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坡拉第三纪陆相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雷清亮 付孝悦 卢亚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伦坡拉盆地的地质背景较为独特而又复杂."豆夹形"的走滑盆地构型,断-坳转换过程中体现出的"迟到早退"双层地质结构,发育于盆地内部的变换构造以及后期冲断隆升、逆掩推覆的强烈变盆改造等,形成了两套盆地含油气系... 伦坡拉盆地的地质背景较为独特而又复杂."豆夹形"的走滑盆地构型,断-坳转换过程中体现出的"迟到早退"双层地质结构,发育于盆地内部的变换构造以及后期冲断隆升、逆掩推覆的强烈变盆改造等,形成了两套盆地含油气系统,3个成油单元,多种类型的成藏组合的油气地质特征.通过对以上成油气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1)上部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潜力比下部含油气系统要差;(2)生油凹陷主要分布在蒋日阿错次凹和爬错次凹的中南部与北部;(3)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和聚集区带位于盆地北部;(4)查清逆掩推覆体下伏的盆地原体和塘奴陇果变换带以及深部地层(牛堡组二段底部和牛堡组一段上部)的含油气性,是今后值得重视的3个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地质特征 陆相盆地 第三纪
下载PDF
地下流体势的空间分布模式与油气运移聚集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土芝 张二华 +2 位作者 雷清亮 邹家建 易积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 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分布模式,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有效地大规模进行盆地地下流体流动系统的研究.该方法技术在西藏伦坡拉盆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得出了伦坡拉盆地具有"双层"结构的流体势分... 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 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分布模式,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有效地大规模进行盆地地下流体流动系统的研究.该方法技术在西藏伦坡拉盆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得出了伦坡拉盆地具有"双层"结构的流体势分布特征,反映了西藏伦坡拉盆地所存在的两大流体流动系统,即重力流系统和压实流系统.这两大系统在流体势内幕结构水化学场、地温场、流体流动方向等方面具明显不同的特征.它们对油气运移聚集起着不同的作用,重力流系统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起着破坏分散和再分布的作用;压实流系统残存有流体压力封闭舱,流体作发散状离心式短距离运移.利用流体势平面切片分布特征,指出了油气运移途径和方向,得出了可供勘探的有利低势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空间分布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油气藏
下载PDF
西藏伦坡拉盆地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域基本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立祥 张二华 +2 位作者 鞠俊成 雷清亮 邹家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高原唐古拉山南侧的一个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从第三纪牛堡组和丁青湖组的地层特征、古地貌演化、沉积层序及体系域类型的归属、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沉积体系域的基本特点.指出了伦坡拉盆地是一个残...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高原唐古拉山南侧的一个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从第三纪牛堡组和丁青湖组的地层特征、古地貌演化、沉积层序及体系域类型的归属、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沉积体系域的基本特点.指出了伦坡拉盆地是一个残留的变形盆地,其沉积古地貌特征与现今盆地构造格局明显不同,并控制了沉积相的类型及其展布.最后对有利油气聚集的相带和区块进行了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沉积体系域 油气聚集 伦坡拉盆地
下载PDF
用层序地层学评价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 被引量:2
4
作者 雷清亮 徐怀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4-340,共7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含油气性的研究表明:一方面构成奥陶系层序格架的不同单元,具有各异的油气地质意义;另一方面,奥陶系层序格架又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油气组合单元。使奥陶系形成了一个独自、封闭的油气... 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含油气性的研究表明:一方面构成奥陶系层序格架的不同单元,具有各异的油气地质意义;另一方面,奥陶系层序格架又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油气组合单元。使奥陶系形成了一个独自、封闭的油气聚集系统。尽管它经历了后期多次构造作用的改造、破坏,但其油气的重新聚集仍主要与两种不同级别沉积枢纽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沉积 碳酸盐岩 油气聚集 奥陶纪
下载PDF
西藏油气远景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雷清亮 戴国汉 傅孝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6,共5页
西藏有中生代海相和新生代陆相两大勘查领域。在海相领域中,可进一步分为羌塘、拉萨、江孜三大目标区块,前者由于深部构造和盖层变形作用较其它两个区块稳定,因而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查前景。陆相领域主要包括两类不同性质的盆地,压陷... 西藏有中生代海相和新生代陆相两大勘查领域。在海相领域中,可进一步分为羌塘、拉萨、江孜三大目标区块,前者由于深部构造和盖层变形作用较其它两个区块稳定,因而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查前景。陆相领域主要包括两类不同性质的盆地,压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其中,代表走滑拉分盆地的伦坡拉盆地已初获工业油气流,是目前西藏油气勘查的重点。作为喜山运动以来整体隆升背景下残留的各类高原盆地,是造山带盆地的一种特殊类型,能否形成地貌-构造-沉积盆地的统一体,是决定含油气前景的重要因素;盆地内部的油气氧化界面深度,是评价保存条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原盆地 勘查领域 氧化界面 油气远景
下载PDF
西藏地区伦坡拉第三系陆相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6
作者 雷清亮 付孝悦 《中扬油气勘查》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伦坡拉盆地的地质背景较为独特而又复杂。“豆夹形”的走滑盆地构型,断-坳转换过程中体现出的“迟到早退”双层地质结构,发育于盆地内部的变换构造以及后期冲断隆升,逆掩推覆的强烈变盆改造等,形成了盆地具有的两套含油气系统,三... 伦坡拉盆地的地质背景较为独特而又复杂。“豆夹形”的走滑盆地构型,断-坳转换过程中体现出的“迟到早退”双层地质结构,发育于盆地内部的变换构造以及后期冲断隆升,逆掩推覆的强烈变盆改造等,形成了盆地具有的两套含油气系统,三个成油单元,多种类型的成藏组合的油气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 油气地质 陆相盆地 西藏 伦坡拉盆地
下载PDF
中国南方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波 张昌民 +3 位作者 罗明霞 雷清亮 韩定坤 周晓俊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71-79,共9页
南方白垩系多以红色、紫红色碎屑岩为主,夹蒸发岩,由于缺乏烃源岩,在勘探上一直没有受到应有重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近年来陆续发现大量白垩系油气藏或油气显示,显示出白垩系良好的勘探潜力.研究发现白垩系发育优质储层和高效盖层,同... 南方白垩系多以红色、紫红色碎屑岩为主,夹蒸发岩,由于缺乏烃源岩,在勘探上一直没有受到应有重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近年来陆续发现大量白垩系油气藏或油气显示,显示出白垩系良好的勘探潜力.研究发现白垩系发育优质储层和高效盖层,同时白垩系与下伏古生代-早中生代海相地层和上覆新生代陆相地层构成叠合盆地,这两套层系均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在南方特别是中下扬子地区喜马拉雅期以来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伴生了大量的断裂,这些断裂沟通了白垩系与上下覆地层的烃源岩,形成了断裂型和不整合型的不连续的生储盖成藏组合,来自古近系烃源岩和具有二次生烃能力的中生代、古生代烃源岩的充足油气在白垩系形成新生古储型、古生新储型和少量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其油气富集成藏关键因素是临近生烃中心、油气源充足,其二是断裂系统相对发育,为白垩系油气成藏提供了必要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白垩系 叠合盆地 新生古储油气藏 古生新储油气藏 二次生烃 输导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