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构建人巨核祖细胞/胃癌细胞融合体生成血小板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雷慧芬 范娅涵 +4 位作者 孟强 尹智平 陆华 蒋天伦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构建脐血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产生功能性血小板。方法免疫磁珠分选人脐带血CD34+细胞,通过RPMI1640培养基体外静态培养,加入定向分化因子TPO、FL、IL-3、IL-6产生巨核祖细胞;复苏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聚乙二醇(PEG)化... 目的构建脐血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产生功能性血小板。方法免疫磁珠分选人脐带血CD34+细胞,通过RPMI1640培养基体外静态培养,加入定向分化因子TPO、FL、IL-3、IL-6产生巨核祖细胞;复苏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聚乙二醇(PEG)化学融合法制备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HAT筛选系统分选融合细胞,继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孔上层液中类血小板颗粒表面CD41、CD62p表达,血小板聚集试验、粘附试验检测血小板功能,瑞氏染色观察颗粒形态。结果免疫磁珠分选的CD34+细胞培养7 d可增殖80倍,与胃癌SGC7901细胞株经PEG化学融合法融合成巨核祖细胞/胃癌细胞,融合率为(36.91±1.08)%;融合细胞培养10 d可增殖4倍,产生(6.1±1.21)×106/ml的类血小板颗粒;瑞氏染色后观察,其形态与正常血小板相似。类血小板颗粒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标志CD41及血小板活化后标志CD62p,与正常血小板比较,CD62p在类血小板颗粒中表达略降低:正常血小板(74.11±1.71)%、类血小板颗粒(71.04±1.64)%;CD41表达明显降低:正常血小板(88.83±3.26)%、类血小板颗粒(72.51±2.79)%(t=6.59,P<0.05);聚集试验表明具有正常血小板相似的聚集功能;血小板粘附试验:正常血小板(40.43±1.63%)、类血小板颗粒(35.53±4.06%)。结论通过PEG细胞化学融合法构建的脐带血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能产生功能性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祖细胞 脐带血 CD34+细胞 胃癌SGC7901细胞 融合体 血小板 聚乙二醇化学融合法 类血小板颗粒
下载PDF
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不同温度时人体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雷慧芬 樊凤艳 +2 位作者 刘娟 李小薇 李翠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0-832,共3页
目的通过调节血栓弹力图仪(TEG)的测试温度来模拟人体体温的变化过程,以了解普通人群在不同体温情况下TEG检测指标的变化,观察其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抽取47名临床患者(男26名,女21名),年龄范围(19-75岁),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各2 m L,调节... 目的通过调节血栓弹力图仪(TEG)的测试温度来模拟人体体温的变化过程,以了解普通人群在不同体温情况下TEG检测指标的变化,观察其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抽取47名临床患者(男26名,女21名),年龄范围(19-75岁),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各2 m L,调节血栓弹力图仪的温度至37℃、38℃、39和40℃,分别对47个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普通16项测试,观察血栓弹力图检测参数R、MA、ANGLE和CI值变化情况,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标本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将37℃时的TEG检测指标分别与38℃、39℃、40℃时的检测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中R值配对t检验的P值均为0,ANGLE值配对t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01和0,MA值配对t检验的P值分别为0.023、0.003和0.001,CI值配对t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4和0,所有P值均<0.05。数据统计学处理说明:不同温度下的检测参数R、MA、ANGLE和CI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人体在体温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做TEG检查,其结果会出现偏差,趋于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干细胞体外扩增为巨核细胞并产生血小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慧芬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4-538,共5页
接受化疗或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者,均需要补充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等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
关键词 干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输血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雷慧芬 李小薇 +1 位作者 肖军 李翠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4期64-67,80,共5页
医疗技术日益创新,输血医学进入快速发展期,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成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考核一家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输血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大多数医院都没有专职的输血医师,也没有统一的输血医师培... 医疗技术日益创新,输血医学进入快速发展期,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成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考核一家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输血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大多数医院都没有专职的输血医师,也没有统一的输血医师培养方案,这一现象导致患者的输血安全管理存在隐患,也无法保障输血医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同步发展。针对目前输血医学教育的不足,本研究在调研国内外输血医学教学和培训现状的情况下,从《输血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教案》的编写、多元化教学的实施、出科考核方式的完善等几个方面对北京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输血科住院医师培训方案进行改进,以探索输血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提高当前住院医师输血专业培训质量。并对未来输血医学的发展和输血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分析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输血医学 输血医师
下载PDF
凝胶卡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翠莹 徐弘 +2 位作者 雷慧芬 刘娟 李小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凝胶卡法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及其疾病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收集凝胶卡初检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标本240例,送血型参比实验室做经典试管法及唾液血型物质等血清学实验,在血清学方法无法确定时... 目的:探讨凝胶卡法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及其疾病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收集凝胶卡初检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标本240例,送血型参比实验室做经典试管法及唾液血型物质等血清学实验,在血清学方法无法确定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试验。结果:在ABO血型正反定型初检不一致标本240例中,假凝集采用试管法后正反定型一致107例(44.58%),不一致的133例(55.42%),其中冷凝集素35例(14.58%)、AB抗原性减弱22例(9.17%)、ABO亚型16例(6.67%)、直抗阳性12例(5.00%)、抗体缺失或减弱11例(4.58%)、因药物及蛋白引起假凝集11例(4.58%)、唾液血型物质11例(4.58%)、ABO血型以外的同种抗体8例(3.33%)、异基因骨髓移植7例(2.92%);疾病分布情况为:血液病(16.83%)、肿瘤(11.88%)、心肺疾病(11.39%),经卡方适度检验分析,疾病分布差异显著。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凝胶卡血型鉴定假阳性较多;在血液病、肿瘤、心肺疾病等方面高发,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凝胶卡 正定型 反定型
下载PDF
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对红细胞携放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娟 李小薇 +7 位作者 赵莲 肖军 尤国兴 雷慧芬 范秀 从小雪 周虹 李翠莹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2-873,共2页
目的分析世居高原、急进高原、高原习服训练、世居平原人群红细胞携放氧的变化。方法应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血氧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世居高原、急进高原、高原习服训练人群血氧饱和度(Sp O2)、氧亲和力(P50)及血红蛋白(Hb... 目的分析世居高原、急进高原、高原习服训练、世居平原人群红细胞携放氧的变化。方法应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血氧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世居高原、急进高原、高原习服训练人群血氧饱和度(Sp O2)、氧亲和力(P50)及血红蛋白(Hb)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高原低氧环境对红细胞携放氧的影响。结果急进高原组的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氧亲和力数据显示习服组的氧释放能力为4个群组中最高;血红蛋白检测数据显示习服训练组显著高原其他3组,且世居高原人群血红蛋白数据低于其他3组人群。结论世居高原人群对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主要来自于其较高的氧释放能力;世居平原的人群在进入高原初期主要通过血红蛋白值的增加来提高其携氧能力,随着进入高原时间的延长,其释放氧的能力会逐步增加以来适应高原低压低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红细胞携氧 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
下载PDF
EPAS1基因不同单体型与高原低氧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翠莹 李小薇 +7 位作者 刘娟 雷慧芬 李景琦 熊梅 甘新宇 肖洁 黄菲 于丽君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EPAS1基因突变位点在世居高原和世居平原人群中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世居平原人群进入高原后低氧适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西藏藏族50名和平原汉族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结合测序进行EPAS1基... 目的探讨EPAS1基因突变位点在世居高原和世居平原人群中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世居平原人群进入高原后低氧适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西藏藏族50名和平原汉族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结合测序进行EPAS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rs13419896,rs1868092检测。选择50名汉族进入高原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35 g/L、红细胞计数(RBC)差值≥1×1012/L和红细胞比容(Hct)差值≥0.1共20名作为观察组,其余3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之间携带不同单体型者血液学指标变化。结果rs13419896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和汉族中分别为88.0%和27.0%,rs186809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和汉族中分别为80.0%和10.0%,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SHEsis构建单体型结果发现,观察组中rs13419896和rs1868092单体型(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R=0.032,95%CI=0.003-0.382)。结论 EPAS1基因rs13419896(G>A)和rs1868092(G>A)位点突变与西藏藏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存在相关性。汉族人群进入高原后,携带EPAS1单体型rs13419896和rs1868092(A-A)既能更好地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又可以降低自身血液黏滞度,利于高原低氧习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AS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血液学指标 高原低氧适应
下载PDF
客机运输对不同保存期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少平 李柱 +4 位作者 雷慧芬 祁术元 王洪波 刘娟 樊凤艳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客机运输对不同保存期悬浮红细胞质量及保存期限的影响。方法保存了10、21、32 d的保养液为MAP配方的悬浮红细胞各6袋,每袋红细胞制备时均分为2袋,分别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保存了10、21、32d的红细胞依次分3批次进行实验。实... 目的探讨客机运输对不同保存期悬浮红细胞质量及保存期限的影响。方法保存了10、21、32 d的保养液为MAP配方的悬浮红细胞各6袋,每袋红细胞制备时均分为2袋,分别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保存了10、21、32d的红细胞依次分3批次进行实验。实验组血液分别搭乘播音-737客机往返飞行3 h,期间经历2次起降。对照组血液到达机场后直接返回医院,放置于本科室储血专用冰箱保存。前2批血液分别在飞行结束后及红细胞保存d28、d 35无菌取样15 mL进行血细胞计数、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悬浮红细胞上清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钾离子(potassium,K^+)和乳酸(lactic acid,LA)浓度检测。第3批血液分别在保存d21、28、35无菌取样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每批次实验结果均显示随着悬浮红细胞保存时间的延长,其上清中FHb、钾离子和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红细胞ATP水平随保存时间延长显著降低;红细胞计数结果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保存10、21、32 d后经历3 h大型飞机运输的悬浮红细胞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客机运输3 h,期间起飞降落均为2次,对保存10、21、32 d的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及保存期限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液运输 悬浮红细胞 血液保存
下载PDF
高原环境对人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肖军 李小薇 +7 位作者 雷慧芬 祁术元 魏少平 王洪波 李翠莹 甘新宇 黄菲 杨俊龙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0-872,共3页
目的研究在进入高原前后人外周血血细胞的变化,分析高原环境对人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在平原和高原习服(90 d)后的血细胞,分析高原环境对个体血细胞的影响。结果高原习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升... 目的研究在进入高原前后人外周血血细胞的变化,分析高原环境对人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在平原和高原习服(90 d)后的血细胞,分析高原环境对个体血细胞的影响。结果高原习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升高(P<0.01),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出现下降(P<0.01);进入高原90 d后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有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P<0.01);高原习服后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P<0.01),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则有所下降(P<0.01)。结论高原习服后血细胞红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指标代偿性升高,以满足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外周血 血常规检查 高原环境
下载PDF
特定振动频率对离心机转速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秀 白晓莹 +5 位作者 肖军 雷慧芬 刘娟 李景琦 李小薇 樊凤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评价模拟飞行特定振动频率对Labnet 6c离心机转速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测量平地振动条件和平地非振动条件下Labnet 6c离心机在1 500 r/min档及3 000 r/min档时的实际转速。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平地条件检测标准B型RhD... 目的评价模拟飞行特定振动频率对Labnet 6c离心机转速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测量平地振动条件和平地非振动条件下Labnet 6c离心机在1 500 r/min档及3 000 r/min档时的实际转速。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平地条件检测标准B型RhD阳性(B^+)红细胞与倍比稀释抗-RhD IgG和抗-B IgM血清样本反应强度,分别筛选一个凝集强度为4+、3+、2+、1+、阴性时稀释倍数。评价平地和振动条件对于Labnet 6c离心机4+、3+、2+、1+、阴性抗-RhD IgG和抗-B IgM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平地振动条件下,在1 500 r/min档及3 000 r/min档Labnet 6c离心机转速与平地条件转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bnet 6c离心机1 500 r/min离心1 min进行检测时红细胞不能形成细胞扣,不适合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3 000 r/min 15s离心可以使检测红细胞形成细胞扣,适合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标定好的4+、3+、2+、1+、阴性抗-B IgM抗体、抗-D IgG抗体分别与标准B^+红细胞进行反应,平地非振动条件Labnet 6c离心机检测结果、平地振动条件Labnet 6c离心机检测结果、平地非振动条件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三者两两比较均Kappa值=100%。结论模拟大型客机飞行特定振动频率对Labnet 6c离心机转速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血型血清学检查 影响评价 离心机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与血小板凝胶生长因子谱的表达差异研究
11
作者 肖军 雷慧芬 李翠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生长因子表达谱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选择不同类型PR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单采7份PRP(30 mL/份),同一份PRP各留取10 mL并随机分成贫血小板血浆(PPP)对照组、PRP凝胶上清组和PR...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生长因子表达谱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选择不同类型PR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单采7份PRP(30 mL/份),同一份PRP各留取10 mL并随机分成贫血小板血浆(PPP)对照组、PRP凝胶上清组和PRP裂解液组,PRP凝胶上清组采用牛凝血酶和葡萄糖酸钙制成预混剂,预混剂与PRP按照1∶9的比例添加以获取PRP上清液;PRP裂解液组采用在–20℃和37℃反复冻存融化5次,获取血小板裂解液。应用Quantibody®生长因子蛋白芯片检测获取的样品中生长因子谱的变化,并采用ELISA对差异生长因子进行验证。结果与PPP对照组比较,在PRP凝胶上清组中共有5个生长因子表达升高,分别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14.64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A,4.53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4.52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3.45倍)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16倍),GO和KEGG分析表明这些因子主要富集于细胞迁移和Ras及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参与组织修复;而在PRP裂解液组中升高的生长因子分别为BDNF(20.74倍),EGF(11.12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76倍),减少的生长因子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1.46倍),这些因子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结论PRP凝胶上清和PRP裂解液均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PRP凝胶上清产生的生长因子主要参与创面修复和伤口愈合,而PRP裂解液产生的生长因子主要参与组织修复和抗炎,因此针对不同的临床治疗目的,应选择不同方式制备的PRP制品,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生长因子 血小板凝胶 血小板裂解液 蛋白芯片
下载PDF
1例RhCE抗原缺失型个体的分子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李小薇 赵明明 +1 位作者 雷慧芬 李翠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5期678-684,共7页
目的 探讨RhCE血型抗原缺失型的血清学和基因型的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患者及其父亲ABO和Rh血型,检测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情况;通过PCR技术特异性扩增患者及其父亲RHCE基因第1~10外显子,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患... 目的 探讨RhCE血型抗原缺失型的血清学和基因型的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患者及其父亲ABO和Rh血型,检测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情况;通过PCR技术特异性扩增患者及其父亲RHCE基因第1~10外显子,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学结果为O型Rh缺失型D--,缺失C/c、E/e抗原,抗体筛查阴性;患者的父亲血清学结果为O型RhccDEE,缺失C、e抗原。RHCE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基因型为RHCE~*Ccee,RHCE基因的第8外显子发生纯合缺失;其父亲基因型为RHCE~*CcEe,推测其父RHCE基因的第8外显子为杂合缺失。结论 本文首次发现RHCE基因第8外显子纯合缺失导致RhCE血型抗原缺失,即Rh缺失型D--,通过血型基因检测方法可辅助鉴别血清学疑难血型,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表型 血清学检测 基因分型 测序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慧芬 肖军 +3 位作者 李小薇 张妲 宁义平 李翠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12月就诊于本院内分泌科的64名糖尿病足患者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常规组(44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PRP+常规治疗组(简称PRP组)(2...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12月就诊于本院内分泌科的64名糖尿病足患者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常规组(44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PRP+常规治疗组(简称PRP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创面情况用液态或凝胶状自体PRP做多样化治疗。评估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创面愈合率、治疗时间、创面愈合速率、不良反应、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PRP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创面(cm3)、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速率(%)分别为:0.05(0.00,0.70)vs 0.35(0.00,4.54)、0.99(0.84,1.00)vs 0.80(0.26,1.00)、0.16(0.04,0.27)vs 0.06(0.01,0.18)(均为P<0.05);治疗时间(d)为18.00(8.75,24.75)vs 17.00(9.25,28.00)(P>0.05),与治疗效果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20)vs 2.27(1/44)在(P>0.05);治疗有效率(%)为100(20/20)vs 61.36(27/44)(P<0.05)。结论PRP+常规治疗糖尿病足明显优于单纯常规疗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成分血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难愈性溃疡
下载PDF
国内医疗机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免疫血液学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雷慧芬 樊凤艳 +2 位作者 肖军 李小薇 李翠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调查目前国内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fetus and newborn,HDFN)实验室免疫血液学检测的开展情况,为制定HDFN实验室检测操作规范、检测标准及专家共识提供依据,以提高国内HDFN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编写《胎儿新生儿... 目的调查目前国内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fetus and newborn,HDFN)实验室免疫血液学检测的开展情况,为制定HDFN实验室检测操作规范、检测标准及专家共识提供依据,以提高国内HDFN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编写《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情况调查表》,并向国内医疗机构发放,调查产前、产后免疫血液学检查项目及检测方法,了解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针对调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收调查问卷57份,统计结果如下:孕妇免疫血液学检测时机分布在妊娠各个时期,以10~20周为主(38.6%);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孕妇ABO、RhD血型检测(95.7%)、丈夫ABO、RhD血型检测(63.8%)、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93.6%)、抗体鉴定(83%)及抗体效价IgG抗-A(B)(83%)、不规则抗体(53.2%);应用于临床的cff-DNA(0%);破坏IgM抗体试剂选择0.1 mol/L 2-巯基乙醇(82.6%)、0.01 mol/L 2-流苏糖醇(23.9%);产后免疫血液学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新生儿ABO、RhD血型(100%)、DAT试验(98.1%)、血清游离抗体试验(94.2%)、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96.2%);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检测方法以热放散(40%)和酸放散(54%)为主;实验室质量控制:42.3%的单位开展室内质控,50%的单位开展室间质评,98.1%的单位有标准操作规程;血清抗体标准品参考(0%)。结论国内迫切需要建立HDFN实验室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统一方法学、参考范围以及质控监测,并形成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血液学 实验室检测
下载PDF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雷慧芬 《海峡药学》 2019年第8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患者110例,其中采用常规治疗者55例为对照组,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qd)治疗者55例为试验组,疗程12周。评估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分析对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患者110例,其中采用常规治疗者55例为对照组,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qd)治疗者55例为试验组,疗程12周。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症状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其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4%(53/5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44/5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FEV1、PEF、FEV1%、PaO2、PaO2/FiO2均低于试验组(P<0.05),而临床症状评分、PaCO2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机 沙美特罗替卡松 肺功能
下载PDF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被引量:6
16
作者 雷慧芬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年第2期17-17,共1页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部分学生起点低,知识基础都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思维较弱,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升入职专后,完全放弃了数学的学习.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数学成绩差,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化 学习积极性 中职 中等职业学校 招生规模 知识基础 数学思维
下载PDF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慧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5期2364-2366,共3页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40例为常规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的40例为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比较两组血压;...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40例为常规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的40例为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比较两组血压;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并监测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 P <0.05),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常规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 P <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西孟旦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心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雷慧芬 金治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8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对尿路感染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洛阳市复员退伍军人疗养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20例,根据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接受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n=60... 目的:探讨对尿路感染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洛阳市复员退伍军人疗养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20例,根据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接受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n=60)接受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尿急消退时间、尿痛消退时间、尿菌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尿路感染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可增强药性,提高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左氧氟沙星 头孢他啶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慧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3期2040-2041,共2页
目的:探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其中单纯采用奥曲肽治疗者30例为A组,单纯白蛋白治疗者30例为B组,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者30... 目的:探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其中单纯采用奥曲肽治疗者30例为A组,单纯白蛋白治疗者30例为B组,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者30例为C组。观察3组患者血淀粉酶、体温、腹痛症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监测血清白蛋白、内毒素水平、外周血白细胞、IgG、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结果:3组患者均完成治疗。C组血淀粉酶、体温、腹痛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且住院时间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LT、AST、内毒素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与A组相比,C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有助于快速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 白蛋白
下载PDF
携带EGLN1不同SNPs基因型对汉族人群适应青藏高原低氧环境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小薇 肖军 +4 位作者 范秀 刘娟 樊凤艳 雷慧芬 李翠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56-761,共6页
目的了解脯氨酸羟化酶2(EGLN1)基因突变位点在世居青藏高原内外的藏族和汉族中的差异及其与后者进入青藏高原后血液指标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挑选健康志愿者100名,BMI正常,无吸烟史,其中世居青藏高原藏族50名,男女各25名,年龄18—55(3... 目的了解脯氨酸羟化酶2(EGLN1)基因突变位点在世居青藏高原内外的藏族和汉族中的差异及其与后者进入青藏高原后血液指标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挑选健康志愿者100名,BMI正常,无吸烟史,其中世居青藏高原藏族50名,男女各25名,年龄18—55(33.9±8.3)岁,四川成都汉族50名,男性26名,女性24名,年龄13—45(33.6±9.2)岁。应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参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提取100μL/人(份)DNA,共100份,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测序技术进行EGLN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rs12097901, rs2790859检测。再随机挑选50名四川成都汉族男性健康志愿者作为高原低氧习服组,年龄19—23(20.9±1.0)岁,提取100μl/人(份)DNA,共50份,检测其进入高原前后的血常规,选择青藏高原前后Hb差值≥35 g/L、红细胞计数(RBC)差值≥1×1012/L和红细胞比容(Hct)差值≥0.1的20名作为低氧习服观察组,其余凡小于3项指标差值中任1项者共30名作为低氧习服对照组,分析汉族人群中携带不同SNPs基因型者的血红蛋白浓度(Hb)差异,并比较2组人群携带EGLN1基因单体型的差异。结果本组世居青藏高原内外的藏族和汉族人群比较,EGLN1基因rs12097901位点G、rs2790859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5.0%(85/100)vs 46.0%(46/100)、20.0%(10/100)vs 49.0%(49/100)(P<0.01);单体型分析:C-C、G-T比例分别为11.74%(11.74/100)vs 46.81%(46.81/100)、76.74%(76.74/100)vs 41.81%(41.81/100)(P<0.01)。进入青藏高原前后汉族人群低氧习服观察组与低氧习服对照组EGLN1基因G-C单体型比例为0(0/40)vs 9.60%(5.75/60)(P<0.05)。结论 EGLN1基因rs12097901(C>G)和rs2790859(T>C)位点突变与世居青藏高原藏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存在紧密相关性。汉族人进入高原后,携带EGLN1基因rs12097901和rs2790859位点G-C单体型,可避免自身红细胞过度增生导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利于青藏高原低氧习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羟化酶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高原低氧适应 汉族 藏族 血液学指标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