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漢語音系的音位負擔量芻議
1
作者 雷瑭洵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1期56-76,226,227,共23页
音位負擔量,即音位結構功能負擔量,是音系計量中的一項指標,可通過計算音位(或音類)的對立情況,量化音位在音系中的價值。本文以《漢字古音表稿》爲對象,介紹音位負擔量的計算方法,並計算出上古漢語聲調的總負擔量爲3525.0,占23.9%;韻... 音位負擔量,即音位結構功能負擔量,是音系計量中的一項指標,可通過計算音位(或音類)的對立情況,量化音位在音系中的價值。本文以《漢字古音表稿》爲對象,介紹音位負擔量的計算方法,並計算出上古漢語聲調的總負擔量爲3525.0,占23.9%;韻母的總負擔量爲5760.2,占39.1%;聲母的總負擔量爲5437.9,占36.9%。聲韻調的負擔比例合理,符合漢語音系的特徵,驗證《表稿》音系和歸字的合理性。上古漢語音系,從音節載荷(同音字)、音位負擔量、音系羨餘率等方面,與單音節語言的情況相合;從上古音到中古音,雖然出現了一些調整,但没有較大的語音簡化,音位負擔量的變化也不顯著。由此推斷,漢語音系簡化恐非漢語詞彙複音化的誘因,更有可能是其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字古音表稿》 音位負擔量 詞彙複音化
下载PDF
參編《漢字古音表稿》二三事 被引量:2
2
作者 雷瑭洵 《文献语言学》 2018年第2期148-154,226,共8页
通過回顧《漢字古音表稿》編寫過程中的幾件事情,介紹《表稿》字表、諧聲表和韻表三表合一的架構,敘述了設計和調整字表、編製諧聲表的一些細節。提出:合理的上古音系的聲韻調配合表或同音字表,應建立在一個科學合理的上古音系的基礎上... 通過回顧《漢字古音表稿》編寫過程中的幾件事情,介紹《表稿》字表、諧聲表和韻表三表合一的架構,敘述了設計和調整字表、編製諧聲表的一些細節。提出:合理的上古音系的聲韻調配合表或同音字表,應建立在一個科學合理的上古音系的基礎上,並合理地反映該音系的特徵;應該儘可能全面地收録上古漢語時期出現的字詞,並對其(形)音義關係做妥當的處理;應能反映出與中古音系的對應關係。文章還用這三個條件,分析了幾種不同的上古音系表的優點與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字古音表稿》 字表 諧聲表
下载PDF
“繫■”及相关词语考辨
3
作者 雷瑭洵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2期85-91,共7页
"繫■"见于《说文》,表示"恶絮"之义,又可写作"赫蹏""■■",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繫"写作"赫"受到流俗词源影响。"■■"可训为"赤纸","... "繫■"见于《说文》,表示"恶絮"之义,又可写作"赫蹏""■■",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繫"写作"赫"受到流俗词源影响。"■■"可训为"赤纸","赤"应训为"裂",本字为"捇",也可以由通假字"赫"来记录,"赤纸"即"碎绢帛絮"。"■■"是"■■"的释语,两词所指相同,不应解释为"红纸"。近代"繫■"还产生了"赩蹄""■绨"的书写方式,这是受"赤纸"误读产生的新的流俗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繫■/赫■/■” “■” 流俗詞源
下载PDF
《汉字古音表稿》音节与空位之计量研究
4
作者 雷瑭洵 《语言学论丛》 2023年第3期26-35,共10页
在汉语的声韵调配合表中,每一个格子对应一种声韵调的组合方式,其中实际存在的声韵调组合为一个音节,其余为空位。音节与空位是汉语的声韵调配合表中最基本的元素。《汉字古音表稿》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上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其中... 在汉语的声韵调配合表中,每一个格子对应一种声韵调的组合方式,其中实际存在的声韵调组合为一个音节,其余为空位。音节与空位是汉语的声韵调配合表中最基本的元素。《汉字古音表稿》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上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其中音节的数量、分布,是描述上古汉语音系概貌、开展上古音系宏观研究的重要工具。目前《表稿》中共有183个韵母,3571个音节,平均每个韵母负载19.5个音节。《表稿》上古音系的音系羡余率为76.67%,从上古到近代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汉语语音简化的结果。历代汉语各代表音系的羡余率均在汉语方言的实际美余率区间内,而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不同。这也证明了音系羡余率在语言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用来作为衡量汉语古音系构拟可靠性的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 音系美余率 音节负载量 《汉字古音表》
原文传递
《论语》“贫而无怨难”旧解一则
5
作者 雷瑭洵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39,共1页
《论语·宪问》:“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句话历代的解读基本一致。皇侃《义疏》:“贫交困于饥寒,所以有怨,若能无怨者,则为难矣。”“富贵丰足,无所应怨,然应无骄则为易也。”曹植《大司马曹休诔》“贫而无怨,孔以为难... 《论语·宪问》:“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句话历代的解读基本一致。皇侃《义疏》:“贫交困于饥寒,所以有怨,若能无怨者,则为难矣。”“富贵丰足,无所应怨,然应无骄则为易也。”曹植《大司马曹休诔》“贫而无怨,孔以为难”化用此句,理解亦同。表示“困难”的“难”应读平声,但《经典释文》注音:“怨难,乃旦反。”“难”读为去声,不能表示“困难”之义。(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考辨》,商务印书馆,2015年,页1345—1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调构词 《经典释文》 商务印书馆 《论语》 孙玉文
原文传递
先秦汉语的述谓形容词
6
作者 雷瑭洵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0,共9页
述谓形容词是以事件或动作作为描述主体、主要描写谓词性成分的形容词,主要充当状语(A+VP)和述谓谓语(VP+A)。在先秦汉语阶段,述谓形容词与名词短语的联系较少,充当定语(A+NP)或述体谓语(NP+A)的能力受限。根据语义特点,这一阶段的述谓... 述谓形容词是以事件或动作作为描述主体、主要描写谓词性成分的形容词,主要充当状语(A+VP)和述谓谓语(VP+A)。在先秦汉语阶段,述谓形容词与名词短语的联系较少,充当定语(A+NP)或述体谓语(NP+A)的能力受限。根据语义特点,这一阶段的述谓形容词可以分为速度、时间、频率、方式、程度、情态等类型,如“速”“久”“数(shuò)”“敬”“甚”“必”等。根据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先秦汉语作为柔性词类语言,形容词可以分担一部分修饰谓词短语的职能,因而具有一定的陈述和修饰谓词性短语的功能。随着语言的发展,述谓形容词在汉语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汉语 述谓形容词 形容词词类划分 语义类型 语言类型学
原文传递
《史记·项羽本纪》“鲰生”音注断句考辨
7
作者 雷瑭洵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2年第1期1-2,共2页
《史记·项羽本纪》"鲰生"服虔注:"鲰音浅鲰小人貌也。"今多断为:"鲰音浅。鲰,小人貌也。"经考辨,该句应断为:"鲰音浅鲰,小人貌也。"古人注音时会用被注释字组词的方式进行注音,尤其当被... 《史记·项羽本纪》"鲰生"服虔注:"鲰音浅鲰小人貌也。"今多断为:"鲰音浅。鲰,小人貌也。"经考辨,该句应断为:"鲰音浅鲰,小人貌也。"古人注音时会用被注释字组词的方式进行注音,尤其当被注音字有别义的异读时,常见的格式是"某音某某之某",也可以省做"某音某某"。"鲰音浅鲰"属于这一类的注音格式。总之,古籍整理也应重视注释语言的整理;在利用音注材料时,应甄别因校勘断句不当造成的假性注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服虔注 “鲰生” 注音体例
原文传递
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记北京大学黉门对话
8
作者 雷瑭洵 万群 +13 位作者 王先云 叶述冕 汪春涛 贾晓华 张正 龚希劼 王平夷 程悦 都姝含 刘敏旗 王春茵 金琪然 刘文 赵团员 《科学中国人》 2015年第12期20-23,共4页
2015年10月16日—18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期"黉门对话",此次对话的中心议题是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的跨学科视野。"对话"分为五场,共邀请海内外20多名来自不... 2015年10月16日—18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期"黉门对话",此次对话的中心议题是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的跨学科视野。"对话"分为五场,共邀请海内外20多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围绕相应议题进行讨论。五场对话在语言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讨论基因学、认知心理学、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数学等学科与语言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的关联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视野 五场 中国语言文学 语言本体 考古学文化 认知心理学 语言接触 基因学 孔江平 演化模型
下载PDF
汉语古音学的当代论争及未来走向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强 雷瑭洵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4-180,共17页
古音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当代国际显学。21世纪初的"古音学大论争"是语言学史上的重大事件。论争围绕对既往学术史的评价、上古音研究的材料、上古音构拟和上古音构拟的检验标准等问题展开。论争是对反映上古音的材料... 古音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当代国际显学。21世纪初的"古音学大论争"是语言学史上的重大事件。论争围绕对既往学术史的评价、上古音研究的材料、上古音构拟和上古音构拟的检验标准等问题展开。论争是对反映上古音的材料如何选择和使用方法的一场辩论,充分展示了研究古音学过程中如何使用汉语内证材料,如何处理材料的权重等重要原则问题,确立了检验上古音构拟的标准;某些上古音构拟从材料到系统都存在严重问题,这样的构拟经不起历史检验;郭锡良、孙玉文等的研究有很高的方法论意义。这场古音学论争令人深刻地体会出求实精神的重要性,空疏学风的危害性。"古音学大论争"涉及中国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全盘照搬地走西方道路还是走中西结合道路的问题。经过论争,继承中国优良传统、熔古今中外于一炉、独立平等自主创新的中国语言学的道路已经出现在眼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音学论争 内证材料 构拟标准 求实 学风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告"的音义、句法及其演变
10
作者 雷瑭洵 《语言学论丛》 2020年第1期171-198,共28页
"告"属于言告类双及物动词,主要有去声(长入)、入声(短入)两读,既往的研究多认为读音差别是上下等级性的反映.本文认为,去声读法表示"训告、告诫"之义,入声读法表示"言告、礼告"之义.在《左传》时期,入... "告"属于言告类双及物动词,主要有去声(长入)、入声(短入)两读,既往的研究多认为读音差别是上下等级性的反映.本文认为,去声读法表示"训告、告诫"之义,入声读法表示"言告、礼告"之义.在《左传》时期,入声读法的"言告"和"礼告"义的句法表现有别:前者的间接宾语(IO,言说对象)不需用"于/於"引出,进入"告+IO+DO"(双宾式);后者的间接宾语IO需要用"于"引出,进入"告+DO+于/於IO"("于/於"字式)."礼告"义与甲骨文中祭祀动词"告"的用法一脉相承,在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渐消失,与"言告"义合流.去声读法的"训告,告诫"义,其间接宾语IO不需用"于/於"引出,但在早期文献中,直接宾语(DO,言说内容)可以用"于"引出."告"的去入两读的音义对立在唐代口语中可能已经变得模糊,合并读为去声."告"的去入两读之别不是上下方向的改变,因此也不可能是由表使动的-s尾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 双及物结构 音义关系 祭祀动词
原文传递
上古漢語雙及物動詞“獻”的句法語義及其演變——兼論《戰國策》的一處斷句
11
作者 雷瑭洵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50-61,共12页
作爲雙及物動詞,“獻”在先秦文獻中主要進入“V+DO+于/於+IO”~①這一句法格式,漢代才有進入“V+IO+DO”格式的用例,隨後發展爲單賓動詞。本文描述“獻”在上古時期句法語義的變化過程,這是上古雙及物表達調整的結果。在《戰國策·... 作爲雙及物動詞,“獻”在先秦文獻中主要進入“V+DO+于/於+IO”~①這一句法格式,漢代才有進入“V+IO+DO”格式的用例,隨後發展爲單賓動詞。本文描述“獻”在上古時期句法語義的變化過程,這是上古雙及物表達調整的結果。在《戰國策·楚策二》“楚襄王爲太子時”章中,“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爲身也。’”其中“獻之地”一般被分析爲倒置雙賓式,這與“獻”在戰國時期的句法表現有矛盾。本文認爲這句話應斷爲:“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爲身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獻” 雙及物動詞 《戰國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