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型世言》中的情理矛盾与社会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雷庆锐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晚明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型世言》 ,不仅尽现了王朝末世纷繁复杂的社会形态 ,勾勒了形形色色的人群物象 ,而且反映了一个王朝起落兴衰的历史流程 。
关键词 《型世言》 情理 白话短篇小说 物象 晚明 交融 矛盾 历史 折射 社会
下载PDF
昌耀与惠特曼诗歌创作相似性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雷庆锐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98-101,共4页
昌耀与惠特曼是中外诗歌史上成绩斐然的两位诗人,相近的生存状态与人生遭遇使得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类似的精神气质。他们的诗都是经过个体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体现了独特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也是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 昌耀与惠特曼是中外诗歌史上成绩斐然的两位诗人,相近的生存状态与人生遭遇使得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类似的精神气质。他们的诗都是经过个体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体现了独特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也是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融入了个体的人格和情趣。通过对他们诗歌文本的比较分析,能够解读出两位诗人在诗歌创作的精神特质、审美意象以及诗体风格方面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惠特曼 诗歌创作 相似性
下载PDF
人生的困境与存在的荒诞——论扎西达娃《骚动的香巴拉》中的存在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庆锐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4,共4页
扎西达娃在《骚动的香巴拉》中运用魔幻、荒诞、隐喻和反讽等叙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生活在"香巴拉"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骚动的灵魂。他将独特的个体存在体验与感受诉诸于笔端,揭示了人生的虚无与存在的荒诞,表达了对人性... 扎西达娃在《骚动的香巴拉》中运用魔幻、荒诞、隐喻和反讽等叙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生活在"香巴拉"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骚动的灵魂。他将独特的个体存在体验与感受诉诸于笔端,揭示了人生的虚无与存在的荒诞,表达了对人性、生存、命运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多重思考。扎西达娃的创作不仅是对民族命运的叙写,更是对整个人类困境的哲性思考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达娃 困境 荒诞 存在意识
下载PDF
直逼内心 图解人性——论茨威格小说创作中的精神分析学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庆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4-78,共5页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20世纪前期的欧洲文坛上,斯蒂芬·茨威格这位"以德语的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托马斯·曼语)的奥地利籍犹太作家,以天才的笔触,打开了人类心灵的门牖,描绘了一幅幅"人的精...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20世纪前期的欧洲文坛上,斯蒂芬·茨威格这位"以德语的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托马斯·曼语)的奥地利籍犹太作家,以天才的笔触,打开了人类心灵的门牖,描绘了一幅幅"人的精神受难图",一张张"形象化的心电图",表现了笔下人物畸变的精神世界。他巧妙地借鉴与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对人的心灵的探索与开掘作为自己审美观照和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小说创作 精神分析因素 人性 奥地利
下载PDF
生命个体的孤独存在——论江洋才让《灰飞》中的孤独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庆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江洋才让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卓尔不群的藏族作家,无论是他的诗歌、散文,抑或是小说,都致力于对人类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挖掘。在长篇小说《灰飞》中,江洋才让通过精致的意象设置和多元的修辞手法书写了人类存在的孤独感,渗透着一... 江洋才让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卓尔不群的藏族作家,无论是他的诗歌、散文,抑或是小说,都致力于对人类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挖掘。在长篇小说《灰飞》中,江洋才让通过精致的意象设置和多元的修辞手法书写了人类存在的孤独感,渗透着一种命定的宿命观。他将藏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新的时代观念与自身的生命体验当中,将孤独意识渗透到文本当中,使形而上的生存思考具化为鲜活的生命个体,从而透射出他对人类真实的生存状态的理性思考。江洋才让在《灰飞》中关于孤独意识有意或无意的诉说,为我们深刻地理解人性、社会及时代提供了完美的素材,他从孤独中折射出无穷丰富的人生内容,演化出异彩纷呈的人生悲喜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洋才让 《灰飞》 孤独意识
下载PDF
关爱人性 追求人道——论茨威格小说创作的主题意识 被引量:6
6
作者 雷庆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奥地利近代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一生以人道主义为武器 ,极力维护着人的尊严和自由 ,其作品充满着对人性的关爱和理解 。
关键词 茨威格 小说创作 人道精神 主题意识
下载PDF
从《型世言》评点看陆云龙的义利观
7
作者 雷庆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7-161,共5页
陆云龙是晚明东南沿海地区较有影响的评选家、小说家兼书坊主,半儒半商的双重身份使他对金钱的价值以及对当时盛行的拜金主义世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经济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陆云龙义利观的形成,其义利观鲜明... 陆云龙是晚明东南沿海地区较有影响的评选家、小说家兼书坊主,半儒半商的双重身份使他对金钱的价值以及对当时盛行的拜金主义世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经济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陆云龙义利观的形成,其义利观鲜明地表现在他对《型世言》的评点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龙 义利观 《型世言》评点
下载PDF
陆云龙忠君思想探析——以《型世言》评点为主
8
作者 雷庆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3-87,共5页
陆云龙是晚明江南地区较有影响的评选家、小说家兼书坊主,他的忠君理念在明末白话短篇小说集《型世言》评点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儒家思想的熏陶、晚明时局的动荡及社会思潮的影响促成并强化了陆云龙的忠君思想。
关键词 陆云龙 忠君思想 《型世言》评点
下载PDF
尼泊尔文学的现代性解读——以德夫科塔的《穆娜与马丹》为例
9
作者 雷庆锐 《青藏高原论坛》 2018年第2期6-10,共5页
德夫科塔是尼泊尔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他的叙事诗《穆娜与马丹》在现代尼泊尔文学发展史上是一部极其重要和无可比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其中蕴涵的诗歌创作的现代因素是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尼泊尔文学 德夫科塔 《穆娜与马丹》 现代性
下载PDF
论陆云龙的女性观——以《型世言》评点为主
10
作者 雷庆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晚明下层文人陆云龙在对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中的诸多女性形象进行评点时,鲜明地表现了他对女性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陆云龙的女性观既充满了传统的保守思想,又渗透着进步的开明意识,其矛盾性是受传统理学思想和晚明启蒙思想的双重影... 晚明下层文人陆云龙在对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中的诸多女性形象进行评点时,鲜明地表现了他对女性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陆云龙的女性观既充满了传统的保守思想,又渗透着进步的开明意识,其矛盾性是受传统理学思想和晚明启蒙思想的双重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龙 女性观 《型世言》 评点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文化研究——以当代青海多民族文学个案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庆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127,共5页
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民族以传统宗教与民族习俗为本,做出了尊重自然、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选择,从而形成了富有宗教性与民族性的青藏高原生态文化。青藏高原的雄浑壮美既是当代青海各民族作家创作血脉中的审美意... 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民族以传统宗教与民族习俗为本,做出了尊重自然、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选择,从而形成了富有宗教性与民族性的青藏高原生态文化。青藏高原的雄浑壮美既是当代青海各民族作家创作血脉中的审美意蕴,也是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叙写主体。他们的文本叙事中呈现着对高原生态的自然描述与理性思考,浸润着青藏高原生态文化的多重内涵。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生态文化 当代青海多民族文学 文本叙事
下载PDF
历史·家园·身份——当代撒拉族文学中的文化记忆
12
作者 雷庆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09,共7页
文学是一个集体或民族保持和存续文化记忆的有效形式。当代撒拉族作家将族源历史、家园情怀和身份认同作为文学书写的基本主题,在追溯族群历史的本源中界定自我身份,在抒发眷恋家园的情怀中建构集体记忆,在身份认同的表达中彰显中华文... 文学是一个集体或民族保持和存续文化记忆的有效形式。当代撒拉族作家将族源历史、家园情怀和身份认同作为文学书写的基本主题,在追溯族群历史的本源中界定自我身份,在抒发眷恋家园的情怀中建构集体记忆,在身份认同的表达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共同体认,以文学的审美形式记录和传承民族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撒拉族文学 族源历史 家园情怀 身份认同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地域文化坐标中的高原乡土叙事——以当代青海文学为例
13
作者 雷庆锐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5期155-161,共7页
形成于青藏高原地域文化中的当代青海文学,不仅以形式上的丰富与创新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而且以其精神内核彰显了高原乡土文化的独特内涵。在当代青海文学中,作家们将丰富的人生体验对象化在家乡的河和高原的山中,通过乡土情愫的... 形成于青藏高原地域文化中的当代青海文学,不仅以形式上的丰富与创新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而且以其精神内核彰显了高原乡土文化的独特内涵。在当代青海文学中,作家们将丰富的人生体验对象化在家乡的河和高原的山中,通过乡土情愫的多维叙述和乡村变迁的理性书写,展示了生活于河湟地域中乡民的生存空间和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高原乡土 多重叙事 当代青海文学
下载PDF
马赫图姆库里诗歌的多元性解读
14
作者 雷庆锐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5-20,共6页
马赫图姆库里·斐拉格的诗歌丰富多彩、独具风格,他的作品不仅蕴涵着强烈的民族性、宗教性和深刻的哲理性,而且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土库曼古典诗歌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 马赫图姆库里 诗歌 多元性
下载PDF
叶公超对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的创造性接受研究
15
作者 雷庆锐 姜周群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10,共6页
相较于其他文学形式,中国新诗积累了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和理论困惑。为了解决中国新诗的困境,叶公超全面阐述艾略特的诗学,将其“非个人化”诗学和中国文学传统、新诗现实境遇结合起来,对其“非个人化”理论创造性地进行了延伸和扩充。这... 相较于其他文学形式,中国新诗积累了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和理论困惑。为了解决中国新诗的困境,叶公超全面阐述艾略特的诗学,将其“非个人化”诗学和中国文学传统、新诗现实境遇结合起来,对其“非个人化”理论创造性地进行了延伸和扩充。这不仅体现在叶公超改造出有利于情绪表达的传统格律、以文本为本位的艺术世界,而且体现在他对读者接受过程中阅读困难的理解。叶公超的诗学在中国语境下实现了对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的创造性接受,并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艾略特 “非个人化”诗学 中国语境
下载PDF
情怀与坚守:昌耀诗歌的精神内涵
16
作者 雷庆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昌耀的诗透露着对人生境地彻悟的洞察,表现了对命运、苦难、孤独的反思和对生命本体形而上的哲思。在奇崛的意象、陌生化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他在人生巨变与命运多舛之时仍怀有的那份理想情怀和坚守人生信念的执着与担当,这份情怀与坚守... 昌耀的诗透露着对人生境地彻悟的洞察,表现了对命运、苦难、孤独的反思和对生命本体形而上的哲思。在奇崛的意象、陌生化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他在人生巨变与命运多舛之时仍怀有的那份理想情怀和坚守人生信念的执着与担当,这份情怀与坚守是贯穿于昌耀诗歌中最为可贵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诗歌 理想情怀 精神内涵
下载PDF
卡夫卡《城堡》中的弗丽达女性形象研究
17
作者 姜周群 雷庆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3-96,共4页
卡夫卡《城堡》中的女性形象趋于模糊化和碎片化,但对权力的追逐却真实地体现了城堡的权利意志和女性的生存状况。外乡人K突然闯入城堡,弗丽达、嘉德娜、佩披和阿玛丽亚成为城堡的眼睛。通过探寻城堡在村庄布下的权力关系网和置身于关... 卡夫卡《城堡》中的女性形象趋于模糊化和碎片化,但对权力的追逐却真实地体现了城堡的权利意志和女性的生存状况。外乡人K突然闯入城堡,弗丽达、嘉德娜、佩披和阿玛丽亚成为城堡的眼睛。通过探寻城堡在村庄布下的权力关系网和置身于关系网中弗丽达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四位女性形象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完整地折射出那个时代女性的普遍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丽达 权力 女性 生存状态
下载PDF
亨伯特与贾宝玉女儿观之比较
18
作者 姜周群 雷庆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45-47,共3页
贾宝玉和亨伯特都非常敬崇女性,但不是敬崇每一位女性。贾宝玉将没有沾染男性混浊习气的女性视若珍宝,而亨伯特对始终保持着稚气与青春气息的女性近乎疯狂,他们都将其摆在一个崇高的位置。为进行区别,本文将此类女性称为"女儿"... 贾宝玉和亨伯特都非常敬崇女性,但不是敬崇每一位女性。贾宝玉将没有沾染男性混浊习气的女性视若珍宝,而亨伯特对始终保持着稚气与青春气息的女性近乎疯狂,他们都将其摆在一个崇高的位置。为进行区别,本文将此类女性称为"女儿"。透视贾宝玉与亨伯特女儿观念及其女儿观念之载体所呈现出来的表和里,并探寻其中的同与异。因各自存在的社会语境的差异性,且本身两部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揭示这种表象和探寻这种观念背后的意蕴具有丰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亨伯特 女儿 性感少女
下载PDF
荒诞下的生存之痛——论扎西达娃《古宅》中人的生存困境
19
作者 雷庆锐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158,共5页
当代藏族作家扎西达娃擅长用魔幻的手法、幽默的笔触在荒诞的故事叙述中透视人类的生存状态,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个人的荒诞体验。作者通过《古宅》对人类生存困境和心灵伤痛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并超越民族身份,走向一个更大的关注人... 当代藏族作家扎西达娃擅长用魔幻的手法、幽默的笔触在荒诞的故事叙述中透视人类的生存状态,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个人的荒诞体验。作者通过《古宅》对人类生存困境和心灵伤痛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并超越民族身份,走向一个更大的关注人类悲剧性生存境况的哲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宅》 荒诞 生存困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