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诊断标准 被引量:2
1
作者 靖冬来 陆慧 +6 位作者 黄朝阳 周爱红 左秀美 高冉 崔玥 孔雨 武力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8-439,共2页
目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F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死性朊蛋白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快速进展性痴呆、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等。由于该病罕见且其临床症状的异质性和非特异性,临床医生对其早期临床识别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误... 目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F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死性朊蛋白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快速进展性痴呆、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等。由于该病罕见且其临床症状的异质性和非特异性,临床医生对其早期临床识别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本研究总结了10例FFI患者的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特点,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FFI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至2018年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过基因检查确诊的10例FFI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多导睡眠图(PSG)、头颅MRI、头颅[18F]FDG PET、脑血流灌注、脑电图等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本研究共收集了10例中国汉族患者(男5例,女5例)。FFI起病年龄平均年龄为50.9岁(19~64岁)。所有10例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喉鸣、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以及与睡眠相关的非自主运动。所有患者都伴有快速进展性痴呆和精神症状。病例1和病例2的MMSE评分仅为4分,病例2的Mo CA评分为0分,临床痴呆评分为3分,病例5的临床痴呆评分为2分,病例6的MMSE评分为14分,Mo CA评分为8分,临床痴呆评分为2分。其他患者因严重的痴呆,不能完成认知量表。所有患者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组合的进行性自主神经损害,如高血压、出汗、心动过速和呼吸不规则等;伴或不伴有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和构音障碍。(2)所有患者基因检查显示,20号染色体PRNP基因出现D178N突变,129位氨基酸为M/M型;病例1和病例2是兄妹,经调查他们的母亲和哥哥有类似的FFI症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给基因检查提示病例1的外甥和侄子为身体健康的基因携带者。病例5的母亲因快速进展性痴呆而死亡,享年70岁。病例6的父亲因出现精神异常、嗜睡症状1年内死亡。病例7的妹妹和侄子均有类似FFI的症状。经家系调查病例10的姑姑、大哥以及两个表兄均有类似的症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给基因检查患者的弟弟、侄女均为身体健康的基因携带者。另外五位患者(病例3,4,6,8,9)没有家族史。(3)腰椎穿刺检查提示病例8 CSF14-3-3蛋白阳性,病例7,9未查CSF14-3-3蛋白,其他患者CSF14-3-3蛋白均为阴性。EEG显示弥散性慢波,无周期性尖峰放电。脑MRI未提示特征性改变。病例1 SPECT提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内侧颞叶血流灌注下降。病例2[18F]FDG PET显示左丘脑和双侧下顶叶的葡萄糖摄取减低。病例7[18F]FDG PET显示额颞叶葡萄糖代谢减低明显,下顶叶、左侧丘脑代谢减低。病例10[18F]FDG PET显示双侧大脑皮层,尾状核头、丘脑代谢重度减低。病例1的MRS分析显示左侧丘脑N-乙酰天门冬氨酸水平下降(NAA)。(4) 9名患者(病例8因严重的不自主运动不能配合完成PSG)均接受了PSG检查。结果表明,睡眠纺锤体和K复合体早期减少,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障碍,尤其是REM期减少或缺失,REM的睡眠潜伏期延长。在病例3中,REM睡眠直接发生在清醒状态。PSG还发现了所有FFI患者均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其特征是NREM期的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喉鸣。我们观察到这9位患者在睡眠中的非自主运动,大部分在NREM阶段第二期。9例FFI患者的睡眠结构图分析提示睡眠效率降低,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性形成障碍。结论通过分析总结10例FFI患者特点,将FFI核心临床特征分为3组:(1)器质性睡眠障碍:如失眠、深睡眠缺失、片段睡眠、REM睡眠减少或缺失、喉鸣、睡眠呼吸障碍和不自主运动;(2)神经精神症状:快速进展的痴呆,伴或不伴有共济失调、锥体束征或锥体外系症状/体征,精神症状;(3)进展性交感神经症状:包括高血压,出汗,心动过速,呼吸不规律、构音障碍等。家族中出现快速进展的痴呆和失眠的阳性史,PSG提示特征性表现以及SPECT或PET显像提示丘脑葡萄糖代谢减低为FFI诊断的提示性特征。根据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家族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FFI诊断分为3种层级:可能的FFI,很可能的FFI及确诊的FFI。如出现躯体相关睡眠障碍((1)组症状)+1或2项其他核心特征((2)/(3)组)诊断可能的FFI;如果提示性特征中出现一项或多项,且出现以上两项或以上核心特征((1)/(2)/(3)组症状),则可诊断为很可能的FFI;如果朊蛋白基因(RPNP)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确诊F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失眠 家族性失眠症 睡眠多导图 PRNP基因
下载PDF
后部皮质萎缩视觉障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阳 崔玥 +3 位作者 刘琳 白艳艳 靖冬来 武力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574-576,共3页
一、临床表现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是一种以高级视觉处理和其他后部皮质功能进行性、戏剧性和相对选择性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988年Benson等[1]首先提出并描述此概念。发病年龄多在50~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 一、临床表现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是一种以高级视觉处理和其他后部皮质功能进行性、戏剧性和相对选择性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988年Benson等[1]首先提出并描述此概念。发病年龄多在50~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空间和视知觉异常、失读、Balint综合征(同时性失认、眼球运动失用、视觉性共济失调)和Gerstmann综合征(失算、失写、手指失认、左右失认)[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障碍 皮质功能 GERSTMANN综合征 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眼球运动 共济失调
下载PDF
不同居住年限援藏干部认知水平与氧饱和度和高原反应的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军杰 周爱红 +3 位作者 靖冬来 王琳 武力勇 贾建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8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居住年限的援藏干部认知水平及其与氧饱和度和高原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北京援藏干部179例,其中援藏居住1年者88例,居住2年者91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估认知水平,路易斯湖问卷(LLS量表)调查高原反应,... 目的探讨不同居住年限的援藏干部认知水平及其与氧饱和度和高原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北京援藏干部179例,其中援藏居住1年者88例,居住2年者91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估认知水平,路易斯湖问卷(LLS量表)调查高原反应,同时测查血氧饱和度(SO2)。比较居住1年组和2年组间各个指标,同时分析MMSE及不同认知域与SO2和LLS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居住2年组SO2高于1年组(87.692±4.404 vs 85.909±4.212,P=0.006),两组在认知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462±1.864 vs 26.148±1.651,P=0.235)。认知水平和SO2呈正相关(r=0.361,P=0.000),与高原反应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707,P=0.000)。结论随着高原居住时间延长,援藏干部的SO2轻微改善,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值。认知水平受到SO2和高原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血氧饱和度 高原反应
下载PDF
家族性额颞叶痴呆家系的一家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琳 郝树森 +4 位作者 刘阳 靖冬来 崔春雷 梁志刚 武力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5期270-274,共5页
目的额颞叶痴呆(FTD)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文报道1个已有5代患病FTD家系,并分析先证者及目前仍存活3例患者的临床和头颅结构磁共振(MRI)表现。方法收集FTD家系1个,对其先证者及目前仍存活3例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 目的额颞叶痴呆(FTD)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文报道1个已有5代患病FTD家系,并分析先证者及目前仍存活3例患者的临床和头颅结构磁共振(MRI)表现。方法收集FTD家系1个,对其先证者及目前仍存活3例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心理评估、结构MRI检查。结果该家系5代成员每代均有发病,目前共有26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现存活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发病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8.11±3.90)岁,病程1~8年,平均(4.86±2.01)年。多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疾病初期伴或不伴记忆力减退,随病程延长,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进行性加重。神经心理量表检测示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16~28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11~25分,画钟试验1~3分,神经精神量表(NPI)11~17分,额叶行为评定量表(FBI)10~33分。先证者及其他3例患者头颅MRI出现(由基本正常到中度额颞叶皮质萎缩的),不同程度双侧基本对称或不对称的额颞叶为主的脑萎缩。结论家族性FTD为早发性痴呆,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最常见表现,头颅MRI出现双侧基本对称或不对称的额颞叶为主的脑萎缩有助于FT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 额颞叶痴呆 磁共振
下载PDF
加强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的认识及诊断决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靖冬来 孔雨 +2 位作者 崔玥 王玉平 武力勇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遗传性朊蛋白病,核心的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进行性智能下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等。由于该病罕见且其临床症状的异质性和非特异性,临床医生对其早期临床识别较为困难,容... 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遗传性朊蛋白病,核心的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进行性智能下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等。由于该病罕见且其临床症状的异质性和非特异性,临床医生对其早期临床识别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本病致死率高,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对FFI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特点、诊断标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FFI的认识,提出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致死性家族性 痴呆 PRNP基因
下载PDF
克雅病临床前诊断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靖冬来 高冉 武力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7期457-460,共4页
目前认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一种罕见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中枢系统内致病型朊蛋白(scrapie prion protein,PrP^(Sc))异常沉积所致。本文就CJD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从体液、外周免疫器官、神经影像学等方... 目前认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一种罕见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中枢系统内致病型朊蛋白(scrapie prion protein,PrP^(Sc))异常沉积所致。本文就CJD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从体液、外周免疫器官、神经影像学等方面临床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随着其分子生物学基础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其临床前生物学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血浆、脑脊液、外周免疫器官临床前PrP^Sc检出以及神经影像学临床前研究,为未来CJD临床前诊断体系的建立开辟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前 克雅病 诊断 分子生物学基础 神经退行性疾病 protein 神经影像学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临床前期影像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琳 孔雨 +3 位作者 靖冬来 崔玥 刘阳 武力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654-657,共4页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是额颞叶痴呆中最常见类型,是以精神行为异常及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少见神经系统变性病,其发病早,病程短,临床异质性强,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研究的进展,已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特征性脑影像学表现与临床...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是额颞叶痴呆中最常见类型,是以精神行为异常及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少见神经系统变性病,其发病早,病程短,临床异质性强,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研究的进展,已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特征性脑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前期之间的联系,本文就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的临床前期影像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行为异常 额颞叶痴呆 影像学表现 临床前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临床异质性 人格改变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克雅病临床前诊断研究
8
作者 靖冬来 高冉 武力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前认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一种罕见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中枢系统内致病型朊蛋白(scrapie prion protein,PrPSc)异常沉积所致。本文就CJD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从体液、外周免疫器官、神经影像学等方面... 目前认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一种罕见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中枢系统内致病型朊蛋白(scrapie prion protein,PrPSc)异常沉积所致。本文就CJD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从体液、外周免疫器官、神经影像学等方面临床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随着其分子生物学基础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其临床前生物学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血浆、脑脊液、外周免疫器官临床前PrPSc检出以及神经影像学临床前研究,为未来CJD临床前诊断体系的建立开辟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前 克雅病 诊断 分子生物学基础 神经退行性疾病 protein PRPSC 神经影像学
下载PDF
DARS2基因新发突变导致伴脊髓和脑干受累及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孔雨 白艳艳 +6 位作者 谢可欣 褚敏 靖冬来 高冉 李军杰 王琳 武力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本文报道1例由DARS2基因突变所致伴脊髓和脑干受累及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LBSL),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特征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LBSL1例,对其进行病史询问及磁共振(MRI)检查、磁共振波谱... 目的本文报道1例由DARS2基因突变所致伴脊髓和脑干受累及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LBSL),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特征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LBSL1例,对其进行病史询问及磁共振(MRI)检查、磁共振波谱(MRS)、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走路姿势异常、行走不稳、足下垂.头颅、脊髓MRI示双侧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区、脑干三叉神经、小脑中脚、内囊后肢及脊髓背侧的T2点状、斑片状高信号,C1-T12水平椎管内异常信号.基因检测发现DARS2基因存在意义未明的rs80063322(g.173809956A>G)新发突变,同时检测到DARS2基因12号外显子部分缺失.结论本文报道了1例儿童晚期起病,携带DARS2基因新发突变位点的LBSL患者.临床中对于运动症状伴深感觉障碍,MRI表现为颅内多发及脊髓长节段病变,且影像学损伤重,而临床变现相对轻的慢性病病程特点的患者,应行DARS2基因检查以确认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脊髓和脑干受累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 MRS MRI DARS2基因
下载PDF
加强对后部皮质萎缩的认识及诊治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阳 靖冬来 +3 位作者 孔雨 崔玥 武力勇 王琳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5期470-473,共4页
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在于高级视觉处理和其他后部皮质功能的进行性、戏剧性和相对选择性下降。此概念由Benson于1988年首先提出并描述。根据临床症状可将PCA划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①... 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在于高级视觉处理和其他后部皮质功能的进行性、戏剧性和相对选择性下降。此概念由Benson于1988年首先提出并描述。根据临床症状可将PCA划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①顶叶(背侧型),表现为早期、突出的视空间障碍、Balint综合征、Gerstmann综合征;②颞枕叶(腹侧型),表现为视感知觉障碍,突出表现为物体和面部失认、失读;③初级视觉皮质(尾侧型),少见,表现为初级视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皮质萎缩 临床表现 诊断 影像学
下载PDF
后部皮质萎缩患者的视觉障碍机制
11
作者 刘阳 靖冬来 +7 位作者 崔春雷 杨财水 崔玥 刘琳 王丽靖 梁志刚 张占军 武力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446,共2页
目的 (1)了解PCA患者视觉特征性表现。(2)研究PCA患者大脑结构、静息态功能变化特点。(3)研究PCA患者视觉特征性表现与影像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视觉障碍发生机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PCA组19例,阿尔茨海默病(AD)组3... 目的 (1)了解PCA患者视觉特征性表现。(2)研究PCA患者大脑结构、静息态功能变化特点。(3)研究PCA患者视觉特征性表现与影像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视觉障碍发生机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PCA组19例,阿尔茨海默病(AD)组31例及认知正常组22例。受试者均完成量表(神经心理量表和视觉相关量表)和磁共振成像(MRI)(结构和静息态功能)检查。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PCA组视觉障碍的影像学机制。结果 (1)视觉相关量表检查,PCA组在图片测试(1.05±0.71,3.13±1.09,P<0.01)、计算机测试(0.42±0.20,0.92±0.18,P<0.01)、视觉性共济失调测试(2.05±1.78,3.74±1.00,P<0.01)、书写测试(0.11±0.32,0.65±0.49,P<0.01)、修订的Rey复杂图形临摹测验(1.05±3.10,8.36±6.44,P<0.01)、数字阅读测试(84.25±33.28,43.52±27.35,P<0.01)和面孔失认测试(6.26±3.19,8.19±2.60,P<0.01)均比AD组差。(2)皮质灰质体积分析显示,与AD组比较,PCA组在左侧枕中回区域皮质萎缩更严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进一步显示,PCA组左侧枕中回至双侧中央后回、右侧枕上回至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下回至左侧顶上回、右侧枕上回至左侧舌回以及右侧枕中回至左侧顶上回功能连接强度出现了下降,尤其是左侧枕中回至右侧梭状回功能连接下降更显著。(3)视觉相关量表与影像学相关性研究显示,在PCA组中,左侧枕中回皮质灰质体积与图片测试相关(r=0.670,P=0.002),左侧枕下回皮质灰质体积与计算机测试相关(r=0.778,P<0.001);左侧枕中回至右侧枕上回以及右侧枕中回至左侧顶上回的功能连接强度与计算机测试相关(r=-0.517,0.605,P=0.028,0.008),左侧枕中回至左侧顶上回以及左侧枕中回至左侧颞上回的功能连接强度与面孔失认测试相关(r=0.662,-0.576,P=0.003,0.012)。结论 (1) PCA视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失认、失写、视空间障碍及面孔失认。(2)与AD比较,PCA左侧枕中回区域皮层萎缩更严重,枕叶与顶叶、颞叶功能连接强度出现了显著下降。(3)面孔失认与背侧通路(左侧枕中回至左侧顶上回功能连接)及腹侧通路(左侧枕中回至左侧颞上回功能连接)受损均有关;综合性失认与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下回灰质萎缩及背侧通路(右侧枕中回至左侧顶上回功能连接)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萎缩 视觉障碍 综合性失认 机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后部皮层萎缩患者视觉障碍表现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刘阳 吴昊晟 +6 位作者 靖冬来 崔玥 刘琳 高冉 李军杰 王琳 武力勇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5期493-498,共6页
目的了解后部皮层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患者的视觉特征性表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PCA的患者13例(PCA组)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1... 目的了解后部皮层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患者的视觉特征性表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PCA的患者13例(PCA组)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19例(AD组),同时选取年龄匹配、无痴呆及精神疾病家族史、认知正常者14例(认知正常组)。分析3组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受教育年限)、神经心理量表和视觉相关量表检查结果。结果 PCA组、AD组和认知正常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匹配(P>0.05);PCA组与AD组在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痴呆评定(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视觉相关量表检查显示,PCA组的综合性失认测试、视觉性共济失调测试、书写测试、视空间功能测试均较AD组差(P<0.05)。结论 PCA视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失认、失写及视空间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皮层萎缩 视觉障碍 综合性失认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八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靖冬来 陆慧 +5 位作者 黄朝阳 周爱红 左秀美 刘琳 刘阳 武力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 分析总结8例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导睡眠监测(PSG)、影像检查、基因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过基因检查确诊的8... 目的 分析总结8例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导睡眠监测(PSG)、影像检查、基因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过基因检查确诊的8例FFI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检查、脑脊液检查、PSG、头颅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脑电图等资料。 结果 8例FFI患者中,男3例,女5例,起病年龄(49.8±14.3)岁(19~64岁),病程8~18个月。所有8例患者基因检查均显示20号染色体朊蛋白基因(PRNP)出现D178N突变,129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型,其中5例患者有家族史。8例患者均有睡眠障碍以及与睡眠相关的不自主运动、呼吸困难、喉鸣;8例患者均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并伴或不伴有精神症状、共济失调、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8例患者均有自主神经损害,表现为高血压、出汗、心动过速、不规则呼吸等症状。3例患者SPECT/18F-FDG-PET提示丘脑葡萄糖代谢减低。7例患者PSG提示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觉醒周期障碍,尤其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减少或缺失,并记录到呼吸困难、喉鸣及不自主运动。 结论 FFI表现为睡眠障碍及睡眠相关的非自主运动、呼吸困难、喉鸣、快速进展性痴呆及自主神经损害,家族史、PSG和PET检查有助于FFI的诊断,PRNP基因序列的分析能明确FF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致死性家族性 痴呆 多导睡眠描记术 PRNP基因
原文传递
PRNP基因P102L突变致非典型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靖冬来 高冉 +5 位作者 孔雨 王宇婷 崔玥 李军杰 王琳 武力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综合征(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 syndrome,GSS)的识别水平。方法分析了1例2018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临床表现酷似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最终经...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综合征(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 syndrome,GSS)的识别水平。方法分析了1例2018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临床表现酷似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最终经基因检测确诊的GSS患者的临床信息、神经心理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脑电图及基因等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复习两种不同朊蛋白病之间的差别。结果本例患者为62岁女性,首发症状为小脑性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并伴有锥体束和锥体外系损害,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花边征",14-3-3蛋白阴性,PRNP基因分析显示P102L基因突变。结论对临床首发表现为遗传性共济失调,随后出现不同程度认知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当考虑GSS。PRNP基因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综合征 共济失调 痴呆 肮蛋白病 PRNP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