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心理理论两成分认知模型的验证 被引量:40
1
作者 隋晓爽 苏彦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2,共7页
Tager -Flusberg和Sullivan(2 0 0 0 )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 ,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 :一个是社会知觉成分 ,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测查社会知觉成分的任务 ,将对心理... Tager -Flusberg和Sullivan(2 0 0 0 )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 ,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 :一个是社会知觉成分 ,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测查社会知觉成分的任务 ,将对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作进一步的验证 ,并对语言和心理理论两个成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被试为 90名 3~ 5岁的儿童 ,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同语言相关密切 ,而知觉成分同语言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这个结果为该认知模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认知模型 社会知觉成分 儿童 社会认知成分 语言
下载PDF
心理理论社会知觉成分与语言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隋晓爽 苏彦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30-931,共2页
关键词 心理理论 认知能力 社会知觉成分 语言能力 表情 性别因素 社会认知成分 信息加工
下载PDF
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测评大学生样本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9
3
作者 陆双鹤 张又文 +1 位作者 隋晓爽 钟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修订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检验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信度。方法:在福建及江苏两所大学选取学生共896人,使用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贝克无望感量表(BHS)及贝克自杀意念问卷(BSSI)施测;分层抽取114人在2~3周后重测;分...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修订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检验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信度。方法:在福建及江苏两所大学选取学生共896人,使用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贝克无望感量表(BHS)及贝克自杀意念问卷(BSSI)施测;分层抽取114人在2~3周后重测;分层抽取35人访谈,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自杀模块结果为标准,检验量表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望感"、"自杀认同"、"自杀准备"三因素模型拟合良好;量表与BHS、BSSI得分均呈正相关(r=0.62、0.29,均P<0.001);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51;量表的ROC曲线面积为0.82;量表总分的最佳临界点为20.5。结论: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评估 效度 信度
下载PDF
中学生自杀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隋晓爽 陈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46-1148,共3页
学术界公认的自杀3种表现形式是自杀意念(suicidalide-ation)、自杀未遂(suicidalattempt)和自杀死亡(completedsui—cide)^[1]。我国卫生部1995-1999年的死亡数据进行分析显示,自杀是我国居民第5位死因,是15—34岁年龄段第1位... 学术界公认的自杀3种表现形式是自杀意念(suicidalide-ation)、自杀未遂(suicidalattempt)和自杀死亡(completedsui—cide)^[1]。我国卫生部1995-1999年的死亡数据进行分析显示,自杀是我国居民第5位死因,是15—34岁年龄段第1位死因^[2]。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躯体和心理的双重变化使个体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另外还要参加各种考试,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此自杀意念的出现率高于大学生^[3]和成人群体^[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危险因素 研究 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