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英国在中国西藏东南地区的非法测绘及影响——以河流水系为中心
1
作者 霍仁龙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3期115-129,158,共16页
19世纪,英国不断派遣测量队、间谍、边疆官员等到中国西藏东南地区进行大规模非法测绘活动,其中,河流水系是测绘的重要内容之一。至19世纪末,雅鲁藏布江下游及其主要支流察隅河、丹巴河和西巴霞曲的主次关系、河道流向、河流源头等地理... 19世纪,英国不断派遣测量队、间谍、边疆官员等到中国西藏东南地区进行大规模非法测绘活动,其中,河流水系是测绘的重要内容之一。至19世纪末,雅鲁藏布江下游及其主要支流察隅河、丹巴河和西巴霞曲的主次关系、河道流向、河流源头等地理知识得到不断丰富与完善,填补了世界地图中的空白,这一地区河流水系的知识体系基本形成。这一时期英国对西藏东南地区河流水系的测绘还为其侵略中国西藏领土提供了丰富情报,是英国殖民主义领土扩张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英国 地图测绘 西藏东南地区 河流水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下西南山地环境变化的自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小区域尺度的地形与坡向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霍仁龙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70,共7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历史学研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历史文献资料较为缺乏的西南山区,如何获取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研究成为摆在历史学研究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综合利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多学科方法,以及数据库和GIS等手...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历史学研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历史文献资料较为缺乏的西南山区,如何获取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研究成为摆在历史学研究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综合利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多学科方法,以及数据库和GIS等手段,以聚落为研究西南山地小区域环境变化的载体数据,获取了丰富的多源数据,创建了具有连续时间序列的流域聚落信息数据库,量化分析了自然因素中地形和坡向对山地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认为,在掌鸠河流域,不同地形区对聚落空间演变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动态性,坡向的影响则并不显著。本文为大数据时代下综合利用多学科方法和多技术手段研究西南山地小区域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 环境变化 小区域 多学科方法 自然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近三百年来西南山区聚落多椰树村的移民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霍仁龙 杨煜达 《历史地理》 CSSCI 2013年第2期207-225,共19页
18世纪以来,中国人口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平稳增长期,人口绝对数量增加显著。①这种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保证中国14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六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停滞中的产量增长"②的同时,也带来了... 18世纪以来,中国人口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平稳增长期,人口绝对数量增加显著。①这种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保证中国14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六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停滞中的产量增长"②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压力,对中国的社会与环境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禄劝县 水利开发 开发研究 掌鸠河 中国华北 清宣宗实录 山区开发 农村经济 兴修水利 中国农业
下载PDF
基于GIS的清代以来西南山地民族分布演变研究——以云南省禄劝县掌鸠河流域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霍仁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5-176,共12页
民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演变研究对探讨历史上西南山地民族关系和山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为量化研究百年尺度的西南山地民族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提供了可能。清代以来,在西南山地典型的中小流域——掌鸠河流域... 民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演变研究对探讨历史上西南山地民族关系和山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为量化研究百年尺度的西南山地民族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提供了可能。清代以来,在西南山地典型的中小流域——掌鸠河流域内,彝族、汉族和苗族等三个主体民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水平分布上,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扩展方向和集聚程度,逐渐打破了清代初期聚居分布的格局,形成了今天流域内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在垂直分布上,流域内的主体民族逐渐形成了分异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着汉族、彝族和苗族。地形和海拔因素、民族迁徙、战争和制度政策等共同影响着历史上西南山地民族的空间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分布 西南山地 清代以来 多学科方法 GIS
下载PDF
清代以来掌鸠河流域的人口发展和土地开发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霍仁龙 《历史地理》 CSSCI 2017年第2期205-223,共19页
对近300年来西南山地人口发展、土地开发和环境变化的量化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多学科方法和多资料体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云南省掌鸠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量... 对近300年来西南山地人口发展、土地开发和环境变化的量化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多学科方法和多资料体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云南省掌鸠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量化研究了近300年来流域内人口迁移和数量发展所导致的山地开发的空间演变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山地开发的主要驱动力因素。研究表明,1700-1950年的250年,尤其是19世纪以来,随着掌鸠河流域外和流域内中下游地区的大量人口迁往高海拔地区,导致掌鸠河流域半山区和山区的土地被大量开垦,中下游河谷地带和平坝区耕地数量发展相对较为稳定。改土归流和咸同回族战争所造成的人口流动加速了山区的开发,是西南山地开发和环境变化的重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以来 西南山地 人口发展 土地开发 掌鸠河流域
下载PDF
“云南和中国西南地区的环境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6
作者 霍仁龙 杨煜达 《历史地理》 CSSCI 2018年第1期201-204,共4页
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方兴未艾。我国西南地区具有复杂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民族历史文化,为环境史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区域研究样本,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2018年5月25-28日。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学术讨论会 矿业开发 滇池流域
下载PDF
殖民话语建构与中印边界演变——近代英国对中国察隅地区的蚕食
7
作者 霍仁龙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当今中印之间存在着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其中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藏南地区仍被印度非法占领。察隅地区位于藏南地区东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察隅河自北向南穿过察隅地区,最后南流进入印度阿萨姆地区,被称为鲁希特河(Lohit)。... 当今中印之间存在着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其中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藏南地区仍被印度非法占领。察隅地区位于藏南地区东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察隅河自北向南穿过察隅地区,最后南流进入印度阿萨姆地区,被称为鲁希特河(Lohit)。察隅地区成为阿萨姆通往中国西藏、四川等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便捷通道。僜人是察隅地区的主要居民之一,分为达让和格曼两个分支。近代英国将中国的僜人、丹巴河流域的部分珞巴族和察隅河南部的山地部族等统称为米什米人(Mish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英国 中印边界 领土争端 长江中上游地区 珞巴族 话语建构 察隅地区 便捷通道
原文传递
殖民话语建构与中印边界演变——近代英国对中国察隅地区的蚕食
8
作者 霍仁龙 《近代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14,M0004,共15页
近代英国所建构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是其蚕食中国藏南地区领土的重要借口。在察隅地区,英国从19世纪初期至1914年以非法调查和地图测绘为手段,以山地部族的历史归属及山地部族与藏人的边界位置为对象,逐步建构和发展了有利于其侵略扩张... 近代英国所建构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是其蚕食中国藏南地区领土的重要借口。在察隅地区,英国从19世纪初期至1914年以非法调查和地图测绘为手段,以山地部族的历史归属及山地部族与藏人的边界位置为对象,逐步建构和发展了有利于其侵略扩张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与此同时,英国不断将中印边界线向中方一侧推移,最终于1914年提出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它在察隅地区的走向,对此后的中印边界争端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近百年间英国蚕食中国察隅地区领土的历史过程的考察,可以驳斥英国和印度非法侵占我国藏南地区领土的所谓“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中印边界 殖民话语 察隅地区
原文传递
云南省掌鸠河流域近300年来聚落空间演变 被引量:27
9
作者 霍仁龙 杨煜达 满志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47-1658,共12页
研究聚落在山地中的空间演变过程对探讨历史时期山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和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掌鸠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利用地名志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等建立聚落信息数据库,重建了流域内近300年来聚落的分布格局... 研究聚落在山地中的空间演变过程对探讨历史时期山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和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掌鸠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利用地名志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等建立聚落信息数据库,重建了流域内近300年来聚落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进程。研究表明:在时间上,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聚落的发展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1701-1800年)、高速增长阶段(1801-1950年)和缓慢增长阶段(1951-2000年)。在空间上,中下游河谷地带始终是聚落密度最大的区域,并呈现出由中下游向中上游,再由中上游向中下游,由河谷向两侧边远山区扩展的趋势。影响山地流域聚落演变的主要因素中,高程2200 m和2500 m、坡度20°是聚落扩展的重要界限,人口数量的增长是聚落数量增加和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少数民族的迁移与定居增强了聚落分布的垂直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300年 聚落 时空演变 掌鸠河流域 云南省
原文传递
1700—1978年云南山地掌鸠河流域耕地时空演变的网格化重建 被引量:11
10
作者 霍仁龙 杨煜达 满志敏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66-1982,共17页
基于多源数据资料重建小尺度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深入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从流域尺度聚落格局演变重建到聚落尺度耕地数量和空间分布重建,再到流域尺度耕地格局重建的思... 基于多源数据资料重建小尺度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深入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从流域尺度聚落格局演变重建到聚落尺度耕地数量和空间分布重建,再到流域尺度耕地格局重建的思路,以云南山地典型的中小流域为研究区,以历史文献资料、田野考察资料、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档案资料、现代统计资料、地理基础数据为支撑,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因素(坡度、海拔高度)、人文因素(人口、政策、农业技术、耕地与居民点距离),设计了历史时期山地小尺度区域耕地网格化重建模型,重建了1700—1978年具有明确时间和空间属性的网格化耕地格局。结果表明:①掌鸠河流域的耕地面积近300 a增长6.3倍,垦殖率从1700年的2.1%上升到1978年的15.6%。②不同地形区的耕地面积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山区和半山区的耕地面积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平坝区和中下游河谷区的耕地面积增长相对平缓,是自然环境、人口、政策和农业技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③通过总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对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重建结果的合理性。本文设计的网格化重建模型可以为模拟具有明确时间和空间属性的小尺度区域历史耕地网格化数据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耕地 网格化重建 小尺度区域 近300 a 山地
原文传递
田野调查和GIS方法在近300年来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霍仁龙 杨煜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9,共8页
结合历史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小尺度区域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可以获得长时序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综合利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和GIS方法,以云南省禄劝县多椰树村为例,创建了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复原了近300... 结合历史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小尺度区域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可以获得长时序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综合利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和GIS方法,以云南省禄劝县多椰树村为例,创建了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复原了近300年来小尺度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过程,绘制了连续时间断面的土地利用空间演变图,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表明,这种多学科交叉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为近300年来土地利用发生重大变化地区的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小尺度区域 田野调查方法 GIS 近300年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数据库建设——以近代西南边疆游记数据库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霍仁龙 姚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5-240,共6页
地理信息系统是创建具有空间属性的历史数据库的有效途径。近代西南边疆游记资料是近代西南边疆史地、民族学、藏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资源宝库,具有较好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属性特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构建游记数据库具有... 地理信息系统是创建具有空间属性的历史数据库的有效途径。近代西南边疆游记资料是近代西南边疆史地、民族学、藏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资源宝库,具有较好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属性特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构建游记数据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在文献性质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近代西南边疆游记数据库构架,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游记资料的整合与管理、数据分析与专题地图制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库平台,以期为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 近代西南边疆游记
原文传递
云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演变的量化研究(1950—1980) 被引量:4
13
作者 霍仁龙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91,共13页
对山区农田水利的量化研究,有利于考察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演变的空间特点及其影响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GIS方法在当代云南山区农田水利量化研究中的可行性,并以云南山区较为典型的中小流域——掌鸠河流域为研究案例,基于县级档... 对山区农田水利的量化研究,有利于考察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演变的空间特点及其影响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GIS方法在当代云南山区农田水利量化研究中的可行性,并以云南山区较为典型的中小流域——掌鸠河流域为研究案例,基于县级档案资料,在数量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量化研究了20世纪50—80年代云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演变过程,进而分析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演变的影响机制。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区域经历了一个由中下游河谷和平坝区向半山区、山区扩展,然后又回到中下游河谷和平坝区的过程,这是农业政策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为利用跨学科方法和多技术手段量化研究水利史进行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云南山区 农田水利 量化研究 GIS方法
原文传递
云南省掌鸠河流域近300年来聚落空间演变数据集
14
作者 霍仁龙 杨煜达 满志敏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8年第1期72-78,203-209,共14页
研究聚落在山地中的空间演变过程对探讨历史时期山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和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掌鸠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利用地名志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等建立聚落信息数据库,重建了掌鸠河流域内784个近300年来聚落... 研究聚落在山地中的空间演变过程对探讨历史时期山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和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掌鸠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利用地名志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等建立聚落信息数据库,重建了掌鸠河流域内784个近300年来聚落信息数据集,其中包括聚落点地理位置、编码信息、创建年代、聚落点名称、所属行政村、乡(镇)名称、海拔高度、地形坡度、聚落名称文化起源等信息,还包括作者田野调查的一些照片等。数据研究表明:在时间上,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聚落的发展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1701-1800年)、高速增长阶段(1801-1950年)和缓慢增长阶段(1951-2000年)。在空间上,中下游河谷地带始终是聚落密度最大的区域,并呈现出由中下游向中上游,再由中上游向中下游,由河谷向两侧边远山区扩展的趋势。影响山地流域聚落演变的主要因素中,高程2,200m和2,500 m、坡度20°是聚落扩展的重要界限,人口数量的增长是聚落数量增加和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少数民族的迁移与定居增强了聚落分布的垂直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300年 聚落 时空演变 掌鸠河流域 云南省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段交通路线网络重建研究
15
作者 霍仁龙 任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2-1135,共14页
南方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网络的重建与研究,有利于深化历史时期中国西南边疆各区域之间和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之间经济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认识。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理学等研究成果、田野调查资料、当代交通和遥感... 南方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网络的重建与研究,有利于深化历史时期中国西南边疆各区域之间和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之间经济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认识。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理学等研究成果、田野调查资料、当代交通和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等,复原汉晋、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段的交通路线网络,分析影响古代西南山区交通路线走向的人文和自然因素,对比研究古代交通里程与实测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显示:(1)南方丝绸之路川滇间的交通网络格局在汉晋时期即已基本形成,两千年来相对较为稳定;云南内部和经云南出境的交通路线网络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2)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力度的变化等人文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南方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整体格局及空间演变起到重要作用。(3)在影响南方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具体走向的自然因素中,海拔2200 m、坡度20°是重要的阈值。(4)历史时期西南山区1古代里约可换算为实测距离0.4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时空演变 交通里程 G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