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仿制药和原研药的血药浓度及安全性评估
1
作者 陈欣然 刘明峰 +3 位作者 郭腾 杜丽英 侯娟 霍丽曼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比较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门诊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分为原研... 目的:比较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门诊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分为原研药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组,仿制药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组,以及仿制药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患者用药后的伊马替尼及其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血液稳态谷浓度。收集患者用药后的所有不良反应,并根据常见不良反应评估标准5.0版(CTCAE 5.0)确定不良反应等级。分析3组患者血药浓度和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原研药组和两个仿制药组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N-去甲基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以及伊马替尼和N-去甲基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之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研药和两个仿制药组不良反应等级也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原研药和两个仿制药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仿制药 原研药 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尼达尼布治疗环磷酰胺致间质性肺炎的药学监护
2
作者 孟萌 梁平 +2 位作者 周霞瑾 霍丽曼 王韵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2-805,共4页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药品不良反应识别,及尼达尼布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对1例淋巴瘤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后进行药物相关性判断、可疑药物识别,并对激素治疗受限时应用尼达尼布进行用...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药品不良反应识别,及尼达尼布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对1例淋巴瘤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后进行药物相关性判断、可疑药物识别,并对激素治疗受限时应用尼达尼布进行用药教育、药学监护和长期随访。结果 经过停用可疑药物、使用激素联合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间质性肺炎范围逐渐缩小,病情稳定。结论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及时识别、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并参与患者用药全程管理,可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达尼布 环磷酰胺 间质性肺炎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1例血液透析肾功能不全肥胖患者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方案优化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霍丽曼 陈慧慧 +1 位作者 崔蓉 陈欣然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7期118-121,共4页
目的 优化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的肥胖患者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根据肥胖和血液透析对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监测血药浓度,并调整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治疗剂量,对1... 目的 优化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的肥胖患者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根据肥胖和血液透析对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监测血药浓度,并调整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治疗剂量,对1例血液透析治疗的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为36.9 kg/m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结果 根据患者体质量、分泌物及外周血培养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和相关指南,调整为透析后去甲万古霉素负荷剂量0.8 g静脉滴注,维持剂量0.4 g静脉滴注,每周3次;感染控制不佳时,调整维持剂量为0.8 g静脉滴注,每周3次。入院第20天,患者未再发热;入院第27天,感染得到控制,病情稳定,顺利出院。结论 血液透析肥胖患者去甲万古霉素的治疗方案需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感染程度和血液透析特点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血液透析 血流感染 肥胖
下载PDF
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践及成效 被引量:3
4
作者 尉晓然 陈闻萍 +2 位作者 问天娇 郑颖 霍丽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应用效果,为PIVAS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PIVAS 2021年前半年的质量控制相关数据,从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及效果几个... 目的探讨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应用效果,为PIVAS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PIVAS 2021年前半年的质量控制相关数据,从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及效果几个方面介绍医院质控管理实践及成效。结果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后,质量控制指标合格率由2021年1月的59.46%上升到同年6月的97.30%,质量问题次数明显减少,差错率也由0.18‰下降到0.02‰。结论医院PIVAS实施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切实可行,可明显提高工作质量,以期进一步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质量控制 全过程 差错率 质量控制小组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单彬 吕雅蕾 +3 位作者 侯娟 霍丽曼 贾晨虹 梁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是一种表达于T、B、NK细胞的跨膜蛋白,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阻断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2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2,PD-L1/PD-L2)的结合...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是一种表达于T、B、NK细胞的跨膜蛋白,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阻断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2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2,PD-L1/PD-L2)的结合,可重启T细胞的免疫反应,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1])。重启免疫反应会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 AEs),皮肤相关免疫不良反应属于常见的irA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皮肤毒性反应 PD-1抑制剂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不典型膜性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单彬 黄东阳 +3 位作者 徐茜茜 梁平 霍丽曼 唐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2-617,共6页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对成人不典型膜性肾病(AMN)的疗效。方法 选择某三甲医院应用RTX后随访12~24个月,且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AMN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应用RTX后24 h尿蛋白、肌酐、肌酐清除率、白蛋白、B细胞计数的变化,以...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对成人不典型膜性肾病(AMN)的疗效。方法 选择某三甲医院应用RTX后随访12~24个月,且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AMN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应用RTX后24 h尿蛋白、肌酐、肌酐清除率、白蛋白、B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临床缓解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根据RTX单次用量是否超过100 mg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剂量RTX对患者缓解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2例患者,观察期内10例出现部分缓解,9例出现完全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起白蛋白上升、治疗6个月起24 h尿蛋白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05);治疗3个月起B细胞计数下降,治疗3、6个月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各观察时点肌酐及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P> 0.05)。大剂量组患者7例,RTX累积用量0.6~4.0 g,小剂量组5例,RTX累积用量0.3~0.6 g。小剂量组缓解出现时间、缓解持续时间均长于大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P> 0.05)。随访期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感染发生。结论 RTX能够改善AMN患者的24 h蛋白尿、B细胞计数及白蛋白水平,稳定肾功能,且较安全,实际临床中推荐选择小剂量RT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肾小球肾炎 膜性 肾病综合征 不典型膜性肾病 免疫相关肾病
原文传递
小肠穿孔致明串珠菌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霍丽曼 冯章英 +6 位作者 张娟 贾会贤 周霞瑾 单彬 侯娟 杜文力 梁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11期1176-1179,共4页
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明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明串珠菌”“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 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明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明串珠菌”“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天血培养结果为明串珠菌,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感染控制。文献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婴幼儿13例(39.4%)为主要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例(51.5%)为主要感染途径,有1例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消化道穿孔入血。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治疗的20例(60.6%)患者治疗成功18例,有效率90.0%。提示明串珠菌感染容易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但是健康的成年人仍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明串珠菌。大多数β-内酰类抗菌药物对明串珠菌敏感,但是一部分会表现出耐药,因此建议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串珠菌属 菌血症 肠穿孔 社区获得性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