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橄榄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孔维宝 杨树玲 +3 位作者 霍焕燃 景洋 张爱梅 牛世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以牛津杯扩散法考察油橄榄叶提取物(OLE)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用稀释法分析OLE对8种细菌生长的影响,并探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结果表明:以盐酸小檗碱作为对照,OLE对蜡状芽孢... 以牛津杯扩散法考察油橄榄叶提取物(OLE)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用稀释法分析OLE对8种细菌生长的影响,并探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结果表明:以盐酸小檗碱作为对照,OLE对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四环素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盐酸小檗碱;OLE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强(MIC 1 mg/mL,MBC 2 mg/mL)。20 mg/mL的OLE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为极度敏感(大肠杆菌的d=(25.07±3.02)mm,抗四环素大肠杆菌的d=(24.89±1.58)mm);葡萄球菌次之(表皮葡萄球菌的d=(20.11±1.02)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21.35±2.06)mm,金黄色葡萄球菌(SH7)d=(20.01±1.21)mm);而芽孢杆菌处于中度敏感状态。OLE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数生长期无明显影响外,对其余7种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均有延缓作用。OLE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植物源抑菌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提取物 抑菌活性 细菌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武都油橄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孔维宝 霍焕燃 +2 位作者 陈冬 白万明 牛世全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2,共8页
为探究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不同树龄和不同土质根际土壤微生物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所有样品共获得细菌有效序列255178条,种类覆盖142个属,16个门,其中优势细菌门类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 为探究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不同树龄和不同土质根际土壤微生物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所有样品共获得细菌有效序列255178条,种类覆盖142个属,16个门,其中优势细菌门类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30.34%~35.17%,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占比例20.01%~33.39%,优势细菌属以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主.所有样品共获得真菌有效序列210177条,已明确分类地位的真菌种类有127个属,5个门,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比最高,所占比例达到75.92%~87.05%.优势真菌属均以扁孔腔菌属(Lophiostoma)、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光黑壳属(Preussia)为主.研究表明,油橄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丰富,树龄和土壤质地对油橄榄根际土样真菌群落组成和数量的影响要大于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橄榄多酚的化学组成、药理作用及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程子良 祁惠芳 +4 位作者 黄鹏飞 霍焕燃 孔维宝 马君义 王俊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1,45,共7页
橄榄多酚是从橄榄果实和橄榄叶中提取的酚类抗氧化物质的总称,富含没食子酸、香豆酸、酪醇、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橄榄多酚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降糖降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 橄榄多酚是从橄榄果实和橄榄叶中提取的酚类抗氧化物质的总称,富含没食子酸、香豆酸、酪醇、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橄榄多酚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降糖降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综述了橄榄多酚的主要来源、化学组成、药理作用和主要提取技术,展望了橄榄多酚的研究和开发前景,旨在为橄榄特色资源及橄榄多酚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多酚 化学组成 药理作用 提取技术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