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河源冻土区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世珍
袁自强
+9 位作者
林琳
陈方方
王金牛
高怡婷
雷汶杰
刘佳
彭贻菲
沈琦
金会军
罗栋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46-5258,共13页
江河源区是我国高寒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冻土的长期存在使其形成低温冻结环境,弱化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因而其近地表浅层土壤碳氮含量高。然而,土壤碳氮含量对不同冻土分区和环境因素响应的空间分异规律...
江河源区是我国高寒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冻土的长期存在使其形成低温冻结环境,弱化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因而其近地表浅层土壤碳氮含量高。然而,土壤碳氮含量对不同冻土分区和环境因素响应的空间分异规律尚不清楚。为此,针对江河源4个不同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区)共11个样点进行植被样方调查、土壤分层采样。在分析碳氮含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年均地温(MAGT)、活动层厚度(ALT)、海拔(ASL)、土壤深度(SD)、植被特征及土壤pH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碳氮比(C/N)的影响。结果表明:(1)SOC、TN、C/N在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区最高,在季节冻土区最低,且与年均地温负相关,和海拔正相关;(2)江河源区SOC、TN、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自表层至40cm深度整体下降幅度分别为58.45%、36.96%、17.01%;(3)SOC、TN、C/N与植被覆盖度(FVC)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P≤0.01);(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MAGT、ALT、SD、FVC是影响江河源区SOC、TN、C/N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厘清气候趋暖条件下江河源区土壤碳氮空间分异规律及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对土壤碳氮排放的影响提供科学基础,同时也有助于预测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空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冻土区
土壤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
活动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研究进展
2
作者
罗栋梁
雷汶杰
+6 位作者
康建芳
王金牛
孙建
张林
魏彦强
陈方方
高怡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2-964,共23页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热状态和冻融过程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高寒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环境稳定。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的能量交换过程对气候变化及生态水文等冰冻圈相关环境要素的稳定及动态变化...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热状态和冻融过程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高寒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环境稳定。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的能量交换过程对气候变化及生态水文等冰冻圈相关环境要素的稳定及动态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地面温度是高山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能量平衡的重要指标和冻土模拟制图的关键驱动条件。本文从冻土-气候关系、地面温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面温度监测和冻土模型等方面综述了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主要的研究进展;并就空间异质性极强条件下植被、积雪、土壤等局地因素对高山多年冻土区气温和地面温度差的影响,以及地面温度的冻土模拟应用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地面温度是冻土热状态模拟制图的上边界条件,是比气温和遥感陆面温度更有效的多年冻土存在状态的指标,同时也是比钻探测温更简单经济的多年冻土热状态调查手段,然而过去研究不多,因此亟待开展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及其与相关下垫面要素的长期协同监测。基于气温、遥感陆面温度进行多年冻土热状态的中大比例尺精准模拟及其时空分布制图,应充分考虑植被和积雪等因素对气温和陆面温度的定量削减作用,否则易造成多年冻土及活动层模拟与实际分布的较大误差。此外,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区极强的太阳辐射导致积雪较难稳定驻留,但其复杂相变作用对下伏多年冻土热状态的影响尚需长期定位监测和模拟研究以精准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多年冻土区
地面温度
冻土-气候关系
局地因素
冻土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源头区地面热状态及冻融特征
3
作者
高怡婷
罗栋梁
+2 位作者
陈方方
雷汶杰
金会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4-619,共16页
冻土是地层与大气通过地面长期热交换的产物,地面的热状态及其冻融过程既表征了大气和各种下垫面对其复杂的热影响,也决定了浅表层冻土热状态及其变化。本文利用黄河源头区51个监测点的地面温度计算了地面冻结和融化指数,分析了冻融过程...
冻土是地层与大气通过地面长期热交换的产物,地面的热状态及其冻融过程既表征了大气和各种下垫面对其复杂的热影响,也决定了浅表层冻土热状态及其变化。本文利用黄河源头区51个监测点的地面温度计算了地面冻结和融化指数,分析了冻融过程,并探究了其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年均地面温度变化介于-3.06~1.31℃,呈现极强的空间分异特征,区域上的分异主要受海拔、纬度、NDVI制约(P<0.001),垂直递减率约为0.7℃·(100 m)^(-1)。NDVI越大即植被条件越好,夏季地面温度越低,冬季地面温度越高。②地面冻结指数为851.9~1906.6℃·d,平均1253.3℃·d,地面冻结指数与经纬度相关性较弱,地面完全冻结天数为54~219 d,平均137.1 d;地面融化指数为388.4~1727.2℃·d,平均1039.3℃·d,地面融化指数与海拔、NDVI、纬度、经度显著负相关,完全融化天数为61~156 d,平均128.8 d。③地面起始融化时间受地形和局地因素影响较大,发生于3月中旬到5月中旬,起始冻结时间的空间异质性小于起始融化时间,主要发生于9月下旬至10月底。④融化N因子(Nt)多集中于1.2~1.5,平均为1.29±0.21;冻结N因子(Nf)主要集中在0.5~0.65,平均为0.60±0.18;基于地面融化指数计算的活动层厚度为0.99~2.72 m,平均为1.68±0.45 m。本文可为高海拔多年冻土的精准制图及其与高寒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头区
多年冻土
地面温度
地面冻结/融化指数
N因子
活动层厚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江河源冻土区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世珍
袁自强
林琳
陈方方
王金牛
高怡婷
雷汶杰
刘佳
彭贻菲
沈琦
金会军
罗栋梁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46-5258,共13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23ZDFA017)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项目(E2290601)。
文摘
江河源区是我国高寒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冻土的长期存在使其形成低温冻结环境,弱化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因而其近地表浅层土壤碳氮含量高。然而,土壤碳氮含量对不同冻土分区和环境因素响应的空间分异规律尚不清楚。为此,针对江河源4个不同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区)共11个样点进行植被样方调查、土壤分层采样。在分析碳氮含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年均地温(MAGT)、活动层厚度(ALT)、海拔(ASL)、土壤深度(SD)、植被特征及土壤pH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碳氮比(C/N)的影响。结果表明:(1)SOC、TN、C/N在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区最高,在季节冻土区最低,且与年均地温负相关,和海拔正相关;(2)江河源区SOC、TN、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自表层至40cm深度整体下降幅度分别为58.45%、36.96%、17.01%;(3)SOC、TN、C/N与植被覆盖度(FVC)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P≤0.01);(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MAGT、ALT、SD、FVC是影响江河源区SOC、TN、C/N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厘清气候趋暖条件下江河源区土壤碳氮空间分异规律及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对土壤碳氮排放的影响提供科学基础,同时也有助于预测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空间变化。
关键词
江河源区
冻土区
土壤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
活动层
Keywords
the Source Area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varied thermal state of permafrost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carbon-nitrogen ratio
active layer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研究进展
2
作者
罗栋梁
雷汶杰
康建芳
王金牛
孙建
张林
魏彦强
陈方方
高怡婷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2-964,共23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基金(U2243214,41671060)
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E2290601)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数据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自主课题(E1550605)。
文摘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热状态和冻融过程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高寒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环境稳定。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的能量交换过程对气候变化及生态水文等冰冻圈相关环境要素的稳定及动态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地面温度是高山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能量平衡的重要指标和冻土模拟制图的关键驱动条件。本文从冻土-气候关系、地面温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面温度监测和冻土模型等方面综述了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主要的研究进展;并就空间异质性极强条件下植被、积雪、土壤等局地因素对高山多年冻土区气温和地面温度差的影响,以及地面温度的冻土模拟应用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地面温度是冻土热状态模拟制图的上边界条件,是比气温和遥感陆面温度更有效的多年冻土存在状态的指标,同时也是比钻探测温更简单经济的多年冻土热状态调查手段,然而过去研究不多,因此亟待开展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及其与相关下垫面要素的长期协同监测。基于气温、遥感陆面温度进行多年冻土热状态的中大比例尺精准模拟及其时空分布制图,应充分考虑植被和积雪等因素对气温和陆面温度的定量削减作用,否则易造成多年冻土及活动层模拟与实际分布的较大误差。此外,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区极强的太阳辐射导致积雪较难稳定驻留,但其复杂相变作用对下伏多年冻土热状态的影响尚需长期定位监测和模拟研究以精准量化。
关键词
高山多年冻土区
地面温度
冻土-气候关系
局地因素
冻土模型
Keywords
alpine permafrost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permafrost-climate relationship
local factors
permafrost model
分类号
P642.1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源头区地面热状态及冻融特征
3
作者
高怡婷
罗栋梁
陈方方
雷汶杰
金会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4-619,共1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项目(E2290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3214,41671060)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E155060501)。
文摘
冻土是地层与大气通过地面长期热交换的产物,地面的热状态及其冻融过程既表征了大气和各种下垫面对其复杂的热影响,也决定了浅表层冻土热状态及其变化。本文利用黄河源头区51个监测点的地面温度计算了地面冻结和融化指数,分析了冻融过程,并探究了其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年均地面温度变化介于-3.06~1.31℃,呈现极强的空间分异特征,区域上的分异主要受海拔、纬度、NDVI制约(P<0.001),垂直递减率约为0.7℃·(100 m)^(-1)。NDVI越大即植被条件越好,夏季地面温度越低,冬季地面温度越高。②地面冻结指数为851.9~1906.6℃·d,平均1253.3℃·d,地面冻结指数与经纬度相关性较弱,地面完全冻结天数为54~219 d,平均137.1 d;地面融化指数为388.4~1727.2℃·d,平均1039.3℃·d,地面融化指数与海拔、NDVI、纬度、经度显著负相关,完全融化天数为61~156 d,平均128.8 d。③地面起始融化时间受地形和局地因素影响较大,发生于3月中旬到5月中旬,起始冻结时间的空间异质性小于起始融化时间,主要发生于9月下旬至10月底。④融化N因子(Nt)多集中于1.2~1.5,平均为1.29±0.21;冻结N因子(Nf)主要集中在0.5~0.65,平均为0.60±0.18;基于地面融化指数计算的活动层厚度为0.99~2.72 m,平均为1.68±0.45 m。本文可为高海拔多年冻土的精准制图及其与高寒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黄河源头区
多年冻土
地面温度
地面冻结/融化指数
N因子
活动层厚度
Keywords
Headwater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permafrost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ground surface freezing/thawing index
N-factor
active layer thickness
分类号
P642.1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河源冻土区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世珍
袁自强
林琳
陈方方
王金牛
高怡婷
雷汶杰
刘佳
彭贻菲
沈琦
金会军
罗栋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研究进展
罗栋梁
雷汶杰
康建芳
王金牛
孙建
张林
魏彦强
陈方方
高怡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河源头区地面热状态及冻融特征
高怡婷
罗栋梁
陈方方
雷汶杰
金会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