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旱稀育壮秧避旱移栽节水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陶诗顺 陈永军 陈红春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0,共2页
根据川西北丘陵旱区两熟制杂交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套以旱稀育长龄壮秧和避旱移栽为核心技术的两熟制杂交水稻农艺节水丰产栽培模式。介绍了这一模式的技术原理、技术优越性及关键技术环节。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旱育秧 避旱移栽 节水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高产原理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38-44,共7页
以试验资料为基础,对作者近年来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新模式”的高产原理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多穴栽培相比,这一新型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创造出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形成更为突出的单茎生长... 以试验资料为基础,对作者近年来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新模式”的高产原理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多穴栽培相比,这一新型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创造出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形成更为突出的单茎生长优势和更发达更具活力的根系以及更优良的穗部性状,很好地协调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中个体与群体、穗多与穗大等矛盾,实现杂交水稻的高产甚至超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多蘖壮秧 超稀栽培 超高产原理
下载PDF
杂交水稻强化栽培穗粒结构特点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41,共3页
以 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交稻强化栽培的穗粒结构特点。结果表明 ,与常规栽培相比 ,杂交稻强化栽培单株个体发育充分 ,成穗率高 ;有效穗组成发生重大变化 ,主茎穗和一次分蘖穗在有效穗中的比重下降 ,二次分蘖穗比... 以 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交稻强化栽培的穗粒结构特点。结果表明 ,与常规栽培相比 ,杂交稻强化栽培单株个体发育充分 ,成穗率高 ;有效穗组成发生重大变化 ,主茎穗和一次分蘖穗在有效穗中的比重下降 ,二次分蘖穗比重提高 ;其主茎穗和各位、次分蘖穗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常规栽培。强化栽培水稻不同来源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也与常规栽培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强化栽培 穗粒结构特点
下载PDF
秧龄对超稀播旱育秧模式杂交中稻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陶诗顺 王学春 徐健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76,共8页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产量效应。【方法】选用"冈优725"和"Ⅱ优838"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2种育秧模式(常规密播旱育秧(对照)和超稀播旱育秧)和6种秧龄(45,51,57,63,69和75d),...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产量效应。【方法】选用"冈优725"和"Ⅱ优838"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2种育秧模式(常规密播旱育秧(对照)和超稀播旱育秧)和6种秧龄(45,51,57,63,69和75d),分析育秧模式和移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育进程、田间茎蘖数、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相比,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当秧龄超过51d时,随秧龄的增加,杂交中稻全生育期显著延长,有效穗数、单穗着粒数、单穗实粒数、结实率、成穗率和单穗质量下降;当秧龄超过60d时,水稻产量随秧龄延长而显著降低。2)当秧龄大于57d时,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最高茎蘖数较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显著(P<0.05)提高,且其提高程度随秧龄的增加而显著(P<0.05)增加。3)在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63和69d秧龄的稻谷产量分别为9 047和8 247kg/hm2,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下45d秧龄的稻谷产量(8 918kg/hm2)相当。【结论】在川西北丘陵旱区,超稀播旱育秧模式有利于培育大龄壮秧,其秧龄可以延长至63~69d,能有效缓解因旱迟栽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秧龄 旱育秧模式 产量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两熟制杂交中稻上的改进应用初探 被引量:14
5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48,共2页
针对四川盆地水稻生产实际,把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基本原理同国内水稻栽培新技术密切结合,形成了集免耕、超稀植、集中施肥、秸秆覆盖、湿润灌溉于一体的两熟制杂交水稻强化栽培模式。介绍了这一模式的技术要点,对其高产高效原理进行了... 针对四川盆地水稻生产实际,把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基本原理同国内水稻栽培新技术密切结合,形成了集免耕、超稀植、集中施肥、秸秆覆盖、湿润灌溉于一体的两熟制杂交水稻强化栽培模式。介绍了这一模式的技术要点,对其高产高效原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高产高效 技术改进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施氮技术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陶诗顺 向珣朝 张清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的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在单位面积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 ,适当增大本田中后期的施氮比重可较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抽穗后水稻植株的含氮量、剑叶的光合速率和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 ,缓...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的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在单位面积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 ,适当增大本田中后期的施氮比重可较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抽穗后水稻植株的含氮量、剑叶的光合速率和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 ,缓解重穗型杂交稻的库、源矛盾 ,促进穗部物质积累和提高结实率 ,从而保证在适应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实现多粒大穗 ,较好地发挥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杂交水稻 抛秧栽培 施肥技术 氮肥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的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8,共4页
本文探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面临的几个栽培学问题 ,并介绍了稀植优化栽培的优势、探索。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栽培 稀植优化栽培
下载PDF
半干旱栽培稻田不同秸秆覆盖材料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陶诗顺 王学春 徐健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9-144,共6页
采用田间观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对半干旱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田间茎蘖数、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水分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覆盖材料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在川西北丘陵旱区进行秸秆覆盖有利于增加非灌溉期田间土壤贮水量,提高田间... 采用田间观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对半干旱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田间茎蘖数、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水分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覆盖材料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在川西北丘陵旱区进行秸秆覆盖有利于增加非灌溉期田间土壤贮水量,提高田间茎蘖数;秸秆腐烂所释放的养分,缓解了稻田磷钾供应相对不足的现状,有效提高了杂交稻的结实率、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覆盖处理稻田0~0.5 m土层贮水量较不覆盖处理增加2%~13%,田间茎蘖数增加4%~15%,有效穗数增加4%~8%,结实率增加3%~7%,千粒重增加0.6%~1.7%。(2)在灌溉水源没有保证的丘陵旱区,将半干旱栽培与秸秆覆盖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冈优725和D优363实收产量平均值在油菜荚壳覆盖、麦草覆盖和麦糠覆盖处理下分别较对照增加10.2%、7.0%和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半干旱栽培 杂交稻 产量
下载PDF
杂交水稻麦(油)免耕直播省本高效栽培 被引量:8
9
作者 陶诗顺 陈红春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7,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小麦 油菜 免耕直播栽培 栽培技术 品种 种子处理
下载PDF
论川西北丘陵春夏旱区二熟制水稻节水栽培技术途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诗顺 王双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5,23,共5页
在多年研究与实践基础上,针对川西北丘陵春夏旱区的气候特点、水资源现状和稻田耕作制度,对该区二熟制杂交水稻生产环节中的节水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普及旱育秧、调整栽插期、适度精细耕整、田面覆盖、合理中耕和减少晒田期水资源浪... 在多年研究与实践基础上,针对川西北丘陵春夏旱区的气候特点、水资源现状和稻田耕作制度,对该区二熟制杂交水稻生产环节中的节水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普及旱育秧、调整栽插期、适度精细耕整、田面覆盖、合理中耕和减少晒田期水资源浪费等栽培途径的节水意义及其相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节水栽培技术 丘陵 夏旱 水稻 中耕 制水 川西 气候特点 西北
下载PDF
麦后免耕直播杂交水稻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陶诗顺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61-64,共4页
在田间条件下 ,选用 4个杂交水稻组合 ,以育秧移栽为对照 ,研究了两熟制稻区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 :与常规育秧移栽相比 ,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 ,株高降低 ,主茎总叶数减少 ... 在田间条件下 ,选用 4个杂交水稻组合 ,以育秧移栽为对照 ,研究了两熟制稻区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 :与常规育秧移栽相比 ,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 ,株高降低 ,主茎总叶数减少 ,单株分蘖能力增强 ,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大 ,分布于较深土层的根量增加 ,最终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 ,但每穗着粒数和实粒数有所降低。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直播条件下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 ,生育特性适宜的杂交组合免耕直播可获得与育秧移栽相近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免耕直播 杂交水稻 生育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甘薯良种繁育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诗顺 王双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69,共3页
从川中丘陵甘薯产区生产实际出发 ,对甘薯良种繁育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重点就加快甘薯新品种推广 ,减少品种混杂 ,延缓品种退化 ,提高种薯质量和加强良种繁、供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甘薯 良种繁育 川中丘陵 品种混杂 种薯质量 品种退化 新品种推广 若干问题 体系建设 看法
下载PDF
杂交水稻免耕沟旱植秸秆覆盖节水栽培新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诗顺 陈红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通过实践探索出了以旱育多蘖壮秧、麦茬(或油茬)田免耕沟旱植、秸秆覆盖和湿润灌溉为主要技术环节的杂交水稻节水栽培新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主要技术环节、节水效果和灌溉水生产效率等,并对其节水原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免耕沟旱植 秸秆覆盖 湿润灌溉 节水载培
下载PDF
丘陵旱区两熟制杂交中稻农艺节水途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诗顺 胡琴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5,37,共3页
通过多年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分析了川西北丘陵冬春干旱区两熟制杂交中稻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问题,提出了包括节水育秧、适时迟栽、节水耕整、覆盖保水、轮晒节水和中耕保水等为主要内容的杂交水稻农艺节水途径。
关键词 丘陵旱区 两熟制杂交中稻 农艺节水
下载PDF
杂糯间栽模式下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诗顺 罗小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90-94,共5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杂糯间栽模式下不同行位杂交稻以及间作、净作杂交稻和糯稻在生长发育、穗部性状、产量和经济收益等方面的效应。结果表明:在间栽模式下,杂交稻的分蘖生长和产量性状会受到不利影响,稻谷产量有所降低;同一间作单元内,近... 田间试验研究了杂糯间栽模式下不同行位杂交稻以及间作、净作杂交稻和糯稻在生长发育、穗部性状、产量和经济收益等方面的效应。结果表明:在间栽模式下,杂交稻的分蘖生长和产量性状会受到不利影响,稻谷产量有所降低;同一间作单元内,近糯行比远糯行受影响更大,糯稻行北侧的杂交稻受影响程度大于南侧;间栽糯稻的分蘖生长受到较大影响,但其产量构成因素和单株生产能力优于净作糯稻;杂糯间栽单位面积稻谷总产量和产值都明显高于净作杂交稻和净作糯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糯稻间栽模式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模式 四川丘陵区杂交稻超稀播旱育秧避旱稳产栽培模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16-17,共2页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区冬、春干旱频繁,初夏旱发生频率高,同时灌溉水源不足,季节性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水稻适期栽插,常年有500~800万亩杂交稻因等水栽秧,其秧龄达50天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长达60~70天。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一段水育...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区冬、春干旱频繁,初夏旱发生频率高,同时灌溉水源不足,季节性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水稻适期栽插,常年有500~800万亩杂交稻因等水栽秧,其秧龄达50天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长达60~70天。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一段水育秧和密播旱育秧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四川省 旱育秧 杂交稻 丘陵区 栽培模式 推模式 超稀播
下载PDF
杂交稻超多蘖壮秧超少穴高产省本栽培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诗顺 《中国稻米》 1994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多蘖壮秧 高产 杂交稻 栽培 培育 单株 茎蘖 实行 模式 技术
下载PDF
德清县水网平原区稻茬少免耕种麦的研究
18
作者 陶诗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S1期120-120,共1页
为了探讨德清县水网平原区稻茬少、免耕种麦的可行性和有关技术问题,于1985~1986年在当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试验以大麦为材料,把目前生产上出现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稻茬少、免耕种麦方式与当地常规种麦方式作比较。结果表明:与... 为了探讨德清县水网平原区稻茬少、免耕种麦的可行性和有关技术问题,于1985~1986年在当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试验以大麦为材料,把目前生产上出现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稻茬少、免耕种麦方式与当地常规种麦方式作比较。结果表明:与翻耕麦田相比,少、免耕麦田耕层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土体气相比例减小,土壤含水量提高,上耕层土壤有效性氮和速效磷、钾含量更明显地高于下耕层。少、免耕大麦前期较早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麦 稻茬 平原区 田间试验 土壤含水量 耕种方式 田耕 生育后期 早稻产量 孔隙度
下载PDF
提高小麦种子籽粒质量的栽培技术途径
19
作者 陶诗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96,共2页
籽粒质量是衡量小麦种子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上乘的籽粒质量除有利于保持小麦品种的优良种性外,还可借助其诱人的感官优势赢得种植者的青睐,大大提升种子的商品价值,加快良种的推广速度.因此,大粒、饱满、大小均匀、粒色鲜明和无穗发芽... 籽粒质量是衡量小麦种子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上乘的籽粒质量除有利于保持小麦品种的优良种性外,还可借助其诱人的感官优势赢得种植者的青睐,大大提升种子的商品价值,加快良种的推广速度.因此,大粒、饱满、大小均匀、粒色鲜明和无穗发芽等现象通常是小麦良种经营与推广中对籽粒质量的基本要求.低次的籽粒质量不仅难以为种植者所接受,同时还会影响播种后的生长发育甚至产量,降低品种的生产利用价值,甚至还可能加速品种的退化,进而缩短品种的使用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子 籽粒质量 栽培技术 生态条件 繁育基地 栽植密度 播种
下载PDF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20
作者 陶诗顺 张清东 +1 位作者 陈德刚 马均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以多年试验资料 ,对四川盆地两熟制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明确了两熟制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必须以培育“超多蘖壮秧”为基础 ,而培育超多蘖壮秧的技术核心又在于保证秧苗在秧田阶段具有足够的... 以多年试验资料 ,对四川盆地两熟制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明确了两熟制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必须以培育“超多蘖壮秧”为基础 ,而培育超多蘖壮秧的技术核心又在于保证秧苗在秧田阶段具有足够的单株营养面积 ;在培育超多蘖壮秧的基础上 ,大田栽培穴数可由常规栽培的 2 2 .5万~ 3 0 .0万穴 /hm2 降低至 1 0 .0万~ 1 8.0万穴 /hm2 ,且一般以每穴单株为好 ;超稀栽培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法是在坚持重底早追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稀栽培 超多蘖壮秧 中稻 施氮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