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陶金冉 邱光伟 +1 位作者 张倩 韦键 《中国临床护理》 2019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调查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A)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2017年8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初次治疗的4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 目的调查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A)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2017年8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初次治疗的4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得分为(89.12±10.41)分,89.6%的患者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维度、信息缺乏维度与应对方式问卷中的屈服维度呈正相关(r=0.387,P<0.01;r=0.379,P<0.01;r=0.354,P<0.05)。信息缺乏维度与面对维度呈负相关(r=-0.345,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屈服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增强患者对消化道早癌的正确认识,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疾病不确定感 医学应对方式
下载PDF
改良胃管置入法在食管胃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邱光伟 梁何俊 +8 位作者 李鹏 宗晔 韦键 丛雪 陶金冉 李纯 李颖 田丹 翟惠虹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9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ESD治疗的食管胃早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食管胃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ESD治疗的食管胃早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的置管时间、鼻咽部一次性通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咽部打折盘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鼻咽部一次性通过率(90%)高于对照组(50%),咽部打折盘曲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置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通过调整送管角度,可有效提高鼻咽部一次性通过率,通过咽部时不易打折盘曲,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置入 气管插管 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陶金冉 翟惠虹 +2 位作者 邢洁 冀明 韦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1-933,共3页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Yi等[2]对北京地区全身麻醉下低体温发生率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低体温的发生率会增...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Yi等[2]对北京地区全身麻醉下低体温发生率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低体温的发生率会增加。而目前广泛开展的全身麻醉下ESD,因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是否有粘连、术中出血情况等而存在操作时间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低体温 机体生理功能 病变部位 常见并发症 生理指标 北京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