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软骨表型的分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隋来健 吕成昱 +4 位作者 张海宁 徐浩 高正玉 隋爱华 王英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5048-5052,共5页
背景:内源性诱导软骨分为就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干细胞内,使其自行分泌诱导因子诱导自身进行分化。目的:观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表型转化的能力。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3... 背景:内源性诱导软骨分为就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干细胞内,使其自行分泌诱导因子诱导自身进行分化。目的:观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表型转化的能力。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将转染后3,6,9,12d细胞裂解提取蛋白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体外表达。RT-PCR,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1,2周Ⅱ型胶原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1,2周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较稳定的表达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并且转染成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阴性对照组能够更好的向软骨表型转化。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3可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软骨表型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3 腺相关病毒 软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Ⅱ型胶原 蛋白多糖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修复无回缩肩袖全层撕裂的术后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桂石 齐晓军 +6 位作者 王光达 耿云航 徐强 盖鹏宙 孙伟雪 隋来健 阚世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无回缩肩袖全层撕裂的手术方法 和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6年5月,对50例术中发现为无回缩的肩袖全层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8例应用Lass...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无回缩肩袖全层撕裂的手术方法 和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6年5月,对50例术中发现为无回缩的肩袖全层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8例应用Lasso过线器直接缝合,32例采用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均行双排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48例,2例失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6个月.UCLA评分从术前的(13.1±2.8)分增至术后(31.6±2.5)分(P〈0.05).其中疼痛评分,术前平均为(2.6±0.8)分,术后为(8.5±1.1)分(P&lt;0.05);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4.3±1.1)分,术后为(9.6±1.2)分(P〈0.05);主动前屈角度评分,术前平均为(3.2±1.4)分,术后为(4.4±0.5)分(P〈0.05).前屈肌力评分,术前平均为(3.9±0.5)分,术后为(4.7±0.4)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后随访UCLA评分,优40例,良8例.间断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3.0±3.2)分,术后平均(33.6±1.7)分;双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5.6±2.4)分,术后平均(33.6±2.6)分.两组间手术前后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于裂口较小的无回缩肩袖修复,间断缝合与双排缝合的效果均满意,且术后均无需制动患肢.术中应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并根据破裂口位置形态采取恰当的缝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全层撕裂伤 关节镜 无回缩
下载PDF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光达 隋来健 +3 位作者 李桂石 张祚福 齐晓军 袁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93-259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科75岁以上择期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和对照组(s组)各39例。术中给予A组地塞米松10mg,术后第1、2、3天每天给予5m...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科75岁以上择期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和对照组(s组)各39例。术中给予A组地塞米松10mg,术后第1、2、3天每天给予5mg静脉推注,给予S组术中生理盐水10mg,术后第1、2、3天分别给予5mg静脉推注。观察患者术后体温、疼痛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共7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感染,均在术后14d拆线后顺利出院,其中地塞米松组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均值为2.744、1.769)明显小于对照组(均值为3.385、2.308,P〈0.01),术后第3天与术前1d体温波动值小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术后第3天与术前第1天血清白蛋白(P〉0.05)、空腹血糖波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术后第3天(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P〈0.01)及髋关节Harris评分(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的食欲及精神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并未增加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糖皮质激素 高龄
原文传递
经胫骨隧道入路与前内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耿云航 刘晓阳 +5 位作者 徐强 李桂石 隋来健 陈焕杰 石吉华 盖鹏宙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3期317-323,共7页
目的创新性地以临床功能和膝关节稳定性结合股骨隧道位置和长度作为评估标准,以此评价前内入路和经胫骨隧道入路,哪一种手术方法更具优越性。方法从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烟台毓璜顶医院连续104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人被纳入研究。纳入... 目的创新性地以临床功能和膝关节稳定性结合股骨隧道位置和长度作为评估标准,以此评价前内入路和经胫骨隧道入路,哪一种手术方法更具优越性。方法从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烟台毓璜顶医院连续104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人被纳入研究。纳入标准:随访至少1年,正常的对侧膝关节,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获得术后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的病人。排除标准:伴有后交叉韧带损伤、伴有侧副韧带损伤、伴有骨关节炎的病人、翻修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经前内入路组为56人,包括男性46人,女性10人,平均年龄(30±12)岁;经胫骨隧道入路组是48人,包括男性40人,女性8人,平均年龄(32±11)岁。所有病人均前瞻性地于术前和最后1次随访时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于最后1次随访时行屈膝30°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Pivot-shift试验)、KT-1000评估。于术后1周行基于CT的三维重建,以此评估股骨隧道位置,并于术中测量股骨隧道长度。对于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隧道长度,KT-1000和隧道位置均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Lachman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结果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前内入路组平均随访时间(26±7)月,经胫骨隧道入路组平均随访时间(25±6)月。术前和最后1次随访时,两组间Lysholm评分(术前t=0.347,P>0.05;末次随访t=1.557,P>0.05),IKDC评分(术前t=-0.383,P>0.05;末次随访t=1.102,P>0.05)和Tegner评分(术前t=0.283,P>0.05;末次随访t=1.763,P>0.0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最后1次随访时,两组间Lachman试验(Z=-0.482,P>0.05)、Pivot-shift试验(Z=-1.455,P>0.05)和KT-1000(t=-0.750,P>0.0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前内入路组平均股骨隧道长度明显短于经胫骨隧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4,P<0.01);前内入路组隧道位置明显比经胫骨隧道组更深(t=-4.508,P<0.01)、更低(t=8.8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内入路与经胫骨隧道入路的临床功能和膝关节稳定性没差别,但是前内入路股骨隧道长度明显短于经胫骨隧道,且位置更深、更低,更容易定位于前交叉韧带股骨端解剖足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 股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