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倍体中华鲟微卫星亲子鉴定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1
作者 辛苗苗 张书环 +4 位作者 汪登强 汪珂 张磊 霍来江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共7页
应用荧光引物和自动测序技术,检测了10个自主研发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在68个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个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7~22,期望杂合度为0.73026~0.87395, Sha... 应用荧光引物和自动测序技术,检测了10个自主研发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在68个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个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7~22,期望杂合度为0.73026~0.87395,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56161~2.21960。基于亲子鉴定排除率不低于0.99的标准,最终确定Asi-75067、 Asi-67648、 Asi-67123、 Asi-73843、 Asi-72040、 Asi-70421和Asi-56700等7个微卫星标记为中华鲟亲子鉴定的核心体系,其单亲、父权和双亲的累积排除率分别为99.12%、99.95%和99.99%。该微卫星标记组合为中华鲟准确高效经济的亲子鉴定体系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亲子鉴定 多倍体 累积排除率
下载PDF
茜素红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吴金明 霍来江 +3 位作者 杜浩 辛苗苗 张磊 危起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以中华倒刺鲃幼鱼[平均体长(12.3±0.6)cm,平均体重(41.8±3.6)g]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茜素红S溶液(ARS)浸泡24h后肝脏、脑和鳃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AR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生... 以中华倒刺鲃幼鱼[平均体长(12.3±0.6)cm,平均体重(41.8±3.6)g]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茜素红S溶液(ARS)浸泡24h后肝脏、脑和鳃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ARS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除脑组织GSH-Px随着ARS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外,肝脏、鳃和脑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被诱导而高浓度受抑制的规律,与ARS浓度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关系。肝脏、鳃、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浓度分别是300、300和400 mg/L。除鳃部MDA含量随着茜素红S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外,脑和肝脏组织的丙二醛含量随着ARS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根据试验的结果,推荐120—200 mg/L为ARS染色标记中华倒刺鲃幼鱼(体长10 cm)的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中华倒刺鲃幼鱼 抗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玛柯河两种鱼类的资源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金明 王昊 +3 位作者 霍来江 杜浩 王成友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49,共4页
为了解玛柯河的鱼类资源现状,2013年7月对玛柯河班玛县境内的干流和支流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和玛柯河高原鳅(Triplophysa markehensis)574尾,平均全长分别为18.2 cm和12.3 c... 为了解玛柯河的鱼类资源现状,2013年7月对玛柯河班玛县境内的干流和支流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和玛柯河高原鳅(Triplophysa markehensis)574尾,平均全长分别为18.2 cm和12.3 cm。根据河段密度法估算出6条支流内两种鱼的资源量分别为42 059尾和42 352尾。环境因子与鱼类密度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大渡软刺裸裂尻鱼和玛柯河高原鳅的密度与流速和比降呈现正相关,玛柯河高原鳅的密度还与水深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 玛柯河高原鳅(Triplophysa markehensis) 玛柯河
下载PDF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的形态分化及Cytb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泷 吴金明 +4 位作者 李雷 霍来江 杨焕超 杜浩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4,共7页
2013年9月调查发现,在赤水河干流中的雌性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2.68-2.92)和低背型(3.19-3.58)。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在可数性状上并... 2013年9月调查发现,在赤水河干流中的雌性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2.68-2.92)和低背型(3.19-3.58)。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在可数性状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在体长/体高等7个可比性状上二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另外在体长/1-4等4个比例性状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背型比低背型具有明显的体型优势。生长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体长或年龄的雌性群体中,高背型的平均体质量约为低背型的1.1-1.4倍,而表现出更为优越的生长性能。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群体各自独享1个单倍型(分别为HD和LD),为2个不同的遗传谱系类群,遗传分化仅为0.005,远低于属内种间的0.020-0.045,两者尚属群体内变异;在分子系统关系中,高背型和低背型与长江干流泸州江段的单倍型(LZ)共享并聚为单系,推测赤水河中华倒刺鲃源自长江干流。与国内其他地方群体或品种比较表明,赤水河2种类型雌性中华倒刺鲃,特别是高背型具有更为突出的生长优势,可作为优良的开发养殖品种和更具潜力的鱼类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赤水河 形态性状 生长特性 CYTB基因
下载PDF
绰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霍堂斌 霍来江 姜作发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0-46,51,共8页
2011年4~10月对黑龙江省境内的绰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14目29科。其中水生昆虫最多,为34种,分属6目18科,占总数的64.15%。在采集到的53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在功能摄食类群中收集者种类最... 2011年4~10月对黑龙江省境内的绰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14目29科。其中水生昆虫最多,为34种,分属6目18科,占总数的64.15%。在采集到的53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在功能摄食类群中收集者种类最多,为15种,占28.30%;刮食者和捕食者各为14种;撕食者10种。大型底栖动物相对重要指数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Gumaga okinawaensis、二尾蜉(Siphlonurus sp.)、Limnocentropus insolitus、幽蚊(Chaoborus sp.)、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Epeorus uenoi、东北田螺(Viviparus chui)、小蜉(Ephemerella sp.)和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调查期间,绰尔河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3.32ind/m2,平均生物量为1.65g/m2,二者均以秋季最高,但前者春季最低,后者夏季最低。K-优势曲线与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结果相一致:均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BI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绰尔河中上游水质处于清洁等级,下游水质处在轻度污染-污染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绰尔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学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