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与应用——重庆市广阳岛项目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亚鹏 吴彦 +4 位作者 杨长洪 方园 雷垚 杨世波 杨勋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建设领域如何引入数字化手段,形成量化评估优化机制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减少碳排放,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以重庆市广阳岛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估研究为例,搭建BIM模型底座,基于绿色建筑最新国标体系,提出... 建设领域如何引入数字化手段,形成量化评估优化机制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减少碳排放,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以重庆市广阳岛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估研究为例,搭建BIM模型底座,基于绿色建筑最新国标体系,提出了“BIM评估矩阵法”。结合标准中的各项评判控制因子,对项目BIM模型的专项模拟论证指标进行预评估。经过对控制因子不同阶段的持续优化、再论证,最终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的要求,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评判。“BIM评估矩阵法”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性能,提供了更舒适的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轻,实现了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绿色建筑 全生命期 BIM评估矩阵法
下载PDF
丛枝菌根根外菌丝网络形成过程中的时间效应及植物介导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雷垚 伍松林 +1 位作者 郝志鹏 陈保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4-161,共8页
以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应用三室(供体室-间隔室-受体室)培养系统,研究在供体和受体紫花苜蓿根系之间菌丝网络形成的时间效应以及间隔室中不同植物对菌丝网络建成的介导作用。第一个试验在供体和受体植物生长8、10、12、14周之... 以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应用三室(供体室-间隔室-受体室)培养系统,研究在供体和受体紫花苜蓿根系之间菌丝网络形成的时间效应以及间隔室中不同植物对菌丝网络建成的介导作用。第一个试验在供体和受体植物生长8、10、12、14周之后进行收获以检验菌丝网络形成的时间效应;第二个试验则在间隔室分别种植紫花苜蓿、羊草和独行菜,以考察菌根依赖性不同的植物对菌丝网络形成的介导作用。试验结果显示:(1)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供体紫花苜蓿根系能够形成良好的菌根共生,其外延菌丝可穿过尼龙网和间隔室侵染受体植物根系;植物生长8周后,在受体植物根系检测到菌根侵染,证实供体和受体植物间形成了根间菌丝网络;10周后,尽管供体室和受体室植物的侵染率已无差异,但二者的生物量和地上部磷浓度差异却加大,表现出菌丝网络对植物种内竞争影响的不对称性。(2)试验条件下,不同介导植物对受体植物的菌根侵染及生物量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供体植物生物量和地上部磷浓度;间隔室无介导植物或种植独行菜时,受体植物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显著低于供体植物,而当介导植物为紫花苜蓿和羊草时,受体和供体植物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植物根间菌丝网络的形成受时间和介导植物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调节植物间资源分配和植物相互作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菌丝网络 介导植物 生态功能
下载PDF
土著菌根真菌和混生植物对羊草生长和磷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雷垚 郝志鹏 陈保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079,共9页
植物种间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植物生长、根系可塑性及养分吸收,而与植物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改变植物个体和种间养分资源的分配,具有协调种间竞争的潜力。以我国北方草甸草原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混生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 植物种间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植物生长、根系可塑性及养分吸收,而与植物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改变植物个体和种间养分资源的分配,具有协调种间竞争的潜力。以我国北方草甸草原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混生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及独行菜(Lepidium spetalum)为供试植物,通过模拟盆栽试验,研究了土著菌根真菌和混生植物对羊草生长、根系形态及磷营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著菌根真菌能够与羊草及紫花苜蓿形成良好共生,而独行菜根内基本未形成菌根共生结构。土著菌根真菌显著降低了羊草及独行菜的生物量,但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混种紫花苜蓿显著促进了羊草的生长,而混种独行菜则显著抑制了羊草的生长。土著菌根真菌对羊草根系形态的影响表现出与植株生物量类似的趋势,但不同混生植物对羊草根系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土著菌根真菌和混生植物对羊草植株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混生植物相比,羊草具有较高的比根长和磷吸收能力,这也解释了其负向菌根依赖性。研究证实了菌根真菌和植物种间相互作用均是影响草原优势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其交互作用对于科学管理草地生态系统,维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羊草 植物种间相互作用 根系形态 植物磷营养
下载PDF
一株受二噁英类化合物诱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胃癌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汪畅 王英 +3 位作者 雷垚 张捷 郑明辉 梁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4-249,共6页
将人工合成的5个相连的XRE(Xeobiotic response element)和minimal CMV(Human cytomegalovirus)启动子,插入载体pEGFP-1,构建得到载体pXRE5-EGFP.以pXRE5-EGFP转染人胃癌细胞SGC-7901,经过筛选得到一株受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英(2,3,7... 将人工合成的5个相连的XRE(Xeobiotic response element)和minimal CMV(Human cytomegalovirus)启动子,插入载体pEGFP-1,构建得到载体pXRE5-EGFP.以pXRE5-EGFP转染人胃癌细胞SGC-7901,经过筛选得到一株受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诱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系XRE5-SGC-7901.将XRE5-SGC-7901细胞株暴露于不同浓度TCDD(0、250、500pg·mL-1)中,发现TCDD暴露组XRE5-SGC-7901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与TCDD暴露浓度呈正相关.新构建的细胞株具有二英类化合物诱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化合物 诱导表达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小儿膝关节镜的手术配合
5
作者 雷垚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20期3159-3159,共1页
随着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小儿膝关节镜技术不断进步,已经逐渐成为膝关节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组织损伤小,治疗精确,患儿痛苦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8年8月~2011年6月,对34例患儿实施了膝关节... 随着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小儿膝关节镜技术不断进步,已经逐渐成为膝关节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组织损伤小,治疗精确,患儿痛苦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8年8月~2011年6月,对34例患儿实施了膝关节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技术 手术配合 小儿 膝关节镜手术 手术护理配合 膝关节疾病 微创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脂肪酸代谢与急性肾损伤:肾脏修复和再生的潜在治疗途径
6
作者 谢海燕 吴雨洙 +1 位作者 聂伟东 雷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年第31期13237-13249,共13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肾脏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脂肪酸氧化(fatty acids oxidation,FAO)紊乱是AKI发生和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病理体现。在AKI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肾脏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脂肪酸氧化(fatty acids oxidation,FAO)紊乱是AKI发生和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病理体现。在AKI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s)发生显著的能量代谢重编程,其中脂肪酸代谢受阻尤为显著。因此,深入探讨脂肪酸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机制,对于探寻AKI有效疗法至关重要。全面地探讨了AKI中脂质代谢的变化,包括脂肪类物质以及与FAO相关的代谢酶;总结了FAO代谢重编程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细胞的自噬、凋亡、炎症和过氧化应激等过程;提出通过补充FAO相关代谢产物或抑制FAO相关调节酶,可以有效逆转肾脏异常的代谢过程,进而降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实现AKI的有效治疗。研究结果可为AKI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脂肪酸代谢 炎症 氧化应激 脂毒性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A-O型多表位二价融合抗原的构建及其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学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垚 邵军军 +2 位作者 赵付荣 常惠芸 张永光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3,共9页
为了研制广谱高效的新型口蹄疫病毒(FMDV) A-O型重组多表位二价疫苗,以结核分支杆菌热休克蛋白70(mHSP70)的C端肽结合区作为多表位免疫原的载体蛋白,将A型和O型FMDV代表性毒株VP1上的B细胞表位以及非结构蛋白3A上的T细胞表位基因进行串... 为了研制广谱高效的新型口蹄疫病毒(FMDV) A-O型重组多表位二价疫苗,以结核分支杆菌热休克蛋白70(mHSP70)的C端肽结合区作为多表位免疫原的载体蛋白,将A型和O型FMDV代表性毒株VP1上的B细胞表位以及非结构蛋白3A上的T细胞表位基因进行串联合成后与mHSP70的肽结合区编码基因相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AO-HSP,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重组蛋白经过纯化和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检测相应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AO-HSP在BL21(DE3)中能够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经Western blot检测能够与感染了A型和O型FMDV猪的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并能够刺激小鼠产生抗A-O型FMDV特异性抗体。免疫后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在A型、O型灭活FMDV刺激后,均出现显著的增殖现象,同时可以产生相关的Th1或Th2型细胞因子。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抗原pAO-HSP,并在小鼠模型中初步显示出了良好的免疫效果,为新型FMDV A-O型多表位二价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表位疫苗 mHSP70 载体蛋白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