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场地修复生命周期评估程序与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璟琦 张红振 +4 位作者 雷秋霜 王金南 吴舜泽 骆永明 张天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95,共7页
污染场地绿色修复和可持续管理逐渐成为国际上倡导的发展方向,修复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生命周期评估(LCA)作为一种可评估项目全过程环境影响的新兴技术,可以从污染场地自身环境改善的角度进行效益评估,同时解决污染场地... 污染场地绿色修复和可持续管理逐渐成为国际上倡导的发展方向,修复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生命周期评估(LCA)作为一种可评估项目全过程环境影响的新兴技术,可以从污染场地自身环境改善的角度进行效益评估,同时解决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本身可能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产生的其他负面影响,在污染土壤、底泥、地下水修复管理决策中已有较多应用。从评估程序、评估模型、不确定性研究等方面对污染场地修复LCA进行论述,为中国污染场地绿色修复和可持续管理中使用LCA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下水 绿色修复 生命周期评估 评价技术
下载PDF
森林新近凋落叶溶出DOM的性质及其对菲增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雷秋霜 杨秀虹 +3 位作者 方志文 王诗忠 赵云 仇荣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77,共8页
凋落叶作为森林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溶出的大量有机质也是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森林凋落叶溶出DOM对PAHs增溶作用的影响有利于合理预测及评价森林土壤中PAH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集了南亚热... 凋落叶作为森林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溶出的大量有机质也是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森林凋落叶溶出DOM对PAHs增溶作用的影响有利于合理预测及评价森林土壤中PAH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集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人工林的4种常见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新近凋落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DOM含量、组成与性质,对比分析了不同凋落叶DOM对菲的増溶作用及其与DOM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种凋落叶的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分数在C 11.61~36.25 mg·g-1之间,其中尾叶桉的含量最大,湿地松最小。尾叶桉和木荷DOM的主要组分是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酚(SP),两者总C量占DOC的比例超过47%,而大叶相思和湿地松中SS和SP两者总量所占比例均低于30%。另外,4种凋落叶DOM的质量分数(以C计)与其电导率的线性关系图中有明显转折点,说明它们均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凋落叶DOM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之上对菲具有不同程度的増溶作用,其与菲的结合系数(logKDOC)的大小顺序为尾叶桉(3.05 L·kg-1)>木荷(3.02 L·kg-1)>大叶相思(2.79 L·kg-1)>湿地松(2.54 L·kg-1),这表明尾叶桉和木荷DOM的增溶作用明显高于大叶相思和湿地松DOM。经分析表明,logKDOC与各DOM在254、280 nm处的特征紫外吸光度值(SUV-A254、SUV-A280)及其SS、SP的相对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A240/A420、A254/A400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DOM的芳香化程度越高,分子量越大, SS与SP所占比例越高,其对菲的増溶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可溶性有机碳 表观溶解度 分配系数 结合能力
下载PDF
华南典型树种凋落叶的野外分解和溶解性有机质溶出动态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丹 杨秀虹 +4 位作者 雷秋霜 方志文 王诗忠 仇荣亮 杨燕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23-2830,共8页
选用华南亚热带地区常见阔叶树种木荷和针叶树种湿地松的新近凋落叶,在野外分解0、30、60、90、150、210、240、365 d,分析溶出的溶解性有机质(DOM)浓度、组成和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解的进行... 选用华南亚热带地区常见阔叶树种木荷和针叶树种湿地松的新近凋落叶,在野外分解0、30、60、90、150、210、240、365 d,分析溶出的溶解性有机质(DOM)浓度、组成和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解的进行,尽管木荷叶片的DOM浓度高于松针,但是2种凋落叶DOM浓度、性质和物质组成变化规律一致;2种凋落叶的DOM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芳香化程度和分子量增大,富里酸、腐殖酸类物质逐渐增多,可降解的简单芳烃蛋白(如酪氨酸)逐渐减少.在分解初期,DOM主要由亲水中性和酸性部分组成,易分解、易迁移,对表层土壤DOC影响不显著;在分解后期,DOM主要为腐殖酸和富里酸类物质,吸附性强,表层土壤DOC浓度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溶解性有机质 土壤有机碳
原文传递
磷酸盐稳定化修复锌污染土壤小试和工程效果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董璟琦 雷秋霜 +4 位作者 张红振 司绍诚 张茜雯 薛浩天 张焕祯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3-930,共8页
采用磷矿粉和某商业药剂为主要稳定化修复材料,针对某典型锌污染场地(包括锌污染土壤和工业废渣)开展实验室小试、稳定化修复工程和长期跟踪稳定化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采用磷矿粉+熟石灰组合对锌污染土壤和建筑废渣具有长期稳定并大幅... 采用磷矿粉和某商业药剂为主要稳定化修复材料,针对某典型锌污染场地(包括锌污染土壤和工业废渣)开展实验室小试、稳定化修复工程和长期跟踪稳定化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采用磷矿粉+熟石灰组合对锌污染土壤和建筑废渣具有长期稳定并大幅降低污染介质中锌浸出浓度的效果,实验室小试时投加比为2%时,锌的浸出可完全满足场地修复目标值25 mg·L^(-1)的浓度限值;在现场施工时,为保守起见,设定稳定化药剂投加比例4%,在稳定化过程中,pH变化趋势为逐渐升高到11左右,然后降低稳定至7.0左右,废渣和污染土壤中锌浸出分别为0.2 mg·L^(-1)、0.05 mg·L^(-1)以下;稳定化修复后450 d,再次采样测定锌的浸出和pH,结果分别为低于0.2~2.0 mg·L^(-1)和7.3左右,完全达到预期长期稳定化效果。实验室小试和稳定化工程结果可为后续锌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场地 稳定化 长期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