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宁本翔 林建 +2 位作者 王婷婷 朱彤 陶高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4-238,共5页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是造成胸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的主要疾病,高达51%因胸段脊髓压迫需要手术的病人与黄韧带骨化相关[1],其特征为胸椎黄韧带的异位骨化。TOLF以东亚地区多见[2],国...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是造成胸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的主要疾病,高达51%因胸段脊髓压迫需要手术的病人与黄韧带骨化相关[1],其特征为胸椎黄韧带的异位骨化。TOLF以东亚地区多见[2],国内人群发病率为3.8%~63.9%[3~5]。主要症状为胸背部疼痛、胸部束带感、下肢麻木、乏力,严重时可出现步态异常、下肢痉挛性瘫痪等。若病人出现脊髓压迫症状,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建议早期行减压手术治疗[2,6]。开放性手术是目前治疗TOLF的主流,但是创伤大、费用高、恢复时间长。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成熟,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是治疗TOLF的一个发展方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科在CT引导下经皮后路脊柱内镜治疗TOLF 6例,取得明显的疗效,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发病率 开放性手术 内镜治疗 脊髓压迫症状 黄韧带骨化 胸椎管狭窄 步态异常 下肢麻木
下载PDF
颅底CT3D重建在疼痛科微创治疗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黄莹 王然 +1 位作者 陶高见 李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2-705,共4页
疼痛科微创治疗是指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通过导管或穿刺对各种疼痛相关疾病进行一系列治疗,以达到治疗疼痛病因、缓解疼痛症状的目的[1,2]。疼痛科微创治疗因其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显著及安全性高等特点而被医师和病人广泛接受[3]。... 疼痛科微创治疗是指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通过导管或穿刺对各种疼痛相关疾病进行一系列治疗,以达到治疗疼痛病因、缓解疼痛症状的目的[1,2]。疼痛科微创治疗因其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显著及安全性高等特点而被医师和病人广泛接受[3]。在对病人进行微创治疗的过程中,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三维空间识别能力。由于进修医师的学科背景、临床培训技能和经验不同,所以其掌握并应用微创技术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精准而高效地传授微创治疗要点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治疗 进修医师 疼痛科 临床培训 缓解疼痛 影像技术 颅底 微创技术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3
作者 周桂云 杨小林 +4 位作者 任映梅 田演娇 丛峰 钱露露 陶高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和全麻组(CG),每组50例。AL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CG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G组比较,AL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能够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和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麻醉效果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关节松动术配合体外冲击波在肩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士冲 陶高见 +1 位作者 马超 宁本翔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体外冲击波(ESWT)在肩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2例肩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体外冲击波(ESWT)在肩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2例肩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动术治疗,联合组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动术治疗+ESWT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疼痛[静息状态与运动状态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活动范围均大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静息状态与运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息状态与运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M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ESWT在肩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优于关节松动术,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提升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运动损伤 关节松动术 体外冲击波 视觉模拟评分法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眶—圆孔入路射频热凝治疗第2支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8
5
作者 陶高见 林建 朱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眶-圆孔穿刺入路在第2支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4例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先行CT扫描评估和确定穿刺径路。取眶外下缘交界处偏内侧为穿刺点,在CT引导下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圆孔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眶-圆孔穿刺入路在第2支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4例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先行CT扫描评估和确定穿刺径路。取眶外下缘交界处偏内侧为穿刺点,在CT引导下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圆孔并成功定位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1例因CT扫描评估穿刺困难而改经Hartel前入路穿刺。余63例行经眶-圆孔穿刺,其中60例顺利穿刺达圆孔内和半月神经节,3例仅到达圆孔外口。治疗后疼痛均缓解,除面部麻木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眶-圆孔入路射频热凝治疗第2支三叉神经痛,定位准确,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 圆孔 CT引导
下载PDF
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光能量的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陶高见 林建 林泓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71-1072,共2页
关键词 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微创治疗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激光能量 经皮穿刺 临床治疗 PLDD DISC
下载PDF
试验性经眶入路上颌神经阻滞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陶高见 林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2-603,共2页
三叉神经痛以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发作性剧痛为特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化学毁损疗法、射频治疗、伽马刀治疗等,少用方法还有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等。其中射频治疗是三叉神经痛的... 三叉神经痛以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发作性剧痛为特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化学毁损疗法、射频治疗、伽马刀治疗等,少用方法还有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等。其中射频治疗是三叉神经痛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眶入路 试验性 应用 上颌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莹 林建 +2 位作者 陶高见 槐洪波 韩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会导致病人出现腰痛或者腿痛的症状,甚至还会给病人带来更为严重的病症,使病人痛苦不堪。其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展最快的一类技术,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会导致病人出现腰痛或者腿痛的症状,甚至还会给病人带来更为严重的病症,使病人痛苦不堪。其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展最快的一类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包括经皮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经皮穿刺髓核化学溶解术、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消融术、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及内镜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守治疗 硬膜外麻醉 疗效分析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椎间孔 微创介入治疗 髓核化学溶解术
下载PDF
盘内射频热凝联合盘外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泓怡 林建 +2 位作者 韩真 陶高见 王泽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核术 射频热凝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疗效
下载PDF
鞘内埋入式自控吗啡泵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莹 陶高见 +1 位作者 韩影 林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2,共2页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剧烈的持续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重度癌痛是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缓解这部分患者的疼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阿片类药物是晚期重度癌痛患者常用的镇痛药物,...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剧烈的持续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重度癌痛是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缓解这部分患者的疼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阿片类药物是晚期重度癌痛患者常用的镇痛药物,但由于口服、肌注剂量大可造成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不良反应,患者往往不能耐受,疼痛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我院镇痛科自2009年9月-2010年12月采用鞘内注射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自控吗啡泵治疗重度癌痛患者19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重度癌痛 鞘内注射 埋入式 治疗 吗啡 自控 晚期癌症患者
下载PDF
三种口径电极双针射频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建 樊碧发 +3 位作者 槐洪波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双极射频作用范围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5mm等长工作端(active tip)而口径分别为22G、21G及20G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按从2mm到16mm的以2mm等差间距平行排列深入在鸡蛋清中,给予90℃的射频热凝180s,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22G针、21G针和20G针分别在8mm、12mm和14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最长的带状热凝(strip thermoset),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88.70mm2、118.15mm2和135.00mm2。三种口径电极针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形成热凝物长度增大的同时其最大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增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工作端长度相同时,增加电极针直径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和热凝物面积,但电极针外侧热凝物长度没有随间距增大而增加。这些结果对临床使用双极射频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热凝形态
下载PDF
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静 黄莹 +5 位作者 陶高见 黄泰源 槐洪波 宁本翔 马超 林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5日至2019年12月4日确诊为PHN病人100例,按...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5日至2019年12月4日确诊为PHN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PCIA治疗组(H组)和用生理盐水替代氢吗啡酮对照组(C组),每组50例。两组均联合口服普瑞巴林及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外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简式版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不良反应及其他药物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H组的VAS评分、SF-MPQ评分及其他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治疗后4周时,H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氢吗啡酮PCIA治疗PHN可显著减少病人疼痛,改善病人睡眠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氢吗啡酮 自控镇痛 普瑞巴林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内热式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用于冻结肩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静 黄莹 +3 位作者 周建斌 朱彤 林建 陶高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1期115-118,1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内热式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用于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医学科诊断为冻结肩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30例)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内热式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用于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医学科诊断为冻结肩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30例)在超声引导的臂丛下接受手法松解,辅以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并嘱患者行肩关节锻炼;B组(32例)在A组基础上加行内热式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30、90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30、90 d,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及肩周肌肉、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内热式骨骼肌附着点治疗冻结肩的效果可靠,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效果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麻醉 手法松解 内热针 骨骼肌松解 冻结肩
下载PDF
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与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彤 陶高见 +1 位作者 李静 林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64-765,共2页
三叉神经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受累部位,多数患者伴有头面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可延续成为疱疹后神经痛。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疼痛、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临床上及早控制疼痛尤为重要。我们对有重度疼痛的急性带状疱... 三叉神经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受累部位,多数患者伴有头面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可延续成为疱疹后神经痛。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疼痛、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临床上及早控制疼痛尤为重要。我们对有重度疼痛的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干阻滞的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干阻滞 三叉神经痛 带状疱疹性 阻滞治疗 半月节 疗效 急性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双极射频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影 李静 +2 位作者 林建 陶高见 陆丽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7例,192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行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其中单极射频治疗71例,双极射频治疗96例。在术后7、30、90、180 d随访患者的疗...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7例,192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行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其中单极射频治疗71例,双极射频治疗96例。在术后7、30、90、180 d随访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双极组治疗后180 d的优良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极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
下载PDF
术前X片定位和术中CT定位下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建 林泓怡 +2 位作者 陶高见 韩真 韩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比较术前X片定位法和术中CT定位法行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注射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年龄20~78岁,男52例,女54例,采用小关节内缘进... 目的:比较术前X片定位法和术中CT定位法行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注射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年龄20~78岁,男52例,女54例,采用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穿刺法盘外注射胶原酶溶液行溶核术。一组用术前X片定位法,术中无影像学支持穿刺;另一组在CT引导下穿刺。观察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随访7~300天。结果:术中CT定位比术前X片定位穿刺更容易。术中CT定位组30天时的优良率68.97%优于术前X片定位组的38.67%(P〈0.01)。结论:术中CT定位下胶原酶溶核术可靠性要好于单纯术前X片定位,其半年内的疗效也要好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化学溶核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射技术
下载PDF
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指端甲下血管球瘤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静 黄莹 +2 位作者 朱彤 马超 陶高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3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指端甲下血管球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指端甲下血管球瘤患者7例,将其按行手术的时间顺序编号(1~7号)。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指端甲下血管球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指端甲下血管球瘤患者7例,将其按行手术的时间顺序编号(1~7号)。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热凝术,并于术后完成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记录患指外观、冷敏感试验及Love试验情况。结果1号患者治疗时出现皮肤烫伤,术后2个月痊愈,为防止此情况,使用生理盐水对手术进行了改良,2~7号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时冷敏感试验结果均为阴性。4号患者术后6个月时Love试验结果可疑,其余患者Love试验结果均为阴性。4号患者术后12个月时疼痛复现,后经外科手术切除瘤体后疼痛完全缓解。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时患指皮肤及甲床均无损伤,患指外观正常。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指端甲下血管球瘤,操作方便,可有效缓解疼痛,且无甲床损伤或术后畸形等并发症,可作为手术切除以外的一种补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射频热凝 指端 疼痛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566例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智海 林坚 +3 位作者 陶高见 林建 周作福 姜闽英 《颈腰痛杂志》 2010年第1期76-77,共2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5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8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82例,男298人,女268人,年龄19-79岁,平均43岁,病程7d~16年,平均2.6年。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并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相符合。
关键词 射频热凝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槐洪波 林建 +2 位作者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针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热凝物,则热凝时间增加至290s。每间距组各行10次热凝。加热开始后,每隔10秒拍摄一幅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计算各间距最终热凝物的长度、宽度、面积、电极外围热凝物的最大值。结果双针间距2、4、6、8、10、12mm时双电极针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2~10mm间距时热凝物形态较均匀,热凝物长度及面积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加,而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围最大值并不随间距增大而增加。结论双针电极间距在2~12mm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物;当间距增大时,可通过增加加热时间的方法来增加热凝物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下载PDF
CT引导下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宁本翔 陶高见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12期14-19,共6页
目的 探索CT引导下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9年9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CSR患者17例,在局部麻醉CT引导下,结合环锯锚定完成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手术,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手... 目的 探索CT引导下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9年9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CSR患者17例,在局部麻醉CT引导下,结合环锯锚定完成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手术,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手术节段和术中并发症等。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估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在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分级法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VAS分别为2.00 (2.00,3.00)和1.00 (0.00,1.00)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00 (6.00,7.00)分(P <0.05);术后6个月NDI为4.44 (2.22,10.00)%,明显低于术前40.00 (32.50,46.00)%(P <0.05)。用改良MacNab分级法评估患者优良率为88.2%。17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是治疗CSR的一种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后外侧入路 脊柱内镜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