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雷小茹 李巧燕 +7 位作者 袁茂文 韩叶 吴雯 史瑞 温静 李光 任婧婧 宋艳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DIC指标改善情况、血制品输注、出血程度和1个月内完全缓解和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7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FIB)逐渐上升(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第3天FIB升高较普通肝素组更显著(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普通肝素组有效率为65.38%,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为76.9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内两组患者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人纤维蛋白原输注量较普通肝素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初始治疗7d内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第30天,普通肝素组有2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未缓解,3例因脑出血导致死亡;低分子肝素组25例骨髓完全缓解,1例因脑出血死亡;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APL合并DIC同样有效。低分子肝素可更快地提升初诊APL合并DIC患者的FIB水平,减少早期人纤维蛋白原输注,可能减少早期致命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血清sFsa、IL-17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雷小茹 戴进前 +1 位作者 任婧婧 袁茂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4期2023-202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白细胞介素(IL)-17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化疗方案,共治疗4周,于...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白细胞介素(IL)-17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化疗方案,共治疗4周,于治疗结束当天评估患者的化疗效果,根据化疗效果分为化疗无效组(20例)和化疗有效组(90例)。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入院第2天的血清sFas、IL-17等实验室指标水平,重点分析血清sFas、IL-17水平对ALL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110例ALL患者治疗后有82例达到完全缓解,8例达到CR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总反应率为81.82%;化疗无效组血清sFas、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as、IL-17水平与ALL患者化疗效果有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LL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sFas、IL-17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ALL患者化疗效果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好。结论 血清sFas、IL-17水平检测可用于预测ALL患者的化疗效果,且2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的价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效果 可溶性跨膜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MCUR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牟佼 戴进前 +2 位作者 雷小茹 宋艳萍 徐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调节分子1(MCUR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变化,观察其对MM细胞周期、凋亡的作用,初步分析其内在分子机制。方法设瞬时转染MCUR1干涉片段1和2的人MM细胞系RPMI 8226细胞作为实验组(命名为si MCUR1-1和...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调节分子1(MCUR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变化,观察其对MM细胞周期、凋亡的作用,初步分析其内在分子机制。方法设瞬时转染MCUR1干涉片段1和2的人MM细胞系RPMI 8226细胞作为实验组(命名为si MCUR1-1和si MCUR1-2细胞),阴性干涉片段转染的RPMI 8226细胞(命名为si Ctrl细胞)作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测定MCUR1在M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UR1沉默效果;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计量术分别测定沉默MCUR1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CUR1沉默后p53及其下游分子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者相比,MCUR1在MM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 05); MM细胞系RPMI 8226中干扰MCUR1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显著减慢(P<0. 05),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细胞凋亡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干扰MCUR1组细胞内p53、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MCUR1在MM患者中表达上调,MCUR1通过抑制p53通路进而促进MM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调节分子1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P53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减剂量M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温静 刘锋 +3 位作者 史瑞 雷小茹 郭晓波 宋艳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290-4293,共4页
目的:评价地西他滨联合减剂量MAG方案[米托蒽醌(MTN)+阿糖胞苷(Ara-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初... 目的:评价地西他滨联合减剂量MAG方案[米托蒽醌(MTN)+阿糖胞苷(Ara-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初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地西他滨联合MAG方案进行2个周期化疗,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骨髓造血恢复后进行评估。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9例(58.0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4例(28.00%),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6.00%(43/50)。所有患者均出现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其中24例(48.00%)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出现感染,16例(32.00%)出现Ⅱ度出血。31例(62.00%)出现Ⅰ-Ⅱ级恶心、呕吐、脏器损害等非血液学毒性,但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性别、年龄、KPS评分对完全缓解率无明确影响(P>0.05)。细胞遗传学良好者较细胞遗传学不良者缓解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剂量M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确切,缓解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米托蒽醌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病原菌检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温静 史瑞 +6 位作者 谢佳 刘锋 李光 任婧婧 雷小茹 郭晓波 宋艳萍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855-859,共5页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病原菌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西安市中心医院19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NGS与传统微生物培养、免疫学相关检测[G...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病原菌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西安市中心医院19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NGS与传统微生物培养、免疫学相关检测[G试验、GM试验、革兰阴性菌脂多糖(GNBL)]的阳性率和所需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种方法检测病原的效能。结果 19例患者临床送检样本包括血液样本(8例)、咽拭子样本(7例)、脑脊液样本(1例)、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样本(2例)、尿液样本(1例)。19例样本mNGS、微生物培养、免疫学相关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8.4%、26.3%、63.2%。13例mNGS阳性样本中,10例检出革兰阴性菌、4例检出革兰阳性菌、4例检出真菌、3例检出病毒、1例检出支原体;mNGS、微生物培养、免疫学相关检测检出病原所需时间分别为(47.0±13.2)、(84.0±31.6)、(24.8±16.4)h,mNGS较微生物培养所需时间更短(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NGS、微生物培养、免疫学相关检测检出病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688、0.55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10%和68.46%、30.70%和82.94%、70.9%和30.70%;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GS可以提高病原检测效率和可靠性,较传统微生物培养和免疫学相关检测,在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病原检测中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粒细胞缺乏 发热 化疗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成人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分析
6
作者 戴进前 牟佼 +5 位作者 李罡灿 宋艳萍 倪庆仁 雷小茹 史瑞 何爱丽 《大医生》 2020年第7期7-7,8,9,共3页
目的分析成人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例成人重症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地塞米松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组(地塞米松组,16例)和免疫... 目的分析成人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例成人重症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地塞米松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组(地塞米松组,16例)和免疫球蛋白联合TPO治疗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组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地塞米松联合TPO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其中完全反应(CR)率为68.75%,1例患者治疗无效;免疫球蛋白联合TPO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0%,其中CR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TPO治疗组与地塞米松联合TPO治疗组疗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序贯治疗成人APL患者的疗效
7
作者 史瑞 温静 +2 位作者 吴雯 宋艳萍 雷小茹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315-1317,1321,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砷剂序贯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ATRA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砷剂序贯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ATR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砷剂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及1年累积生存率,比较两组CR患者达到CR的时间、PML-RARα转阴率、复发率、早幼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获得CR例数和未获得CR例数分别为41例(87.23%)和6例(12.77%),对照组获得CR例数和未获得CR例数分别为40例(85.11%)和7例(14.8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CR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PML-RARα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早幼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早幼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早幼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R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L患者行ATRA联合砷剂序贯治疗效果满意,PML-RARα转阴率高,复发率少,1年生存率高,两种治疗方法用药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砷剂 治疗结果
下载PDF
Ki-67、肿瘤坏死因子-α及糖类抗原12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史瑞 温静 +2 位作者 吴雯 雷小茹 宋艳萍 《癌症进展》 2022年第24期2575-2578,共4页
目的探讨Ki-6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糖类抗原125(CA12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NHL患者和3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分别作为NHL组和对照组。根据治疗效果将NHL患者分为缓解组(n=49)和未缓解... 目的探讨Ki-6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糖类抗原125(CA12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NHL患者和3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分别作为NHL组和对照组。根据治疗效果将NHL患者分为缓解组(n=49)和未缓解组(n=36)。比较NHL组和对照组患者的Ki-67、TNF-α及CA125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NHL患者的Ki-67、TNF-α及CA125表达情况;比较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患者的Ki-67、TNF-α及CA125表达情况;分析Ki-67、TNF-α、CA125单独及联合检测对NHL的诊断价值。结果NHL组患者的Ki-67、TNF-α及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中高危NHL患者的Ki-67、TNF-α及CA125水平分别明显高于Ⅰ~Ⅱ期、低危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缓解组患者的Ki-67、TNF-α及CA125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TNF-α、CA125联合检测诊断NHL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且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88。结论Ki-67、TNF-α及CA125水平与NHL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侵袭性及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NHL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KI-67 肿瘤坏死因子-Α 糖类抗原125 联合检测
下载PDF
环磷酰胺和长春瑞滨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雷小茹 戴进前 +2 位作者 李罡灿 倪庆仁 宋艳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0016-0019,共4页
分析环磷酰胺和长春瑞滨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之前2个或更多治疗方案失败的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ITP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难治性ITP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 分析环磷酰胺和长春瑞滨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之前2个或更多治疗方案失败的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ITP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难治性ITP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环磷酰胺和长春瑞滨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时间3-31月。结果:19例患者中完全反应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显效率78.95%。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有效患者1月后出现复发。完全反应患者中有4例患者至今随访2年以上,血小板计数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慢性ITP患者采用长春瑞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疗效较为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环磷酰胺 长春瑞滨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