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雷子人作品
- 1
-
-
作者
雷子人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3期12+1-2,5+146,共5页
-
-
关键词
作品
-
分类号
J222.7
[艺术—美术]
-
-
题名雷子人作品
- 2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现代青年》
2012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
-
关键词
作品
-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
-
题名雷子人对话严智龙艺术
- 3
-
-
作者
雷子人
严智龙
-
出处
《美术文献》
2013年第6期98-101,共4页
-
文摘
雷子人(画家、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以下简称"雷"):床画得很洋气。严智龙(以下简称"严"):是铁丝的,我要保持它的线条感,很随意的感觉。会出现现代性形式要求,这些肌理会产生一些点的碰撞,出现节奏感、韵律感,弧线的韵味也如此,然后产生我预期的效果。想让它在精神层面上更有看头儿,鸟是否多余,我在考虑。雷:强调了精神性的东西,感觉很神秘。严:前面用丙烯后面用油画,前面要做铺垫,比如这些肌理啊、颗粒感什么的,层层覆盖。雷:材料制作不只是物质性的。
-
关键词
艺术语言
颗粒感
形式要求
现代性
中国人民大学
韵律感
当代绘画
材料质感
视觉体验
画中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视觉转译模式及审美倾向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
出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2-79,共8页
-
文摘
“转译”意味着站在他者的立场将一种存在转换为另一种可能 ,对于中国画的视觉转译模式而言 ,将何种存在视为“原作”以及将哪些另一种可能视为“译作”关系到对模式构建认识的准确性 ,也是认识这种构建的有效途径。中国画以平面方式再现立体概念 ,意象表现最大范围地制造了视觉的模糊区域 ,要想使那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映像得到可视性再现 ,而且这种可视性能够恰如其分地被安置在图像制作中 ,转译机制的启动无疑是有效的。中国画是建立在对景物有着品评标准、诗意营造、人格崇尚、精神寄托、理念意趣等多重意义上的再创造 ,其选材取料显著地倾向在观念上所业已形成的 ,对文化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就是说 ,用视觉的方式翻译或注释文化意涵。把文化定义翻译成视觉存在 ,反过来也加重了中国画表现的意象色彩。对文化定义的转译不等于将绘画文学化 ,文化定义是包含绘画理念在内的广义用词 ,它呈现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审美意趣和人性及道德色彩。
-
关键词
中国画
视觉转译
审美倾向
意象表现
-
Keywords
visual re-translation
code project
sense associ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cultural definition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J201
[艺术—美术]
-
-
题名渼陂中堂:壁饰、器物及其叙事
- 5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
-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
文摘
以渼陂村为例,重点考察现有民居中堂规制,包括以中堂为空间呈现的风格样式、构件布置及器物叙事特征。以个体家庭为单元对其进行中堂图像采集和分析比较,由此观照:在当下中国农村,曾经作为宗族文化表征的中堂如何随时代变迁而有了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表面装饰的变化,还有更深层的由乡村经济与集体意志合力影响的文化变迁。中堂结构的存有最真实反映了不同年代的饰物叙事特征,也部分见证了房屋主人的随俗与喜好。
-
关键词
渼陂民居
中堂构件
装饰
屋主人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浅水的沉静
- 6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第9期121-121,共1页
-
文摘
张思永对心灵故事的陈述,表现为对昔日所见的修饰性描写。一种对年少时守候在池塘边生存记忆的开启。曾谙的荷塘景致、浮萍水草以及湖底生物梦境般的际遇,转译为图像关于心灵慰藉和对未来幢憬的种种瘢痕,由此构成他对自我生存的期冀般的心理表征。这其中蕴含着他潜意识中的某种思维轨迹。他以流畅甚至痛快淋漓的方式渲泄出一种曾有的感觉情绪,并对即时状态加以修正和补充。
-
关键词
浅水
心理表征
潜意识
心灵
-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B842.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佑我后:渼陂图像史(节选)
- 7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中央美院研究生部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3期10-11,共2页
-
文摘
艺术表现中之中国乡村,在古典图像叙事中,村落图景只作为精英阶层田园诗意的虚拟消费,抑或作为政治权力话语的必要修饰。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以一种异在的方式抑或以不证自明的传统语汇来辨析,都难回避乡村自在的发展逻辑这样一个事实:由地方行政、宗族及外来资本合谋的权力话语与公共权力分享的矛盾;
-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中国乡村
政治权力话语
图像叙事
艺术表现
公共权力
艺术家
虚拟消费
田园诗
现代化进程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蟋蟀、知了和螳螂
- 8
-
-
作者
雷子人
-
出处
《中国艺术》
2007年第4期142-143,共2页
-
文摘
偶有机会回望那曾经熟悉的原野、山沟,浅壑不再藏有儿时躲闪着的神秘牧归的儿时伙伴渐渐有些迂腐老态,露着牙痴痴地笑.了无往昔的顽皮与嬉戏之态天依旧泛着湛蓝.日光白闪闪地照耀着大地.
-
关键词
绘画作品
作品赏析
艺术风格
《戏蝉》
《映日》
《山水秀》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名字叫春》
- 9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流行色》
2019年第6期189-189,共1页
-
-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
-
题名《风尘》中的疑惑
- 10
-
-
作者
雷子人
-
出处
《中国艺术》
2006年第4期74-79,共6页
-
文摘
远山依然平静如故,发生在画中的一切让我无法回到故事的源头。我只觉得惨白的面具可以有一种触摸感,却如同女子的抚慰或探询,看上去有些多余。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中国画表现、图式及笔墨结构中的文化情态
被引量:14
- 11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
出处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0,共5页
-
文摘
中国画关于生命主体的叙述,缘于以意念为主导的对自然宇宙的观照方式。其主观操作背后是一个自成系统的运作模式,这个模式的生成包含视觉、心理、社会等诸多意义。其艺术气质的流露来源于一种感觉的存在。中国画的传承性,暗示了其强烈的视觉特征——一种超越时空的图式再现,包含着将物象、情感、理念、意趣、象征等因素互译的意义,在本质上表达了一种文化情态。
-
关键词
中国画
表现
图式
笔墨结构
文化情态
符号化
笔墨解读
象征
中国文化
运作模式
审美
中国思想史
园林景观
诗词意境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张仃艺术年表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1,共6页
-
文摘
1917年 阴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医巫闾山下周屯。祖籍为邻近的黑山县芳山镇。张仃原名为贯(冠)成,字豁然。
1922年5岁自学中国画,临摹《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谱》、《古今名人画谱》以及《偷桃图》、《封侯挂印图》等一大批传统画作,尤其擅长画猴子,惟妙惟肖。
-
关键词
年表
艺术
医巫闾山
辽宁
中国画
桃
-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雅集图”与明代文人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2,41-42,共5页
-
文摘
"雅集"对明代文人而言是世俗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雅集图"中的明代文人在视觉上却分化出两种判然有别的审美趣味。一类表现为对参与雅集文人的身份标榜,画中人物以格式化的端坐身姿见之于繁花锦簇、文苑芬芳的园林环境中;另一类则极力消解文人原有的生存姿态,以简略甚至不辨面目的形象置身在山野丛林。雅集图像审美趣味的分化意味着明代"雅集"本身的从俗化进程加速,也是明代世俗风气之变的文化表征。
-
关键词
雅集
雅集图
文人审美趣味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那棵树
- 14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
出处
《东方艺术》
2003年第5期112-113,共2页
-
文摘
办公室的落地窗在11层,可以居高临下远远地看一条横着的路。路被参差乖巧的树切割成闪烁其中,像散落的花,被疾速飞驰的车辆抛过来扔过去。
-
关键词
车行道
吸声
中央美术学院
心情不好
居民小区
荒地
推土机
清晰可辨
向远处
地窗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张仃年表
- 15
-
-
作者
郭秋惠
雷子人
-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63,共4页
-
文摘
1917年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医巫闾山下周屯。原名为贯(冠)成,字豁然。
1921年在家中黑色大门上用彩色粉笔画现实生活所见出丧场面,遭族长斥责。
1922年自学中国画,临摹《芥子园画谱》等,擅长画猴子,惟妙惟肖。
1923年入芳山镇北学堂读书。为学堂画孔、孟、关、岳肖像,受校长表扬。
-
关键词
年表
医巫闾山
辽宁省
中国画
-
分类号
J03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礼义廉耻与衣食住行——新生活运动时期的装饰和造物
- 16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
文摘
在新生活运动发起前后,蒋介石在1934年三十多次的演讲中数次提到"礼义廉耻"。特别是在有关新生活运动的讲演中,这四个字曾频繁出现。在新生活运动中,"衣食住行"被视为一般国民的基本生活,在一系列以新生活运动为名义的应时造物活动中,装饰始终"在场",但不是以"艺术"的高贵姿态指导或影响民众生活,而是平庸地存在于国家意志所要求的民众"合理化"的生活革命中。装饰"新生活",不仅表现为对生活的"新"概念设计,还体现为国家意志规训民众言与行所具有的"秩序感"的视觉呈现,契合了20世纪装饰话语"最普通之美术"关乎国计民生的功能所指。
-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礼义廉耻
衣食住行
装饰
造物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张仃
- 17
-
-
作者
郭秋惠
雷子人
-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10期102-102,共1页
-
文摘
张仃原名贯(冠)成;后改名“仃”,取孤苦伶仃之意。辽宁北镇县人,幼年着迷于年节艺术之美,高粱秸扎的小马、年画剪纸,无不令其流连。宁肯不吃饭,也要看扎彩匠做纸人纸马,随后便以彩色粉笔在自家大门上勾绘长长的出丧行列,“正画到得意,一位长辈训斥我,命令我擦掉,说是不吉利。我太伤心了。”
-
关键词
张仃
剪纸
艺术
年画
彩色
-
分类号
J211.26
[艺术—美术]
-
-
题名“江西版画研究展”相关的历史、学术及问题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雷子人
程国亮
-
机构
江西画院
江西省美术馆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4,共7页
-
文摘
作为江西省首批文化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印记赣鄱——江西版画研究展"于2020年11月在江西省美术馆展出以来,得到了全国八大美院在内的多所高校版画专业师生和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南昌,"版画"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与此同时,由江西省美术馆与北京虚苑版画机构合作举办的"虚苑十年典藏展"和"全国高等院校虚苑版画新锐奖作品展"与"江西版画研究展"同期展出,为观众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觉体验,而两场大展所关涉的主题,以及期间所举行的数场学术讨论,也引发着更深刻的学术思考。
-
关键词
版画研究
视觉体验
美术馆
高等院校
热门话题
资助项目
学术思考
高校版画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作为叙事的图像——70年中国画里的江西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江西画院
-
出处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6,共11页
-
文摘
理解传统中国画绘画品质看似是一门专业,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表象,普通老百姓之所以热衷在画里找细节、讲故事,对许多传统作品而言,丝毫不影响其作为经典的意义所在,那些貌似高深的笔墨、意趣、风格等概念,并不必然与画面可能有关的"百姓话题"相对立。事实上,当代美术史研究视角正逐渐投向了某些称之为"线索"的隐秘或不经意之处,借此以图证史,研究者也越来越重视绘画专业术语或法则背后的叙事逻辑,以此来证明画里画外可能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
关键词
美术史研究
传统中国画
叙事逻辑
以图证史
专业术语
讲故事
笔墨
意义所在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20世纪初期商业美术之人物“塑形”
- 20
-
-
作者
雷子人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3,共11页
-
文摘
以"人"作为视觉要素,植入商品包装或广告宣传之中并使之流通,对商品受众而言,不仅仅是审美层面的被动接受,有时与集体意志和时代环境有关,甚至因此转变为一种主动选择。作为品牌形象代言的明星或受民众敬重的人物肖像,可能体现了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商业美术范畴内的商标、广告、杂志等人物图像再生产,是装饰艺术对传统画像和摄影肖像的改编和挪用,表现出对商业和都市文化的适应性。
-
关键词
商业美术
人物肖像
广告宣传
都市文化
集体意志
审美层面
商品包装
装饰艺术
-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