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在系统可靠性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故障树分析的核心故障树(FT)的构建,传统构建故障树的方法存在耗时长且容易出错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应对复杂系统自动建造故障树的困难,该文提...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在系统可靠性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故障树分析的核心故障树(FT)的构建,传统构建故障树的方法存在耗时长且容易出错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应对复杂系统自动建造故障树的困难,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元部件模型及系统结构模型的规范化描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元部件模型库、复杂标识符库,设计出故障树自动建树及分析软件,实现系统结构模型搭建、自动建树、复杂结构识别处理及可靠性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化。详细阐述了故障树自动建树软件自动建树及分析的基本步骤,并通过一个简化的汽车ABS系统应用实例验证了该软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故障树自动建树及分析软件不仅能够实现自动构建和分析故障树,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识别处理具有复杂结构的故障树,对复杂系统的自动建树及可靠性分析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DNS over HTTPS(DoH)协议是一种针对域名系统(DNS)的最新改进方案,然而用户可使用第三方DoH服务规避内网原有的监管,所以异常流量检测方法不再适用于检测DoH流量。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DTESI算法。首先,基于信息熵将DoH流量作为异常流...DNS over HTTPS(DoH)协议是一种针对域名系统(DNS)的最新改进方案,然而用户可使用第三方DoH服务规避内网原有的监管,所以异常流量检测方法不再适用于检测DoH流量。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DTESI算法。首先,基于信息熵将DoH流量作为异常流量从全部网络流量中筛选出来;然后,利用DoH服务器与同一客户端建立TLS连接时响应方式总是相同的特性,用指纹识别检测客户端与DoH服务器之间的TLS协商,确定DoH服务器身份;最后,使用Top-K抽样算法选出一定时段内网络中前K台活跃主机着重进行流量检测,使算法能应用于中大型组织的网络。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发现的异常流量,DTESI算法检测出的DoH服务提供商准确率超过94%。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在不同K值下的算法检测时间和对网络中全部DoH流量的检测覆盖率,结果表明合理选择K值可以提升算法的整体效能。展开更多
文摘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在系统可靠性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故障树分析的核心故障树(FT)的构建,传统构建故障树的方法存在耗时长且容易出错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应对复杂系统自动建造故障树的困难,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元部件模型及系统结构模型的规范化描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元部件模型库、复杂标识符库,设计出故障树自动建树及分析软件,实现系统结构模型搭建、自动建树、复杂结构识别处理及可靠性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化。详细阐述了故障树自动建树软件自动建树及分析的基本步骤,并通过一个简化的汽车ABS系统应用实例验证了该软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故障树自动建树及分析软件不仅能够实现自动构建和分析故障树,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识别处理具有复杂结构的故障树,对复杂系统的自动建树及可靠性分析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DNS over HTTPS(DoH)协议是一种针对域名系统(DNS)的最新改进方案,然而用户可使用第三方DoH服务规避内网原有的监管,所以异常流量检测方法不再适用于检测DoH流量。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DTESI算法。首先,基于信息熵将DoH流量作为异常流量从全部网络流量中筛选出来;然后,利用DoH服务器与同一客户端建立TLS连接时响应方式总是相同的特性,用指纹识别检测客户端与DoH服务器之间的TLS协商,确定DoH服务器身份;最后,使用Top-K抽样算法选出一定时段内网络中前K台活跃主机着重进行流量检测,使算法能应用于中大型组织的网络。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发现的异常流量,DTESI算法检测出的DoH服务提供商准确率超过94%。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在不同K值下的算法检测时间和对网络中全部DoH流量的检测覆盖率,结果表明合理选择K值可以提升算法的整体效能。
文摘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具有运行稳定、控制多样化等优点,对其精确建模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复矢量的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方法。该方法根据复矢量建模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换流器的正负序转换关系,并在考虑三相耦合的前提下,从差共模角度简述了三相MMC的建模要点,建立了三相系统的完整时域模型。引入谐波状态空间理论(harmonic state space,HSS)对所建模型进行处理来提高建模精度,并利用接口矩阵及阻抗求解的基本原理建立了MMC的交直流侧阻抗模型。最后在仿真平台进行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