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电视纪录片发展及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雒海宁 郭静思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6-120,共5页
本文从青海电视纪录片入手,归纳其发展的历程。论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初创,八、九十年代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伴随三届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的举办而获得的机遇。并总结了各个不同时期的成就。
关键词 纪录片 青海 历史
下载PDF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和回归主题 被引量:5
2
作者 雒海宁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6,共4页
本文通过对禅宗的介绍,并结合王维一生的主要经历,论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所具有的空灵和静寂的禅宗思想,以及在诗歌中运用飞鸟和夕阳的审美意象表现出回归自然的主题。
关键词 王维 诗歌 山水田园 禅宗
下载PDF
“尽善”、“尽美”与“文质彬彬”——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6
3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4-87,共4页
本文论述孔子的美学思想。从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仁学入手,辨析了以诗教、乐教为中心的文艺观、"兴观群怨"说与"尽善"、"尽美"的美学理想,分析了"文质彬彬"的审美境界与"中庸"的美学标准。
关键词 哲学思想 美学理想 文艺观
下载PDF
试论隋代边塞诗 被引量:2
4
作者 雒海宁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1期168-170,共3页
本文通过对隋代边塞诗人卢思道、杨素、薛道衡、虞世基、杨广等诗人作品的分析,论述了隋代边塞诗兴盛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以及边塞诗所具有的内容、风格方面的特征,探讨隋代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边塞诗 文学 隋代
下载PDF
青海电视纪录片未来发展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雒海宁 崔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8-92,共5页
本文从青海电视纪录片未来发展入手,从立足本土,突出优势,多样化发掘本土资源、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合作共赢与栏目化播出方式、改善投资运营模式、纪录片的叙事化五个层次论述和分析其发展策略。
关键词 纪录片 青海 发展策略
下载PDF
狄德罗的戏剧理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3-96,共4页
本文论述了狄德罗的戏剧理论,从其理论的缘起背景、依据、内容、服务对象、表现形式及戏剧效果等方面分析了其戏剧理论的内涵。具体阐释了严肃剧所具有的审美特征、道德感染以及情境要素在人物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狄德罗 戏剧 理论 情境
下载PDF
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被引量:1
7
作者 雒海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通过对文学语言的字面意义的分析,论述色彩美是文学语言的重要审美特征。并结合文学作品加以说明和论证。
关键词 文学语言 审美特征 色彩美 意识形态 人物性格
下载PDF
意境及其艺术构成 被引量:3
8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本文论述了意境的历史发展及其意境的内涵,分析情景相生的不同侧重点,以物象、意象、意境三个概念解释意境的构成,并提出诗歌创作由物象而意象、由意象而意境的整体过程。
关键词 文学 意境 组织
下载PDF
“盛唐气象”与盛唐边塞诗 被引量:2
9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0-82,130,共4页
盛唐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学积极进取精神的唯一承担者,它的繁荣在于边塞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其外敛的意识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盛唐边塞诗更能反映、体现出"盛唐气象"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盛唐 诗歌 边塞
下载PDF
文艺起源假说辨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9-74,共6页
本文通过对艺术起源假说摹仿说、心灵表现说、巫术说、游戏说的分析 ,指出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缺陷。同时 ,通过对原始艺术的分析 ,论证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不足 ,阐述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 文学艺术 发生学 劳动实践 文学起源 模仿说 心灵表现说 游戏说 巫术说
下载PDF
《美学》中的典型——黑格尔人物性格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4-16,共3页
本文论述了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美、理想,分析其理论关于艺术美和艺术的本质,就其理想性格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即丰富性、明确性、坚定性进行辨析。
关键词 黑格尔 美学 性格 理论
下载PDF
慷慨见激昂 豪迈显悲壮──论盛唐边塞诗的崇高美学品格 被引量:1
12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5-89,共5页
本文论述了盛唐边塞诗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崇高特征:在人生理想实现中的投笔从戎的慷慨、激越美;在边塞生活中雪原大漠的奇特、萧瑟美;在建功事业中的穿越异域的从容、悲壮美;在现实悲怆中思乡恋土的人性、豪迈美。
关键词 文学 诗歌 边塞 崇高
下载PDF
文学形象、时空的模糊性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本文从各种艺术塑造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了语言艺术塑造形象间接造型的特征,以文学语言的不精确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为基础,进而论述了文学模糊性的特征以及在形象、时空关系上的种种表现。
关键词 文学 模糊 特征
下载PDF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境界 被引量:1
14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论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歌所具有的悲剧意识。以王维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论述其创作及山水田园诗所具有的悲剧意识。以其诗歌阐释“空”的境界。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空” 境界
下载PDF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被引量:1
15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0-52,共3页
本文介绍了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人生经历、思想基础对其创作的影响,结合其诗歌创作论述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 诗歌 山水 孟浩然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9-30,共2页
本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美感的命题——"净化说",解释了怜悯和恐惧两种情绪的内涵及其引起的情绪的净化,并就净化的内容、方式及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悲剧 净化说
下载PDF
南北朝及之前的边塞诗
17
作者 雒海宁 许慧茹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112-115,共4页
本文论述边塞诗在南北朝之前的发展历程。具体分析了肇始于《诗经》,发展于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边塞诗的内容、风格及对后世边塞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 文学 诗歌 边塞诗
下载PDF
从唐诗看盛唐边塞气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雒海宁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盛唐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学积极进取精神的承担者,它的繁荣在于边塞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其外敛的意识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文章分析了盛唐边塞诗歌的特征:功名理想和爱国情怀;侠义精神与英雄情结;边塞风物与乐观情绪。
关键词 盛唐 诗歌 边塞 特征
下载PDF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悲剧蕴涵
19
作者 雒海宁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文章以儒家的修身养性、道家的自然无为与佛教的境界追求作为论述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了山水田园诗歌在人生理想、前途命运和信仰追求上的悲剧蕴涵。并以孟浩然、王维的诗歌加以说明。
关键词 诗歌 山水 田园 悲剧
下载PDF
“性善论”与孟子的美学思想
20
作者 雒海宁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本文从孟子哲学思想的基础"性善论"入手,从审美观、人格美的塑造、美感的普遍性规律及艺术美特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孟子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 美学 思想 孟子 性善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