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衰大鼠RAAS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慧 李春 +5 位作者 石天娇 王勇 常宏 霍魁媛 唐炳华 王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8-542,共5页
目的阐明芪参益气滴丸对心梗后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利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组以及卡托普利组。生物信号处理... 目的阐明芪参益气滴丸对心梗后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利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组以及卡托普利组。生物信号处理分析系统评价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放免检测肾素(Re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含量,Western blot检测AngⅡ的1型受体(AT1)、AngⅡ的2型受体(AT2)和血管紧张酶(ACE)的浓度变化。结果结果显示,该模型大鼠在术后28 d出现显著的心梗后心衰病理改变。在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下降显著;此外,模型组大鼠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和舒张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其中伴随ACE、AT1表达的上升和AT2含量的下调。而芪参益气滴丸组和卡托普利组均能很好的改善动脉SBP和DBP(P<0.05),且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均能上调心衰大鼠心室左室舒张压末期压(LVEDP)和-dp/dr_(max)。但在抑制RAAS激活方面,芪参益气滴丸可以下调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但对醛固酮无明显作用。芪参益气滴丸能够部分抑制AT1和ACE的表达,而对AT2具有明显的上调作用。作为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药效主要作用在ACE和AT1上,对AT2未见显著改善作用。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够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该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肾素、AngⅡ的表达,下调ACE和AT1受体,增加保护性受体AT2的含量,进而抑制RAAS系统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芪参益气滴丸 血流动力学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大鼠
原文传递
槲皮素保护H_2O_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霍魁媛 常宏 +2 位作者 王勇 李春 唐炳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在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槲皮素对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活性氧分子(ROS)、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细胞凋亡等关键因子的影响,初步阐明槲皮素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H_2O_2刺激H9C2心肌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在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槲皮素对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活性氧分子(ROS)、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细胞凋亡等关键因子的影响,初步阐明槲皮素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H_2O_2刺激H9C2心肌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槲皮素处理后ROS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机制相关分子[NADPH氧化酶-4(NOX-4),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B淋巴细胞瘤-2原瘤基因(Bcl-2),Bcl-2相关X基因(Bax),半胱胺酸蛋白酶-8(Caspase-8)]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μmol·L-1槲皮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凋亡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ROS水平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0.01)。此外,槲皮素组中Bcl-2,NOX-4基因表达上调(P<0.05);p22phox,Bax,Caspase-8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同时槲皮素能够抑制Bax,p22phox蛋白的表达(P<0.05),上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Bcl-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10μmol·L-1槲皮素能有效减少H_2O_2介导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该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ADPH氧化酶亚型NOX-4与p22phox,减少ROS生成,激活PI3K表达,升高Bcl-2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H2O2 氧化应激 凋亡 细胞存活率 活性氧分子 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4
原文传递
益心解毒方抑制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常宏 王勇 +2 位作者 李春 霍魁媛 王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益心解毒方对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心解毒方组和槲皮素组,采用缺氧缺糖/复氧复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研究益心解毒方的保护作用。运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镜下观察细胞... 目的研究益心解毒方对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心解毒方组和槲皮素组,采用缺氧缺糖/复氧复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研究益心解毒方的保护作用。运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Fluo-3AM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钙超载,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s和Fas L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测定p-Akt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细胞皱缩变形,细胞发生钙超载,凋亡细胞增多,Fas和Fas L的mRNA表达增加,caspase-8蛋白表达升高,p-Akt表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心解毒方组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形态有改善,细胞钙超载减轻,凋亡细胞的数量减少,pAkt蛋白的表达上调,Fas L mRNA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下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心解毒方能抑制H9C2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和调控外源性凋亡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C2心肌细胞 益心解毒方 凋亡
原文传递
血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东华 霍魁媛 +7 位作者 李莉 吴卓耘 丁俊平 闵连秋 王东玉 刘金五 张建斌 孙远征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2095-210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6家医院就诊的恢复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2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150例)。对照组口服银杏叶胶...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6家医院就诊的恢复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2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150例)。对照组口服银杏叶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口服血栓通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中医证候、偏身麻木、头痛、头晕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51%、98.33%,55.26%、74.34%,88.89%、94.51%,69.23%、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ADL评分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Rankin量表的0、1、2级的比例均显著上升,3、4、5级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瘀血阻络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胶囊 脑梗死 瘀血阻络证 NIHSS评分 ADL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