 8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均值分别为 (2 3± 7) %和 (3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方法 :采用普通酵母菌对 44例肝硬化患者及 3 8例正常人进行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试验。结果 :3 8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均值分别为 (2 3± 7) %和 (3 9± 3 ) % ,44例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分别为 (15± 5 ) %和 (3 0± 7)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2 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与 12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及 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与 3 6例肝硬化非合并肝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性粒细胞 吞噬功能 细胞内杀菌功能 失代偿期
下载PDF
PTP1B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张晓琳 田金英 +3 位作者 陶荣亚 贺伊博 叶菲 肖志艳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64-64,共1页
目的:研究苯并呋喃.苯氧乙酸类化合物CCF06240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es 1B,PTP1B)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酶学方法观察药物... 目的:研究苯并呋喃.苯氧乙酸类化合物CCF06240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es 1B,PTP1B)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酶学方法观察药物对基因重组人PTP1B活性的影响。雄性C57BL/6j小鼠经高脂高糖饲料诱导形成肥胖的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IRF)。以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中葡萄糖负荷后血糖水平的变化评价动物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采用胰岛素耐量实验(ITT)和正常葡萄糖水平的高胰岛素钳夹(正糖钳)实验评价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化合物CCF06240对基因重组人PTP1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9.6×10^-7M。连续灌胃给予IRF小鼠CCF0624010mg/kg/day,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CF06240组动物体重降低17%(p〈0.001),血甘油二酯降低77%,总胆固醇降低7I%,非禁食状态下血糖降低20%,禁食2h后血糖降低25%(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作用 PTP1B 实验研究 C57BL/6J小鼠 葡萄糖耐量实验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高脂高糖饲料 胰岛素增敏作用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
16
作者 王俊和 陶荣亚 《医师进修杂志》 1991年第10期14-15,共2页
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8例,结果完全缓解(CR)12例(66.7%),部分缓解(PR)3例,无效(NR)3例,总缓解率83.3%,在治疗过程中无骨髓抑制现象,无DIC发作,副作用轻微,观察表明,全反式维甲酸是治疗APL的理想药物,具有... 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8例,结果完全缓解(CR)12例(66.7%),部分缓解(PR)3例,无效(NR)3例,总缓解率83.3%,在治疗过程中无骨髓抑制现象,无DIC发作,副作用轻微,观察表明,全反式维甲酸是治疗APL的理想药物,具有有效、安全、副作用轻及对支持疗法要求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变化
17
作者 温昌祥 陶荣亚 +1 位作者 梁玉华 宋光江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197-199,共3页
本文报道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变化,其中5例处于慢性期阶段.1例为急变期阶段。6例病人都有PH_1染色体,并伴有亚二倍体、超二倍体、多倍体。亦发现该病人中内复制的出现率很高,发现1例急变期患者有1个异常克隆核型。
关键词 白血病 染色体
下载PDF
一Hb Queens家系及其化学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荣亚 刘毓芝 +7 位作者 傅承彬 夏雪珍 林修基 黄淑帧 仇效坤 董庆元 周霞娣 盛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3年第5期230-232,279-280,共5页
本文报道在安徽蚌埠发现的一个Hb Queens家系。先证者的溶血液在pH8.6电泳中出现泳速相当于Hb G组的慢速血红蛋白区带。肽链分析证实此异常血红蛋白为α链异常。将异常α链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作指纹图,把指纹图的异常肽斑洗脱,用微量双... 本文报道在安徽蚌埠发现的一个Hb Queens家系。先证者的溶血液在pH8.6电泳中出现泳速相当于Hb G组的慢速血红蛋白区带。肽链分析证实此异常血红蛋白为α链异常。将异常α链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作指纹图,把指纹图的异常肽斑洗脱,用微量双偶合法作氨基酸顺序测定,发现异常肽斑为α34亮氨酸被精氨酸取代,由此证实此异常血红蛋白为Hb Queens(α_2^(34Leu→Arg)β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血红蛋白 家系 α链 氨基酸 家族 亲缘关系 氨基羧酸 Hb Queens 指纹图
下载PDF
50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纤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19
作者 李志军 陶荣亚 +1 位作者 朱公文 张永顶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6期264-266,共3页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s,HFRS)旧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常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性传染病,出血是HFRS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HFRS患者出血的机制迄今仍在探索之中...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s,HFRS)旧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常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性传染病,出血是HFRS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HFRS患者出血的机制迄今仍在探索之中.为了解HFRS患者血浆纤溶酶(PL)的活性变化及其与临床出血症状等表现的关系,我们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了50例HFRS患者病程中各期血浆PL的活性,结果发现HFRS患者自发热期开始血浆PL活性即明显增强,至多尿期仍高于正常,PL的活性与患者出血症状、肾功能损害等有一定联系,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 纤溶酶 血浆
下载PDF
血液净化疗法抢救安眠镇静药中毒的体会
20
作者 张智 陈卫东 陶荣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52-152,共1页
目前,药物中毒、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昏迷等许多与肾脏无关的疾病均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已取得良好效果。近5年来,我院应用不同的血液净化疗法共抢救安眠镇静药物中毒31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目前,药物中毒、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昏迷等许多与肾脏无关的疾病均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已取得良好效果。近5年来,我院应用不同的血液净化疗法共抢救安眠镇静药物中毒31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中男3例,女2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中毒 安眠药 血液净化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