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物质利益观及理论价值
1
作者 隋启贤 陈文殿 《品位·经典》 2023年第12期14-17,共4页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开端时期,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构建、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理论地基的作用。这一时期,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基础,马克思在对物质利益的分析中形成了科学的物质利益观,科...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开端时期,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构建、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理论地基的作用。这一时期,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基础,马克思在对物质利益的分析中形成了科学的物质利益观,科学的物质利益观更是创建“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等理论的重要前提。研究该时期马克思的物质利益观对探清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源头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报》时期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物质利益问题 物质利益观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四重审视
2
作者 隋启贤 陈文殿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4-19,共6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首部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经典著作,是探究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成果,其中蕴含着以“现实的人”为历史前提的唯物史观,以生产力为基础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以交往为前提的人类历史转变论断,以及以共同体为线索的社会形...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首部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经典著作,是探究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成果,其中蕴含着以“现实的人”为历史前提的唯物史观,以生产力为基础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以交往为前提的人类历史转变论断,以及以共同体为线索的社会形态演变。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不同阶段历史的分析,明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人类历史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在生产力、交往与共同体的共同作用下,经过诸多历史发展阶段,不断朝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历史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人类历史发展进路探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研究
3
作者 隋启贤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0期66-69,共4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首个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经典著作,是探究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成果,其中蕴含着以“现实的人”为历史前提的唯物史观,通过对不同阶段历史的分析,明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人类历史在生产力和...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首个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经典著作,是探究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成果,其中蕴含着以“现实的人”为历史前提的唯物史观,通过对不同阶段历史的分析,明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人类历史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共同作用下,经过诸多历史发展阶段,不断朝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探清人类历史发展进路有助于妥善应对人类历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类历史 人类历史发展进路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探析
4
作者 杨婧 隋启贤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0期34-36,共3页
通过剖析“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现实困境,确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模式。以高校为组织协同和科学技术赋能核心,建立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中心,... 通过剖析“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现实困境,确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体化培育模式。以高校为组织协同和科学技术赋能核心,建立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共青团”四位一体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合力,将思政教育作为驱动力,通过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高校前沿教育和中学启发教育相结合,探索“大思政课”格局下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组织力量、培育目标、方法机制的一体化,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格局 青年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一体化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出场学的哲学诠释
5
作者 隋启贤 陈文殿 《新东方》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追问“第二个结合”为何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不能仅停留于其中的关系之辩、作用之问与地位之思,更要从出场语境到出场路径再到出场形态做出“第二个结合”出场学的哲学诠释。“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时代... 追问“第二个结合”为何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不能仅停留于其中的关系之辩、作用之问与地位之思,更要从出场语境到出场路径再到出场形态做出“第二个结合”出场学的哲学诠释。“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时代出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新探索,内涵特有的本体论语境、认识论语境与价值论语境。独特的语境决定了“第二个结合”的三重出场路径,即认知路径、实践路径与认同路径。基于其语境与路径,则生成了“第二个结合”限定的出场形态,即创新、持续与包容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出场学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