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策略调整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雷运先
周萍
别群艳
李继红
-
机构
当阳市人民医院
当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6期211-213,共3页
-
文摘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个乡镇1200例0~7岁健康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其中2016年2~3岁儿童组(300例)接种疫苗规格10μg/0.5 ml,接种剂量10μg×3次;2012年2~3岁组(300例)、2016年4~5岁组(300例)、2016年6~7岁组(300例)儿童接种疫苗规格均为5μg/0.5 ml,接种剂量5μg×3次。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相同年龄段儿童的抗-HBs阳转率,评价乙肝免疫规划剂量调整策略的实施效果;比较相同剂量乙肝疫苗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抗-HBs阳转率,分析疫苗免后效果随年龄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2~3岁组儿童抗-HBs阳转率为90.33%,高于2012年2~3岁组儿童的7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7,P<0.05)。2012年2~3岁组儿童抗-HBs阳转率为77.67%、2016年4~5岁组儿童为47.33%、2016年6~7岁组儿童为34.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37,P<0.05)。乙肝疫苗接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抗-HBs阳转率越低。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与接种剂量、免后年龄增长均有关,乙肝免疫规划策略虽已调整接种剂量,但是否应随年龄增长加强接种仍应考虑。
-
关键词
乙肝疫苗
策略调整
实施效果
影响因素
分析
-
分类号
R186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
-
题名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雷运先
-
机构
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4期34-38,共5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腹膜透析(PD)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4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P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液生化、电解质及营养指标变化,并对两组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cr)和达标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IP)与钾(K)均低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BUN、PTH、血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Scr、IP与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总Kt/V和平均每周总Ccr值及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联合HD治疗ESRD的效果较好,可纠正代谢紊乱,降低单一应用PD或HD透析不充分所导致的并发症多等风险。
-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联合治疗
-
Keywords
End-stage renal disease
Hemo dialysis
Peritoneal dialysis
Combined therapy
-
分类号
R692.5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
-
题名常见传染病迟报漏报分析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雷运先
佟娟
龚清蓉
-
机构
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
湖北省枝江市疾病控制中心
-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S01期18-19,共2页
-
文摘
为防止传染病迟报、漏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通过统计常见传染病迟报漏报的各种情况,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门诊部传染病管理不规范,住院部传染病管理不规范,体检中心传染病管理意识欠缺。提出了健全组织制度,规范管理到位,登记门诊日志,规范填写到位,督导住院报卡,防止漏报迟报的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的应对策略。
-
关键词
传染病
疫情报告
管理
-
分类号
R181.82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
-
题名延迟负压引流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雷运先
刘少平
-
机构
当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
出处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533-534,共2页
-
文摘
目的:回顾性研究延迟负压引流对首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符合研究条件的516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延迟2 h负压引流的297例患者分为A组(研究组),手术结束即刻开始负压引流的219例分为B组(对照组),分别统计术后失血总量、输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失血总量、输血量分别为(683.1±127.6)ml、(48.6±21.5)ml,对照组分别为(831.7±179.2)ml、(103.3±30.8)ml。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 4,9.663,P<0.01)。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表明,首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延迟2 h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失血总量和输血量,降低输血导致的医疗费用和医疗风险增加,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术后康复,且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不增加患者负担,值得推广使用。在延迟时效及负压引流装置改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延迟
负压引流
失血量
输血量
-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