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脸香蘑子实体的甾醇类化合物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正曦 隋先进 +3 位作者 武海波 王文蜀 黄安民 高杉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49-1852,共4页
目的:研究花脸香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等波谱技术结合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结构。结论:从花脸香蘑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到10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 目的:研究花脸香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等波谱技术结合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结构。结论:从花脸香蘑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到10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烷-6,9(11),22-三烯-3β-醇(1)、5α,8α-环二氧-24(S)-甲基麦角甾烷-6,9(11)-二烯-3β-醇(2)、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22E,24R)-麦角甾-7,9(11),22-三烯-3β,5α,6β-三醇(4)、(20S,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7)、β-麦角甾醇(8)、豆甾醇(9)、β-谷甾醇(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脸香蘑 甾醇
下载PDF
小花八角果实抗氧化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婷婷 武海波 +4 位作者 陈艳艳 隋先进 任晓倩 王文蜀 董旭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研究民间药用植物小花八角Illiciummicranthum果实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方法使用DPPH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 目的研究民间药用植物小花八角Illiciummicranthum果实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方法使用DPPH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小花八角果实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抗氧化活性最好,从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ynurenol(1)、β-榄醇(2)、epicarrisone(3)、6-羟基-桉烷-4(14)-烯(4)、13-桉醇(5)、柳杉醇(6)、1R,2R,4R-三羟基薄荷烷(7)、2-isopropenyl-5-methyl—cyclohexanol(8)、(-)isopulegol(9)、4-isopropenyl-1-methyl-cyclohexanol(10)、棕榈酸(11)、三十烷酸(12)、对甲氧基苯甲酸(13)、β-胡萝卜苷(14)。结论除化合物14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7、8为首次从八角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八角果实 抗氧化活性 β-榄醇 6-羟基-桉烷-4(14)-烯 棕榈酸 β-胡萝卜苷
原文传递
小花八角枝叶中的薄荷烷型单萜 被引量:1
3
作者 隋先进 其木格 +5 位作者 张正曦 武海波 王文蜀 覃巧飞 董旭俊 焦玉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947-3950,共4页
目的研究有毒药用植物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小花八角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方法... 目的研究有毒药用植物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小花八角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触杀胃毒联合毒力方法测定化合物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从小花八角枝叶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5个薄荷烷型单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 4S^*)-1-羟甲基-2-烯基-4-异丙基-1,4-环己二醇(1)、(1R,2R,4R).1-甲基-4-异丙基-1,2,4-环己三醇(2)、4.羟基胡椒酮(3)、乳香醇C(4)、α,α-二甲基.4.羟甲基苯甲醇(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小花八角素A。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48h后的LD50值为30.4mg/L,72h后的LD50值为22.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八角 薄荷烷型单萜 小花八角素A (-)-(1R^* 4S^*)-1-羟甲基-2-烯基-4-异丙基-1 4-环己二醇 (1R 2R 4R)-1-甲 基-4-异丙基-1 2 4-环己三醇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 杀虫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