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入尿激酶的改良血栓弹力图用于脓毒症纤溶状态评价
1
作者 雷泽恺 白劲松 唐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建立加入尿激酶(UK)的改良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方法,评估其参数LY30反映脓毒症纤溶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在TEG高岭土试剂中加入UK,提高TEG检测标本纤溶状态的敏感度。收集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人样本,检测UK-TEG LY30、D-二聚体(DD)、... 目的建立加入尿激酶(UK)的改良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方法,评估其参数LY30反映脓毒症纤溶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在TEG高岭土试剂中加入UK,提高TEG检测标本纤溶状态的敏感度。收集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人样本,检测UK-TEG LY30、D-二聚体(DD)、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体(PIC)等指标。根据国际指南评分,将脓毒症患者分为非脓毒症诱导凝血病(非SIC)组、SIC组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组,并随访28 d死亡率。结果脓毒症组UK-TEG LY30低于健康人对照组,DD和PIC高于健康人对照组。DIC组LY30低于SIC组和非SIC组,DD高于SIC组。仅LY30=0%与28 d死亡独立相关。结论改良UK-TEG可有效评估脓毒症纤溶状态,LY30反映的低纤溶与死亡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纤溶 脓毒症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联合检测在早期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雷泽恺 祝莹 唐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2525-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因子(F)水平测定在早期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门诊初诊疑似深静脉血栓(DVT)症状的患者共116例,根据影像学确诊资料,分为DVT组(50例)和非DVT组(66例)。将2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者纳入...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因子(F)水平测定在早期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门诊初诊疑似深静脉血栓(DVT)症状的患者共116例,根据影像学确诊资料,分为DVT组(50例)和非DVT组(66例)。将2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因子水平。结果 DVT组D-二聚体和更低的F水平高于非DVT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以66.6%和0.5μg/mL作为F和D-二聚体的诊断阈值,二者单独及联合应用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9%、72.5%和100.0%。F、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DVT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100.0%。结论联合检测F抗原水平与D-二聚体在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ⅩⅢ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Monitor J100+血沉仪的性能评价及武汉地区健康成人红细胞沉降率的参考区间调查
3
作者 张驰 董云洲 雷泽恺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对Monitor J100+血沉仪检测性能及准确性进行评价,同时使用其对武汉健康成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参考区间进行调查。方法:以重复测定样本来检验其批内和日间精密度;选取90例样本,用魏氏手工法(标准方... 目的:对Monitor J100+血沉仪检测性能及准确性进行评价,同时使用其对武汉健康成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参考区间进行调查。方法:以重复测定样本来检验其批内和日间精密度;选取90例样本,用魏氏手工法(标准方法)与Monitor J100+仪器法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准确度;标本存放24 h后重测,以评估延时检测对其结果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武汉地区21~70岁健康成人ESR检测,初步调查其参考区间。结果:Monitor J100+血沉仪检测ESR的批内精密度为4.10%~24.80%,日间精密度为6.17%~33.33%;仪器法与魏氏手工法比较,其结果差异的95%一致性范围为-15.3~14.7 mm/h,偏倚为-0.3 mm/h;标本存放24 h后检测的结果与即时检测的结果比较,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973X-1.301,r^2=0.985;调查ESR健康成人参考区间发现,女性ESR高于男性,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Monitor J100+血沉仪检测ESR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标本的稳定性合格,具有快速、简便、生物危害低,适合大批量样本检测等优点,且其参考区间的建立能为临床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沉仪 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性能评价 生物参考区间
下载PDF
浙江省男男性行为者的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无保护异性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陈婉君 雷泽恺 +4 位作者 何林 姜婷婷 陈卫永 柴程良 陈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 依托杭州市、金华市、嘉兴市、宁波市的社会组织, 以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对1 993名MS...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 依托杭州市、金华市、嘉兴市、宁波市的社会组织, 以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对1 993名MSM开展调查, 选取最近6个月发生过异性性行为者作为研究对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心理情况、艾滋病知识、同性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特征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993名MSM, 其中38.7%(772/1 993)发生过异性性行为, 14.7%(293/1 993)最近6个月发生过异性性行为。最近6个月女性性伴侣数量为1人者占93.2%(273/293), 2~5人者占6.1%(18/293), >5人者占0.7%(2/293)。91.1%(267/293)仅与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 58.0%(170/293)发生过无保护异性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拥有女性性伴侣的MSM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已婚、有过婚姻或同居(OR=1.925, 95%CI: 1.114~3.550)、最近6个月压力不大(OR=1.988, 95%CI: 1.114~3.550)、最近6个月无男性固定性伴侣(OR=3.857, 95%CI: 2.182~6.817)、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同性性行为(OR=3.120, 95%CI: 1.601~6.082)、最近6个月接受过社会组织开展的安全套使用宣传(OR=2.080, 95%CI: 1.143~3.785)、目前认为自己的HIV感染风险一般或较高(OR=2.244, 95%CI: 1.304~3.860)。结论 MSM存在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交织的现象, 且无保护异性性行为发生率高。婚姻、压力、同性性行为特征、安全套使用宣传教育等因素与MSM发生无保护异性性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行为 男男性行为者 异性性行为 HIV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