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G213线碌曲县段水土保持工程为例
1
作者 雷元奇 李霞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6期20-22,86,共4页
在碳中和战略背景下,针对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该文从现有的碌曲县段裸露地块和牧道现状出发,就G213线碌曲段的水土保持工程提出了具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由此探讨水土保持... 在碳中和战略背景下,针对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该文从现有的碌曲县段裸露地块和牧道现状出发,就G213线碌曲段的水土保持工程提出了具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由此探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生态修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区 生态修复 边坡技术 碌曲县
下载PDF
基于生态评价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
2
作者 包琼 颉继珍 +1 位作者 吴翠霞 雷元奇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8-47,共10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空间指导与前提基础。为研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生态重要性评价等构建了崇信县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了崇信县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空间指导与前提基础。为研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生态重要性评价等构建了崇信县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了崇信县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最终确定了崇信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1)崇信县生态轻度敏感性、中度敏感性、高度敏感性和极敏感性面积分别为13021.25 hm^(2)、31405.57 hm^(2)、12670.73 hm^(2)和27805.28 hm^(2),分别占崇信县总面积的15.34%、36.99%、14.92%和32.74%。(2)崇信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1159.21万元。从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来看,维持生物多样性所占比重最高(15.53%);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林地的生态系统所占比重最高(83.19%);低值区、中值区、高值区和极值区面积分别为53978.02 hm^(2)、14702.93 hm^(2)、13544.10 hm^(2)和2616.10 hm^(2),所占比重分别为63.62%、17.33%、15.96%和3.08%。(3)崇信县生态一般重要区、中等重要区、高度重要区、极重要区面积分别为33599.39 hm^(2)、12942.71 hm^(2)、20668.78 hm^(2)和17691.96 hm^(2),分别占崇信县总面积的39.57%、15.24%、24.34%和20.84%。(4)构建了“三蓝三绿四区一核心”的崇信县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源地面积为34927.91 hm^(2),3条绿廊总长度为7481.69 m。(5)崇信县生态核心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控制区面积分别为2182.20 hm^(2)、11390.21 hm^(2)、24339.28 hm^(2)和46947.15 hm^(2),分别占崇信县总面积的2.57%、13.42%、28.68%和5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重要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分区
下载PDF
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的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3
作者 吴翠霞 颉继珍 +1 位作者 包琼 雷元奇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53-58,I0001,共7页
甘肃省黄河流域位于黄河流域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最终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开展甘肃... 甘肃省黄河流域位于黄河流域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最终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开展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安全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并构建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甘肃省黄河流域较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面积较大,健康状态的面积最小;(2)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以较低安全和中度安全为主,较高安全和高度安全面积较小;(3)识别出的生态源地共30块、总面积为8 807.99 km2,生态廊道51条、总长度为3 155.83 km;(4)基于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结果,以及生态源地、生态廊道识别结果,构建了甘肃省黄河流域“四屏七区多组团”的生态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 生态安全格局 黄河流域 甘肃省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肃段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与碳储量预测
4
作者 吴翠霞 颉继珍 +1 位作者 包琼 雷元奇 《甘肃科技》 2024年第11期41-47,54,共8页
探讨流域尺度未来不同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揭示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对流域固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研究借助FLUS-InVEST模型,基于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预测不同情景土地利用,在此基础上,分析2030年黄河... 探讨流域尺度未来不同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揭示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对流域固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研究借助FLUS-InVEST模型,基于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预测不同情景土地利用,在此基础上,分析203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不同情景碳储量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林地、草地、耕地的变化最为显著;自然发展和生态优先情景下碳储量相较于2020年分别增长1.73%,2.54%,而经济优先情景下碳储量降低0.29%;西南部、西北部地区固碳量显著增加,东北部地区碳汇能力增幅较缓,西固区等部分地区建设用地增加则导致碳储量呈点状下降。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显著,土地利用格局的剧烈变化直接影响区域碳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FLUS-InVEST 碳储量 多情景模拟 黄河流域 甘肃
下载PDF
基于NDVI的植被覆盖变化分析--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5
作者 包琼 颉继珍 +1 位作者 吴翠霞 雷元奇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13,25,共6页
为明确区域内植被覆盖状态,揭示地表植被的变化趋势,进而为揭示区域环境变化奠定基础,本文利用像元二分法计算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2000-2022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州植被覆盖空间变化特征、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低植被覆盖度... 为明确区域内植被覆盖状态,揭示地表植被的变化趋势,进而为揭示区域环境变化奠定基础,本文利用像元二分法计算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2000-2022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州植被覆盖空间变化特征、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低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甘南州北部,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甘南州东南部和西南部;2)2000-2022年,植被高覆盖度区域面积减少了88168.75hm^(2);植被低覆盖区域面积增加了3268.75hm^(2);3)2000-2005年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2005-2015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小于植被覆盖度退化面积;2015-2022年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总体来看,2000-2022年间,甘南州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改善面积为716237.50hm^(2),而退化面积为857193.75hm^(2),植被覆盖度总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像元二分法 植被覆盖度 生态环境质量 甘南州
下载PDF
199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6
作者 吴翠霞 颉继珍 +1 位作者 包琼 雷元奇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为国土空间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1990、2000、201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甘南州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为国土空间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1990、2000、201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甘南州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结果表明:1)甘南州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林地次之,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占甘南州总面积的94.84%;2)1990-2022年甘南州林地、水域、雪/冰、荒地、不透水面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03226.67hm^(2)、3555.72hm^(2)、254.61hm^(2)、2646.18hm^(2)和353.97hm^(2);农田、灌丛、草地和湿地总体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22309.47hm^(2)、34404.66hm^(2)和46829.34hm^(2);3)199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60%,且在1990-200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最大,为0.32%;4)199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别为202.9812、203.0783、202.9245和202.3178,其土地利用水平呈“增加-减少-减少”的趋势;5)1990-2022年,林地转入面积最大,面积为124098.30hm^(2);草地转出最多,面积为139700.61hm;林地净转入最多,面积为103226.67hm^(2);草地净转出面积最大,为4682.34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甘南州 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程度 动态度
下载PDF
白银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吴翠霞 冯永忠 +3 位作者 陶卓琳 邱晓峄 毛龙 雷元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1期74-81,共8页
为了明确白银市土地利用状况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白银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选择当量因子法评价白银市2009-2017年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9-2... 为了明确白银市土地利用状况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白银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选择当量因子法评价白银市2009-2017年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9-2017年,白银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56.75亿元下降到56.49亿元,总体呈下降趋势,各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都呈下降趋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2549.18万元,减少最多,人口对生态系统负荷呈减轻趋势;(2)白银市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受建设用地增加较多,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影响较大,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从保护生态用地、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方面,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价值当量 土地利用动态度 敏感性 白银市
下载PDF
关于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毛龙 陶卓琳 +2 位作者 吴翠霞 雷元奇 邱晓峄 《甘肃科技》 2021年第17期8-9,共2页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家永续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但是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任重而道远。一是生态问题多、自然资源压力大,二是生态修复业务起步晚,业务逻辑不明确,整个业务体系还未建立,工作整体处于学习、摸索阶段。现...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家永续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但是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任重而道远。一是生态问题多、自然资源压力大,二是生态修复业务起步晚,业务逻辑不明确,整个业务体系还未建立,工作整体处于学习、摸索阶段。现阶段甘肃省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多项生态修复的探索,包括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全省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专题研究、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等。本文根据各项实践工作,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业务开展进行了几点思考,认为生态修复关键在于建立统一的生态修复业务体系,立足于国土空间,以系统论为指导,坚持自然恢复,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国土空间 自然恢复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翠霞 冯永忠 +3 位作者 赵浩 包琼 雷元奇 冯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4-316,共13页
为探究1995—2020年甘肃省黄河流域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选取甘肃省黄河流域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研究区土地... 为探究1995—2020年甘肃省黄河流域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选取甘肃省黄河流域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单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进行修正,计算分析了研究区6个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5—2020年,研究区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减小,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增加,变化最大的是建设用地;(2)1995—2020年,研究区草地的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其他地类转为草地的面积最大;(3)1995—20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共增加5.104亿元;(4)从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达255.016亿元;从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来看,保持土壤生态服务价值最大,达87.94亿元;从生态敏感性指数来看,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1,研究结果可信;从生态系统服务加之分级来看,中级比重较大,面积占比为82.07%;(5)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价值当量 甘肃省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琼 雷元奇 薛强 《智慧中国》 2021年第6期86-87,共2页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无人机航测技术也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无人机航测技术作为新型先进科学技术,具有便利性强、灵活性高的特点,在土地综合整治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航测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根据甘肃...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无人机航测技术也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无人机航测技术作为新型先进科学技术,具有便利性强、灵活性高的特点,在土地综合整治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航测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根据甘肃省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分析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应用现状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航测技术 土地综合整治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