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霍松林先生的诗词赋联创作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志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6-18,共3页
霍松林先生既是著名学者,也是当代吟坛泰斗,其诗词赋联创作始终与时俱进,瞩目现实人生;充盈着真情实感,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和乡情;既有意境雄阔、气势博大之作,亦不乏萧散自然和温润的情思。霍先生的学问和创作比翼连理,学者的睿智... 霍松林先生既是著名学者,也是当代吟坛泰斗,其诗词赋联创作始终与时俱进,瞩目现实人生;充盈着真情实感,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和乡情;既有意境雄阔、气势博大之作,亦不乏萧散自然和温润的情思。霍先生的学问和创作比翼连理,学者的睿智和诗人的灵动相映成辉。观其著作论文,思想的锋芒中闪烁着诗情、诗意的律动;读其诗词,则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松林 诗词赋联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论霍松林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
2
作者 霍志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作为20世纪著名的人文学者,霍松林先生以文艺理论和古典文学研究最有成就和特色。在长达七十多年的古典文学研究中,霍先生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学术品格,表现为:其一,求是求真、注重创新;其二,独特的治学思想和方法;其三,关注陇右乡邦文献,... 作为20世纪著名的人文学者,霍松林先生以文艺理论和古典文学研究最有成就和特色。在长达七十多年的古典文学研究中,霍先生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学术品格,表现为:其一,求是求真、注重创新;其二,独特的治学思想和方法;其三,关注陇右乡邦文献,做"接地气"的学问;其四,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在古典文学研究、古典诗词创作等多方面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学术遗产。总结霍松林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对目前的学术研究无疑有丰富的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松林 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品格
下载PDF
杏坛化雨 论道阐经——霍松林先生的学术成就及治学思想
3
作者 汪聚应 霍志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霍松林先生是享誉学界的著名学者、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在几十年的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工作中,霍先生不但在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成就斐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形成了极富个性色彩的治学思... 霍松林先生是享誉学界的著名学者、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在几十年的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工作中,霍先生不但在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成就斐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形成了极富个性色彩的治学思想;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卓有建树。主要表现为:求实求真的创新开拓意识;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的学术品格;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兼擅的大师风范。研究和总结霍松林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极具启发性和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松林 学术研究 治学思想
下载PDF
水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
4
作者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2-159,共8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存在一种“以水喻文”的批评范式。古代先哲在对水的自然特性的观审中,产生了各种微妙的审美体验和联想,铸就了东方文论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先贤对水之“清”的感悟,逐渐形成古典文论中的“...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存在一种“以水喻文”的批评范式。古代先哲在对水的自然特性的观审中,产生了各种微妙的审美体验和联想,铸就了东方文论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先贤对水之“清”的感悟,逐渐形成古典文论中的“清”“清浊”等系列范畴。大量与水相关的词语如“源”“流”“深”“浅”“渊”“浮”“润”“溢”“淡”“游”“清淡”“清秀”“清疏”“清逸”“清华”等也进入文学批评领域,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水”与古代文学批评的密切关系。第二,水之“源流”启发了文学流派批评,古人一方面以“流派”为喻,阐释学术门类、文学风格的不同;另一方面则寻源溯流,阐释文学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关系。第三,“水无常形”催生了“文无常法”的文论观。宋代苏洵、苏轼父子或以“水机”喻“文心”,或以“风水相激”喻指创作中的“情文相激”,或以水之“随物赋形”喻指“自然成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文说》)已经将“以水喻文”阐释得淋漓尽致了。总之,“以水喻文”折射的是基于中国本土的、活生生的审美经验和诗性智慧。此种批评范式的产生既受到中国象喻批评传统、汉字表征效应的影响,又与历代对“以水喻文”批评的阐释和接受相关。深入发掘中国文学批评的“水之喻”,对于古典文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水喻文 中国文学批评 源流批评 现代传承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霍志军 王振华 +3 位作者 潘晓琳 李文华 姚文秋 吴爽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9-161,166,共4页
通过对1989~2004年黑龙江省普通品种品质现状比较和分析,初步探明黑龙江省16年来普通玉米淀粉含量逐年提高,蛋白质含量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脂肪含量与赖氨酸含量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提出了黑龙江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改善和提高的... 通过对1989~2004年黑龙江省普通品种品质现状比较和分析,初步探明黑龙江省16年来普通玉米淀粉含量逐年提高,蛋白质含量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脂肪含量与赖氨酸含量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提出了黑龙江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改善和提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质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乳腺癌和纤维瘤中RECK-mRNA和MMP9-mRNA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霍志军 陈道瑾 +2 位作者 李小荣 唐利立 吴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RECK-mRNA和MMP9-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抽取乳腺肿瘤组织总RNA,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9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RECK-mRNA和MMP9-mRNA的表达,分析其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R... 目的探讨RECK-mRNA和MMP9-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抽取乳腺肿瘤组织总RNA,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9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RECK-mRNA和MMP9-mRNA的表达,分析其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RECKmRNA(与内参比值)为0.625±0.199,较纤维瘤组织的0.778±0.278明显降低(P<0.05),MMP-9mRNA在癌中为1.342±0.168,比纤维瘤的0.790±0.157明显升高(P<0.01)。结论RECK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呈负相关,可抑制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RECK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乳腺癌中HDAC1和E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霍志军 陈道瑾 +3 位作者 李小荣 唐利立 刘鹏熙 吴唯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和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表达状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6例乳腺癌和1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DAC1-mRNA,免疫组化检测癌中ER状况并分析其关系。...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和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表达状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6例乳腺癌和1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DAC1-mRNA,免疫组化检测癌中ER状况并分析其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HDAC1-mRNA(与内参比值)平均水平为1.06±0.46。较纤维瘤组织的0.80±0.19明显升高(P<0.05),并且免疫组化ER阴性者HDAC1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R阳性者(分别为1.18±0.33和0.98±0.30)(P<0.05)。结论HDAC1作为一种基因转录调控因子,在乳腺恶性肿瘤中可能抑制E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蛋白类 受体 雌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Excel在农业生物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霍志军 李菊艳 潘晓琳 《现代化农业》 2003年第9期28-30,共3页
讲述了利用MicrosoftExcel中文专业版进行农业生物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 ,并举例进行了成对比较的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的实例运算。
关键词 EXCEL 农业生物 统计分析 应用 基本原理 操作方法 方差分析
下载PDF
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 被引量:4
9
作者 霍志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独特的地理、历史原因,使陇右地区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点和多民族的栖息地,游牧文明、农业文明乃至伊斯兰、基督教文明都在这里交汇撞击,原生态的地方文献异常丰富,在"中国文学地图重绘"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1)陇右地方文... 独特的地理、历史原因,使陇右地区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点和多民族的栖息地,游牧文明、农业文明乃至伊斯兰、基督教文明都在这里交汇撞击,原生态的地方文献异常丰富,在"中国文学地图重绘"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1)陇右地方文献可补现存文献不足,深化对中国文学进程、背景的认识。(2)陇右文学审美特色浓郁:西部戎风与雄浑劲健的风格特色;民族风情与真率直露的情感特色;汉胡互化与多元荟萃的过渡特色;黄土气息与拙野质朴的美感特色,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3)陇右文学以北方民族特有的生命力和朴野,将中国文学的地图向西北拓展,对中国文化、文学性格的形成有深远影响,是中国文学生生不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右 陇右地方文献 中国文学地图 重绘
下载PDF
中早熟玉米淀粉积累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志军 潘晓琳 董德龙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29,共2页
试验针对黑龙江省东部淀粉加工企业常用的4个高淀粉中早熟玉米品种,分析其授粉后18~63d时淀粉含量的差异和淀粉积累速率,挖掘玉米淀粉含量的最大潜力,为提高和稳定玉米淀粉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淀粉 积累
下载PDF
伏羲文化源流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霍志军 吴云霞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伏羲是远古中国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开创了中国的文明史。有关他的生平及事迹的文献记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特... 伏羲是远古中国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开创了中国的文明史。有关他的生平及事迹的文献记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特征,是一位兼具历史与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本文试图在史料记载、民俗考古印证的基础上客观描述伏羲的真实形象,并且说明以他为代表的伏羲文化在中国古史上的重要贡献,为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正确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伏羲文化 人文始祖
下载PDF
耻干谒和事干谒——试论杜甫人格的复杂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霍志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7-100,共4页
耿介脱俗的杜甫的求仕活动是一个腾涌着苦闷的渊薮,表现出理想中的独立人格与现实中的依附人格相激相荡,并由此生发出内心"耻"与"事"的刻骨铭心之痛楚。这种苦闷归结起来,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脆弱而不平等的君臣关... 耿介脱俗的杜甫的求仕活动是一个腾涌着苦闷的渊薮,表现出理想中的独立人格与现实中的依附人格相激相荡,并由此生发出内心"耻"与"事"的刻骨铭心之痛楚。这种苦闷归结起来,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脆弱而不平等的君臣关系;二是诗人的被动性社会角色;三是对现实政治的否定和对现实人生之怀疑。杜甫求仕反映了处于相似困境的弱势士人群体的精神共相,具有某种时代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求仕 苦闷渊薮 精神共相
下载PDF
陶艺与文艺——陶器制作与中国古代文论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魏晋以降,大量有关制作陶器的术语,被嫁接到文学批评领域,成为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语言模子"和"思维模子"。陶艺和文艺相互借鉴、相互发明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奇妙景观。古代文学批评家借助于"陶"将... 魏晋以降,大量有关制作陶器的术语,被嫁接到文学批评领域,成为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语言模子"和"思维模子"。陶艺和文艺相互借鉴、相互发明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奇妙景观。古代文学批评家借助于"陶"将一些难以言说的文学活动阐释得通幽入微、酣畅淋漓,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批评话语。"陶",这一中华先民基本的生产方式,也走向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的深处,成为其洞悉艺术世界、探索艺术奥秘的工具。援陶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精妙所在,深化了古代文论的内涵,对古代文论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批评方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可谓东方文明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 语言模子 思维模子 文学批评
下载PDF
《GB/T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操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霍志军 潘晓琳 李菊艳 《现代化农业》 2004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GB/T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发芽试验 水分测定
下载PDF
玉与中国古代文论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3,共8页
玉器既是礼器,也是一种物质产品。玉器的加工与生产直接关系着人类生产经验的出现与积累,也直接关系着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以玉喻文"是一种普遍性的批评话语。古代文论家借助于"玉美"模子将... 玉器既是礼器,也是一种物质产品。玉器的加工与生产直接关系着人类生产经验的出现与积累,也直接关系着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以玉喻文"是一种普遍性的批评话语。古代文论家借助于"玉美"模子将异常抽象、难以言传的文学活动阐释得通幽入微、酣畅淋漓。美玉与美文的相互借鉴、治玉技艺与为文作诗的相互启发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奇妙景观。"以玉喻文"折射的是中国本土的、活生生的审美经验和诗性智慧,为化解当前中国文论的"失语症"提供了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文化 援玉论文 思维模子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伏羲神话在中华统一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霍志军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既是中国古史中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也是中华统一文化的缔造者。有关其传说和文化创造活动在中华统一文化的生发与形成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伏羲氏族的标志——龙图腾,经过整合、演化而成为中华民...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既是中国古史中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也是中华统一文化的缔造者。有关其传说和文化创造活动在中华统一文化的生发与形成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伏羲氏族的标志——龙图腾,经过整合、演化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区别性特征;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伏羲"大一统"的理念,至今仍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利器和重要理论支柱。伏羲文化就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文化。深入研究伏羲文化中的统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龙图腾 中华统一文化
下载PDF
唐代弹劾文文体及源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8-106,共9页
唐代弹劾文是唐代监察制度与文学结合而形成的奇葩。唐代文学研究中对弹劾文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盖因学术界对于古代文体的研究相对不足,弹劾文本身也不是一种纯文学性的文体。从更为开阔的视野看,唐代弹劾文兼应用性、文学性于... 唐代弹劾文是唐代监察制度与文学结合而形成的奇葩。唐代文学研究中对弹劾文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盖因学术界对于古代文体的研究相对不足,弹劾文本身也不是一种纯文学性的文体。从更为开阔的视野看,唐代弹劾文兼应用性、文学性于一体,有着独特的文体学价值:弹劾文不仅有成熟的体式结构,也有相应的语言结构。弹劾文的起草体现着法律的尊严,甚至上升到国家意志,任何单纯的文学写作都无法与之比拟,唐代弹劾的动机、过程、专用服饰都充盈着浓浓的艺术精神。弹劾文不但对唐代文学风气、士子生活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在文体内部对于后代的叙事文学形式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唐代弹劾文研究具有特殊的文化与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弹劾文 文体 源流
下载PDF
魏晋批评家对“陶”审美模子的具体运用——以《文心雕龙》“援陶论文”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霍志军 傅绍良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2期37-41,共5页
魏晋时期,一些本来是陶器制作的术语如"熏陶"、"陶冶"、"陶铸"、"陶钧"等,被逐渐引入到古代文学批评领域,成为魏晋批评家思考文学现象的"思维模子"。治陶技艺与为文作诗的相互启发... 魏晋时期,一些本来是陶器制作的术语如"熏陶"、"陶冶"、"陶铸"、"陶钧"等,被逐渐引入到古代文学批评领域,成为魏晋批评家思考文学现象的"思维模子"。治陶技艺与为文作诗的相互启发构建了富有华夏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话语,《文心雕龙》为其代表之一。刘勰继承前人思想资源,创造性地运用"陶"审美模子论文。在《文心雕龙》中,存在大量援陶论文现象及由"陶"派生的文论术语,体现出刘勰独特的文学批评个性。在《文心雕龙》研究中,这是一个新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援陶论文 审美模子 批评个性
下载PDF
关陇文化与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建设 被引量:2
19
作者 霍志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6-89,共4页
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地处"关天经济区"的地方高校立足关陇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是重视学生个体成长、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传承、创新关... 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地处"关天经济区"的地方高校立足关陇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是重视学生个体成长、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传承、创新关陇文化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陇文化 地方高校 校本课程
下载PDF
天水地区发现10件清代至民国时期家族契约档案 被引量:3
20
作者 霍志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3-49,共7页
土地契约文书是封建时期土地买卖、地权转移、租佃关系等法定文书,是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文献。陇右地处偏僻,流传至今的清代民间契约文书十分罕见。笔者家藏家族契约文书10件,保存完整、时间跨度逾百年,反映了清代道光年间至一九... 土地契约文书是封建时期土地买卖、地权转移、租佃关系等法定文书,是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文献。陇右地处偏僻,流传至今的清代民间契约文书十分罕见。笔者家藏家族契约文书10件,保存完整、时间跨度逾百年,反映了清代道光年间至一九五O年土改前霍姓家族在田地买卖、地权转移、租佃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清代、民国时期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土地税制、法律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此10件契约文书进行了整理,对一些契约文书所蕴含的文献价值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地区 清代 民国时期 契约文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