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豆禾牧草混播对土壤质地及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霍雅媛 曹宏 +1 位作者 柴守玺 张述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8-244,共7页
以豆科牧草(红豆草)和禾本科牧草(黑麦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为材料,研究了2 a生不同豆禾牧草的混播种植方式对当地土壤物理结构及土壤有效养分分布与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混播比例中,大多数豆禾组合以红豆草与无芒雀麦豆... 以豆科牧草(红豆草)和禾本科牧草(黑麦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为材料,研究了2 a生不同豆禾牧草的混播种植方式对当地土壤物理结构及土壤有效养分分布与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混播比例中,大多数豆禾组合以红豆草与无芒雀麦豆禾比为4∶6和3∶7作用效果较好,其中4∶6的混播方式最好,与豆科单播相比较,其土壤容重减少了7.25%,土壤孔隙度和团聚体的含量增加了8.14%和13.56%,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3.1%、20.1%、77.2%和13.5%;与禾草单播相比较,其土壤容重减少了9.86%,土壤孔隙度和团聚体的含量增加了10.81%和13.45%,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5.5%、16.1%、66.5%和19.1%。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混播种类及混播种类与混播比例的交互效应是影响土壤养分差异的主导因素。因此,不同豆禾牧草混播的种植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土壤养分供应,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混播方式 土壤有效养分 土壤物理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