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米·巴巴:理论建构是一种赋权的政治——文化错位、流散与身份政治 被引量:8
1
作者 常江 史凯迪 霍米·巴巴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70,共7页
本文通过访谈对话,对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霍米·巴巴的学术思想进行剖析。本文认为,霍米·巴巴对于文化错位、身份认同、归属感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身份问题的理解,体现出了结构与能动性相结合的辩证性;他认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 本文通过访谈对话,对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霍米·巴巴的学术思想进行剖析。本文认为,霍米·巴巴对于文化错位、身份认同、归属感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身份问题的理解,体现出了结构与能动性相结合的辩证性;他认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建构其实并不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而是为了"为未知的事物命名",因而是一种话语赋权的政治实践;此外,他还尝试在后殖民主义文化实践与更加具体的制度和技术前沿实践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为理论直接参与社会变革指明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主义 流散 身份政治
原文传递
制造虚无
2
作者 霍米·巴巴 莫本成(译) 《世界美术》 2024年第1期2-11,共10页
本文是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HomiK.Bhabha)对艺术家,亦是其好友安尼施·卡普尔(AnishKapoor)的一篇评论文章。文章通过精神分析、现象学等相关理论,讨论了卡普尔的作品所制造的虚无。这种不同于一般否定性空间的虚无,运动于... 本文是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HomiK.Bhabha)对艺术家,亦是其好友安尼施·卡普尔(AnishKapoor)的一篇评论文章。文章通过精神分析、现象学等相关理论,讨论了卡普尔的作品所制造的虚无。这种不同于一般否定性空间的虚无,运动于一种过渡性的“第三空间”当中,物质与非物质在其间相互遭遇,自生与色身的美学则在这个过程中来回切换。而作品,作为一种对当下与确定性的偏离,其存在则是神话性的。它在人类所主宰的历史时间当中播下疑虑的种子,不断地将其从原初的时刻流放开去。真正的作品意味着迫使自身成为某个不再能够被其第一实例所陈述的东西。由此,表达方能够被带出,并使得一种诗意的生存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神话性 后殖民理论 第三空间 精神分析 物质与非物质 卡普尔 虚无
原文传递
半路之屋 被引量:2
3
作者 霍米·巴巴 翟晶 乔亚娟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这是谁的屋子?谁的夜晚阻断这里的光线?说吧,谁拥有这间屋?它不属于我。
关键词 艺术 美术史 风格 钥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