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乳清蛋白粉与普通蛋白质粉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雍雪飞 张红 王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0期2208-2212,共5页
目的分析分离乳清蛋白粉与普通蛋白质粉对颌面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内固定术后采用普通... 目的分析分离乳清蛋白粉与普通蛋白质粉对颌面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内固定术后采用普通匀浆膳+普通蛋白质粉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40例,内固定术后采用普通匀浆膳+分离乳清蛋白粉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1 d和14 d的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4^(+)、CD8^(+)及CD4^(+)/CD8^(+)]、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颌面部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4 d的IgA、IgG、IgM、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术后1 d明显降低,CD8^(+)水平较术后1 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14 d的IgA、IgG、IgM、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4 d的TP、Hb、PAB、ALB水平均较术后1 d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14 d的TP、Hb、PAB、ALB水平上升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窗口愈合时间和颌面部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分离乳清蛋白粉更能有效改善颌面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免疫功能,优化患者临床结局,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分离乳清蛋白粉 普通蛋白质粉 免疫功能 临床结局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雍雪飞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3期209-209,共1页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在腰椎间盘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3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处于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人,对照组53人。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5%的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地塞米松10㎎...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在腰椎间盘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3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处于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人,对照组53人。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5%的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地塞米松10㎎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治疗组是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20㎎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7天一疗程。结果:治疗组7天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6.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七叶皂甙钠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急性期 疗效
下载PDF
早期持续镇静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兵 吴佳妮 +3 位作者 高光霞 向娟 靳琳 雍雪飞 《西部医学》 2012年第6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镇静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具有颅内高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静组各30例,对比观察早期持续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的影响。结果镇静组躁动...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镇静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具有颅内高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静组各30例,对比观察早期持续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的影响。结果镇静组躁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命体征、颅内压及并发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持续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能减少血压的波动,控制颅内压的增高,减轻脑水肿,减少脑损害,同时可防止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持续镇静 颅高压 并发症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的培养及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菊 杨春 +3 位作者 唐安芬 陈霄 何敏 雍雪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49,共3页
建立可稳定收获高滴度RSVLong株病毒的培养方法 ,所获得的RSVLong株病毒液用于RSV抗体ELISA检测。RSVLong株病毒 33℃传至 4代后 ,病毒滴度升高 ,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以RSVLong株病毒液作抗原所建立的ELISA试剂盒能检测出RSV特异性抗体。
关键词 RSV Long株 病毒培养 抗体 检测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IgG酶联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菊 唐安芬 +2 位作者 陈霄 雍雪飞 何敏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为了研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IgG的酶联检测试剂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病毒液作为包被抗原,HRP标记羊抗人IgG作为信号抗体,制备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建立的RSV酶联检测试剂盒敏感性与进口试剂盒接近,特异性达 95. 24%,重复... 为了研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IgG的酶联检测试剂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病毒液作为包被抗原,HRP标记羊抗人IgG作为信号抗体,制备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建立的RSV酶联检测试剂盒敏感性与进口试剂盒接近,特异性达 95. 24%,重复性好,批内变异系数为 6. 35%,试剂盒置于 37℃ 0天与 7天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成功制备了RSVIgG酶联检测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IGG 酶联检测试剂盒 制备 特异性 儿童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
6
作者 吴永林 赵宇 +14 位作者 黄玉仙 卢德芬 牟建超 刘蓉 吴曼萍 毛川成 汪伟 刘杰 杨会强 孙艳 刘莉 刘宇虹 雍雪飞 俞永新 李玉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方法将SA14-14-2株分别经脑内和皮下途径接种小鼠,采用BHK21细胞病毒蚀斑法检测接种后不同时间病毒在小鼠不同脏器中的分布。同时以不同稀释度的强毒株SA14为对照。结果SA14-...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方法将SA14-14-2株分别经脑内和皮下途径接种小鼠,采用BHK21细胞病毒蚀斑法检测接种后不同时间病毒在小鼠不同脏器中的分布。同时以不同稀释度的强毒株SA14为对照。结果SA14-14-2株经脑内感染小鼠后,除在脑组织中短时间检出病毒外,在其他组织中均未检出病毒;经皮下感染小鼠后,在任何组织中均未检出病毒。而强毒株SA14无论经脑内还是皮下途径感染小鼠,在各种脏器中均可检出病毒。结论SA14-14-2株经皮下感染小鼠后,病毒不能在体内复制,证明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 减毒株 动态分布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IgG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春 刘菊 +3 位作者 何敏 雍雪飞 张燕 李忠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46,共3页
为研制人巨细胞病毒 (HCMV)IgG酶联检测试剂盒 ,将HCMV接种人二倍体细胞 ,收获的病毒经纯化后用作包被抗原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羊抗人IgG为检测抗体 ,采用间接ELISA制备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并进行检定。该试剂盒操作简便、特异性... 为研制人巨细胞病毒 (HCMV)IgG酶联检测试剂盒 ,将HCMV接种人二倍体细胞 ,收获的病毒经纯化后用作包被抗原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羊抗人IgG为检测抗体 ,采用间接ELISA制备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并进行检定。该试剂盒操作简便、特异性强 ,稳定性、线性及精密性符合体外诊断试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ELISA 检测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包膜糖蛋白gB/AD-1片段的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
8
作者 刘兰军 何太平 +3 位作者 杨春 雍雪飞 何敏 葛永红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克隆人巨细胞病毒包膜糖蛋白gB/AD-1片段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方法用PCR法从人巨细胞病毒AD169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B/AD-1片段并克隆至pGEM-T载体,酶切后,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15b,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15b/gB/AD-1,并转化大肠杆菌... 目的克隆人巨细胞病毒包膜糖蛋白gB/AD-1片段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方法用PCR法从人巨细胞病毒AD169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B/AD-1片段并克隆至pGEM-T载体,酶切后,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15b,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15b/gB/AD-1,并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金属螯合层析一步纯化,并用Westernblot鉴定。结果gB/AD-1蛋白表达量达到35%。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纯度大于95%。经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与CMV阳性人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已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15b/gB/AD-1,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gB/A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包膜糖蛋白 抗原决定簇
下载PDF
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9
作者 高兴 赵玲 +2 位作者 胡玲 雍雪飞 周琳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7期726-730,共5页
目的 探究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EH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氨氯地平+坎地沙坦)与对照组(氨氯地平),每组60例,所有患者疗程... 目的 探究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EH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氨氯地平+坎地沙坦)与对照组(氨氯地平),每组60例,所有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疗效、动态血压[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day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nocturn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CV)、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24-hou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nocturnal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D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24-hou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DC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血清基质交感分子(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STIM)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33% 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V、nSCV、24hSCV、DCV、nDCV、24hDCV、IMT、STIM1较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EH患者血压变异性、IMT及STIM1水平,改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地沙坦 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原文传递
醛化鹅红细胞用于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测定的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杨坤 谭大权 +7 位作者 杨勇 吴永超 闵宪捷 李世玲 黄丹 雍雪飞 蒲俊楠 张飞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醛化鹅红细胞用于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测定的可行性,并确定其使用有效期.方法以新鲜鹅红细胞为对照,筛选出测定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的最佳醛化鹅红细胞浓度.用3批醛化鹅红细胞分别检测3批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考察与新鲜鹅红... 目的初步评价醛化鹅红细胞用于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测定的可行性,并确定其使用有效期.方法以新鲜鹅红细胞为对照,筛选出测定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的最佳醛化鹅红细胞浓度.用3批醛化鹅红细胞分别检测3批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考察与新鲜鹅红细胞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观察不同放置期的醛化鹅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情况,并考察血凝滴度检测结果与新鲜鹅红细胞的一致性.结果用于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测定的最佳醛化鹅红细胞浓度为0.33%.不同批次醛化鹅红细胞检测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的结果均与新鲜鹅红细胞检测结果一致.醛化鹅红细胞在2~8℃存放90 d仍能准确检测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120 d后发生溶血现象.结论0.33%的醛化鹅红细胞可用于百日咳菌液血凝滴度测定,醛化鹅红细胞使用有效期为9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德特菌 百日咳 血凝集试验 溶血 醛化鹅红细胞
原文传递
麻疹病毒沪-19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连续传代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会强 康庄 +9 位作者 倪谦枝 刘宇虹 温雪如 刘瑛 雍雪飞 刘杰 孙艳 汪伟 吴永林 李玉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研究麻疹病毒沪-19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连续传代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麻疹病毒沪-191株原始种子批(P25)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2次(P27)作为主种子批,继续传代3次(P30)作为工作种子批,继续传代至33(P33)和35(P35)代。对P25、P27、... 目的研究麻疹病毒沪-19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连续传代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麻疹病毒沪-191株原始种子批(P25)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2次(P27)作为主种子批,继续传代3次(P30)作为工作种子批,继续传代至33(P33)和35(P35)代。对P25、P27、P30、P33和P35病毒基因组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并对所有代次病毒进行滴度测定。结果麻疹病毒沪-19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从25代传至35代,其滴度维持在5.0~5.875 lgCCID50/ml之间;P25、P27、P30、P33、P35 5个代次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未发生任何核苷酸和氨基酸改变。结论麻疹病毒沪-19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传代,病毒滴度均一,基因组序列未发生改变,遗传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沪-191株 基因组 遗传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临床营养支持方式对机械通气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12
作者 雍雪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20-121,共2页
对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对照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术后24h内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lb、PAB、Hb、TF、TG... 对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对照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术后24h内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lb、PAB、Hb、TF、TG、IL-6、PCT、BNP值差异不明显,手术之后6d、10d、14d实验组Alb、PAB、Hb值相较于对照组较高,而IL-6、PCT、BNP值相对较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采取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措施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的提升有较佳效果,对于各种治疗措施治疗效果的提升和预后情况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方式 机械通气 并发症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百日咳杆菌发酵中百日咳毒素及丝状血凝素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杨勇 吴永超 +6 位作者 张飞伟 杨坤 闵宪捷 刘佐军 雍雪飞 刘少祥 潘海龙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6-818,823,共4页
目的探讨培养条件对百日咳杆菌发酵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和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00 L全自动发酵罐进行百日咳杆菌发酵培养,培养基为百日咳S-S培养基,搅拌通气培养,培养量200 L... 目的探讨培养条件对百日咳杆菌发酵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和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00 L全自动发酵罐进行百日咳杆菌发酵培养,培养基为百日咳S-S培养基,搅拌通气培养,培养量200 L,温度3537℃,培养时间40 h,接种比例1∶121∶15。试验分为高PT表达组(搅拌转速为160 r/min,搅拌叶片为直叶,有挡板,培养020及2140 h的通气量分别为600和400 L/min)、高FHA表达组(搅拌转速为220 r/min,搅拌叶片为弯叶,无挡板,培养020及2140 h的通气量分别为400和600 L/min)及对照组(搅拌转速为180 r/min,搅拌叶片为直叶,有挡板,通气量为500 L/min),每组平行培养3批培养物。于培养结束时采用ELISA法检测PT及FHA含量。结果高PT表达组PT含量平均值达3.16μg/mL,比对照组(平均值2.23μg/m L)提升了41.7%(P<0.05);高FHA表达组FHA含量平均值达21.37μg/mL,比对照组(平均值11.00μg/mL)提升了94.3%(P<0.05)。结论百日咳发酵工艺中,高搅拌剪切力和较低的溶氧水平有利于PT的表达,低剪切力和高溶氧水平有利于提高FHA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毒素 丝状血凝素 百日咳杆菌 发酵
原文传递
发酵罐酸洗钝化对百日咳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14
作者 杨坤 杨勇 +6 位作者 吴永超 张飞伟 闵宪捷 杨希飞 雍雪飞 刘少祥 潘海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发酵罐酸洗钝化对百日咳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方法:定期对百日咳发酵罐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去除其表面附着的代谢螯合物。通过检测后续培养收获物菌浓度(550 nm吸光度值)、一次盐析沉淀量、发酵产物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 目的:探讨发酵罐酸洗钝化对百日咳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方法:定期对百日咳发酵罐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去除其表面附着的代谢螯合物。通过检测后续培养收获物菌浓度(550 nm吸光度值)、一次盐析沉淀量、发酵产物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和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含量,比较分析酸洗钝化对发酵培养和产毒的影响。结果:对处理前后各连续10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处理后菌体550 nm吸光度均值由4.663提高至5.490,一次盐析沉淀量均值由4.84 g/L提高至5.90 g/L,PT平均含量达到3.3μg/ml,FHA平均含量达到7.6μg/ml,处理前后各连续10批菌体浓度和一次盐析沉淀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算出P值分别为0.03和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对发酵罐进行酸洗钝化可有效改善百日咳杆菌发酵及产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德特菌 百日咳 发酵 酸洗 钝化 菌浓度 一次盐析沉淀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