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中国学者民俗与迷信心理研究成果综述与评价 |
雒焕国
马永霞
张海钟
|
《社会心理科学》
|
2012 |
1
|
|
2
|
教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师范教育模式改革的启示 |
雒焕国
王仁虎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1 |
0 |
|
3
|
当代中国学者宗教心理研究成果综述与评价 |
马永霞
雒焕国
张海钟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
0 |
|
4
|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的概念表述问题与教师的备课实践选择 |
雒焕国
张海钟
|
《高等理科教育》
|
2012 |
5
|
|
5
|
论班级公共关系 |
雒焕国
王美蓉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2 |
2
|
|
6
|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
雒焕国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7
|
迷信的学习机制探析──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迷信的形成 |
雒焕国
|
《甘肃高师学报》
|
2001 |
21
|
|
8
|
人类是谜米的主人,不是谜米的机器——对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的批判 |
雒焕国
|
《甘肃高师学报》
|
2003 |
4
|
|
9
|
关于谜米以及谜米学的另一些思考——对《谜米机器》的心理学批判 |
雒焕国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4 |
3
|
|
10
|
从有效学习的角度看解决学业不良问题的对策 |
雒焕国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1
|
成长记录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
雒焕国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12 |
2
|
|
12
|
他们为什么学业成绩不良?——关于西北某中学初三学生学业成绩不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雒焕国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3
|
引导幼儿自己制定纪律,促进幼儿的道德内化 |
雒焕国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4
|
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评研究 |
雒焕国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 |
1
|
|
15
|
论师范生班级公关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
雒焕国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6
|
解决农村初中生学业不良问题的行动研究 |
雒焕国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7
|
区分和加强两种不同性质的督导,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 |
雒焕国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 |
0 |
|
18
|
西方心理咨询理论视野的《西游记》人物关系解析 |
雒焕国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2 |
0 |
|
19
|
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思考 |
张海钟
雒焕国
|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20
|
教育学新概念的简称所造成的学术争论举隅 |
张海钟
雒焕国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