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位下盆底训练对男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1
作者 安迪 王建霞 +7 位作者 张帆 靖华芳 高轶 从惠玲 鞠彦合 胡春英 吴娟 廖利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2-1044,共3页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post-prostatectomy incontinence,PPI)是根治性前列腺术后会立即出现的疾病[1]。由于术后多伴有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给广大老年男性带来了烦恼[1]。影响SUI机制有3个因素,分别是尿道功能。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不同体位 前列腺术后 老年男性 盆底肌肌力 尿道功能 盆底训练
下载PDF
脊髓圆锥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下尿路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浩瑜 高轶 +5 位作者 吴娟 廖利民 靖华芳 张思雨 李东 韩春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 利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寻找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和膀胱活动低下(UAB)患者脊髓圆锥信号的异常。方法 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从北京博爱医院招募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23例(病例组)。所有患者行盆底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尿动力检查,... 目的 利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寻找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和膀胱活动低下(UAB)患者脊髓圆锥信号的异常。方法 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从北京博爱医院招募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23例(病例组)。所有患者行盆底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尿动力检查,根据患者尿动力灌注期膀胱收缩情况,将病例组分为UAB组和OAB组。同时招募健康受试者8例(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T_(10)~L_(5)脊髓MRI平扫+DTI序列扫描。通过DTI序列对比MRI平扫节段确定脊髓圆锥位置,提取圆锥中段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各项异性(RA)。结果 UAB组12例,OAB组11例。病例组盆底电生理检查均存在异常。盆底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UAB组与OAB组间骶反射弧神经传导有显著性差异(P=0.036)。DTI扫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ADC升高(t=2.185, P=0.037);UAB组FA降低(t=3.439, P=0.005),ADC显著升高(t=4.582, P <0.001)。结论 对于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DTI有助于寻找脊髓是否存在潜在的病变。FA和ADC是很有价值的脊髓圆锥损伤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活动低下 脊髓圆锥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靖华芳 廖利民 +3 位作者 付光 吴娟 鞠彦合 陈国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记录,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之间人口学资料(性别、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记录,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之间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脊髓损伤资料(损伤原因、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一般泌尿系统情况(膀胱管理方式、尿常规、尿培养、症状性泌尿系感染、B超、血肌酐)、影像尿动力学资料(膀胱顺应性、膀胱稳定性、膀胱感觉、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最大膀胱测压容积、相对安全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等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上尿路功能损害组与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脊髓损伤节段(χ2=8.840,P=0.031)、膀胱管理方式(χ2=11.362,P=0.045)、尿常规(χ2=17.983,P=0.000)、症状性泌尿系感染(χ2=64.472,P=0.000)、膀胱顺应性(χ2=6.531,P=0.011)、膀胱感觉(χ2=11.505,P=0.009)、最大膀胱测压容积(t=2.209,P=0.043)、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χ2=4.247,P=0.039)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管理方式(OR=1.114,P=0.006)、症状性泌尿系感染(OR=1.018,P=0.000)、膀胱顺应性(OR=1.588,P=0.040)、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OR=1.023,P=0.034)等指标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的关键因素。结论:症状性泌尿系感染、膀胱低顺应性、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及不合理的膀胱管理方式等是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泌尿道 排尿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丛惠伶 廖利民 +7 位作者 付光 查丽华 杨宇琦 王艺铮 李兴 吴娟 高轶 靖华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观察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DHI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赛洛多辛,试验组口服米拉贝隆和赛洛多辛,共... 目的观察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DHI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赛洛多辛,试验组口服米拉贝隆和赛洛多辛,共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排尿日记、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最终对照组18例,试验组19例完成随访。治疗后,对照组每日夜尿次数、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每日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每日尿急评分、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下降值、每次排尿量下降值、每日尿急评分下降值、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心率增快、排尿困难、血压升高、胃部不适、体位性低血压、逆行性射精等,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DHIC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赛洛多辛,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拉贝隆 赛洛多辛 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 药物联用 泌尿康复
下载PDF
膀胱变形指数评估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的初探 被引量:12
5
作者 史文博 廖利民 +2 位作者 万里 王越 靖华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8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形态变化与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关系,提出-膀胱变形指数作为评估的简单指标。方法回顾我院资料完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11例:脊髓损伤者56人,脊髓栓系等疾病者55例。按发现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和/或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形态变化与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关系,提出-膀胱变形指数作为评估的简单指标。方法回顾我院资料完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11例:脊髓损伤者56人,脊髓栓系等疾病者55例。按发现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和/或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作为上尿路功能损害诊断指标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上尿路损害组膀胱变形指数>50%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尿路损害组。结论膀胱变形指数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功能损害的进展监测、术前评估和术后疗效评定的较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变形指数 神经源性膀胱 上尿路 损害 评估
下载PDF
脊髓发育不良患者尿路功能障碍特征及手术疗效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朝霞 廖利民 +3 位作者 陈国庆 张芝华 靖华芳 李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数是否与... 目的: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数是否与上尿路损毁有关进行研究。然后,从中筛选出曾行膀胱扩大术的37例患者,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肾功能(以血肌酐值代表)、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来评估膀胱扩大术的疗效。结果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79.3%)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01,OR =2.802,95% CI:1.510~5.199)。膀胱扩大术不仅能改善膀胱顺应性(P =0.000),还能增大膀胱容量(P =0.000)、降低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0.008),进而改善肾功能(P =0.000)、肾积水(94.2%)、输尿管扩张(94.0%)和膀胱输尿管反流(94.1%)。结论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膀胱扩大术能阻止、甚至改善或逆转上尿路损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发育不良 尿路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 尿动力 膀胱扩大术
下载PDF
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付光 吴娟 +3 位作者 李东 鞠彦合 靖华芳 廖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337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入院前膀胱管理方式:膀胱造瘘47例,留置尿管定期更换51例,叩击排尿29例,腹压排尿31例,应用外部集尿... 目的:探讨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337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入院前膀胱管理方式:膀胱造瘘47例,留置尿管定期更换51例,叩击排尿29例,腹压排尿31例,应用外部集尿器35例,间歇导尿144例。对所有患者行泌尿系B超检查,同时行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共有128例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其中膀胱造瘘32例,留置尿管定期更换34例,叩击排尿19例,腹压排尿11例,应用外部集尿器20例,间歇导尿12例。间歇导尿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最低,与其他方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8例患者中120例同时存在泌尿系感染,影像尿动力学均存在异常。结论: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间歇导尿可明显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感染 影像尿动力学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对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栗亮 廖利民 +3 位作者 吴娟 靖华芳 高轶 王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试验组(n=9)。两组均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4 mg/d,共12周,试验组行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后行尿动...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试验组(n=9)。两组均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4 mg/d,共12周,试验组行盆底肌训练。治疗前后行尿动力检查,采用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量表、膀胱状况感知评分量表的差异,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尿动力指标和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3.674,|Z|>2.646,P<0.05)。试验组最大膀胱容量、逼尿肌首次收缩压力容积、逼尿肌漏尿点压力、逼尿肌最大收缩压力和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t|>2.194,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盆底肌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过度活动 盆底肌训练 康复
下载PDF
呼吸与骨盆外肌群收缩对凯格尔运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聪 吴娟 +3 位作者 黄秋晨 高轶 靖华芳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0-965,共6页
目的 研究不同呼吸和骨盆外肌群收缩对凯格尔运动训练盆底肌效果的影响。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健康女性20例依次行单纯凯格尔运动,并分别在呼气、吸气时,及骨盆外肌群(腹横肌、髋内收肌群、髋外旋肌群)不同强度收缩时行凯格尔运... 目的 研究不同呼吸和骨盆外肌群收缩对凯格尔运动训练盆底肌效果的影响。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健康女性20例依次行单纯凯格尔运动,并分别在呼气、吸气时,及骨盆外肌群(腹横肌、髋内收肌群、髋外旋肌群)不同强度收缩时行凯格尔运动,超声测量膀胱底上移最大距离。结果 与单纯凯格尔运动相比,呼气时或腹横肌收缩时行凯格尔运动,膀胱底上移距离更大(P <0.05)。结论 呼气结合凯格尔运动和腹横肌收缩结合凯格尔运动,对盆底肌的锻炼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格尔运动 呼吸 盆底肌 骨盆外肌群
下载PDF
肠道综合物理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亚楠 吴娟 +6 位作者 栗亮 陈聪 靖华芳 高轶 韩向华 王越 廖利民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2期732-736,共5页
目的: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观察肠道综合物理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A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进行肠道运动疗法治... 目的: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观察肠道综合物理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A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进行肠道运动疗法治疗,C组进行肠道综合物理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肠道运动疗法)的治疗,治疗前后比较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分量表、Wexner便秘评分量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PAC-QOL)、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PAC-SYM)、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肛门直肠测压等指标,分析评估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组的NBD、Wexner便秘,PAC-QOL及PAC-SY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肛门收缩压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1),直肠容量感觉阈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肛门静息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各项量表评分、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均较A、B组有明显减少(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测压各项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均可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便秘症状,肠道综合物理疗法比单独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肠道运动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便秘的改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便秘 生物反馈电刺激 肠道运动疗法 肠道综合物理疗法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高危因素分析:128例报道
11
作者 付光 靖华芳 +5 位作者 吴娟 李东 鞠彦合 梁文立 熊宗胜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2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脊髓损伤后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128例患者中,膀胱造瘘32例,留置尿管定期更换34例,间歇导尿12例,叩击排尿19例,腹压排尿11例...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脊髓损伤后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128例患者中,膀胱造瘘32例,留置尿管定期更换34例,间歇导尿12例,叩击排尿19例,腹压排尿11例,间断尿失禁应用外部集尿器20例。128例患者中120例存在泌尿系感染,11例血钙升高。影像尿动力学提示逼尿肌无反射39例,逼尿肌过度活动63例,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41例,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11例,尿道外括约肌过度活动27例,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11例。部分患者同时存在数种上述病理生理状况。结论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脊髓损伤后下尿路感染、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等下尿路功能障碍、长期留置尿管和膀胱造瘘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钙代谢异常可能是诱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结石 泌尿系感染 影像尿动力学
下载PDF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12 位作者 付光 熊宗胜 鞠彦合 陈国庆 李兴 查丽华 丛惠伶 王祎明 吴娟 李东 韩春生 靖华芳 高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9-664,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02年4月至2022年4月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4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例;年龄19~80岁,平均45.6岁;患者病程8个月至3... 目的探讨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02年4月至2022年4月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4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例;年龄19~80岁,平均45.6岁;患者病程8个月至33年。其中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24例,神经源性尿失禁9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13例。术前每日尿垫使用量(3.5±1.0)片,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视觉模拟症状(VAS)评分(7.1±1.2)分。46例均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其中20例植入术前行药物治疗或尿路相关手术(口服抗胆碱能药物5例,尿道狭窄切开术2例,括约肌切开术3例,尿道扩张术5例,尿道结石碎石术1例,肠道膀胱扩大术4例)。45例男性中25例经会阴入路,20例经阴囊入路;1例女性采用经腹入路。根据术中测量球部尿道周径选择袖套,其中男性16例袖套周径为4.5 cm,29例为4.0 cm;1例女性患者袖套周径为8 cm。随访手术长期疗效,观察患者术后控尿情况(社交控尿定义为每日使用尿垫≤1片,完全干燥定义为无需使用尿垫),装置使用状态及并发症。对比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9年,平均7.1年。截至末次随访,32例(69.6%)仍正常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3例(6.5%)行1次修复手术植入新装置后可维持控尿,11例(23.9%)因术后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35例(76.1%)达到社交控尿,其中16例(34.8%)达到完全干燥。术后患者尿垫使用量为(1.2±0.6)片/日,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VAS评分为(2.6±1.9)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5/46),其中感染4例,局部侵蚀5例,机械故障3例,排尿困难2例,尿道萎缩1例。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神经源性尿失禁、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术后社交控尿率[75.0%(18/24)与66.7%(6/9)与84.6%(11/13)]、并发症发生率[37.5%(9/24)与33.3%(3/9)与23.1%(3/13)]及装置修复手术率[37.5%(9/24)与33.3%(3/9)与15.4%(2/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入路患者与经阴囊入路患者,术后完全干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25)与40%(8/20),P=0.76],术后装置使用无故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5/25)与80%(16/20),P=0.20]。袖套周径为4.5cm与4.0cm患者的术后社交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12/16)与65.5%(19/29),P=0.74]。结论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为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治疗方式。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术后控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人工尿道括约肌 控尿率 并发症 疗效
原文传递
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上/下尿路功能障碍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13
作者 廖利民 罗润天 +12 位作者 周忠涵 付光 陈国庆 张帆 李兴 熊宗胜 鞠彦合 丛惠玲 王祎明 查丽华 吴娟 高轶 靖华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1-658,共8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AUEC)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AUEC的262例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男193例,女69例;中位年龄24(4,67)岁,中位病程12.0(0.2,56.0)年,患者... 目的探讨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AUEC)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AUEC的262例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男193例,女69例;中位年龄24(4,67)岁,中位病程12.0(0.2,56.0)年,患者术前肌酐91.5(68.1,140.0)μmol/L。320根输尿管存在高等级上尿路扩张积水(UUTD);216根输尿管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其中14根输尿管为低压反流;低等级VUR输尿管为22根(10.19%),高等级VUR输尿管为194根(89.81%)。术前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示最大膀胱容量为102(47,209)ml,最大逼尿肌压力为33.0(15.5,50.5)cmH_(2)O(1cmH_(2)O=0.098kPa),膀胱顺应性为6.4(3.0,12.3)ml/cmH_(2)O。所有患者均行AUEC。手术方法:截取一段乙状结肠,将乙状结肠沿对系膜缘剖开,按“去管化”原则折叠缝合成“U”或“S”形的肠补片,同时行输尿管成形和再植,再将肠补片与剖开的膀胱瓣吻合形成扩大的新膀胱。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最大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输尿管反流和上尿路扩张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7.4(4,151)个月。术后1~3个月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分别增加至术前的303.9%和189.9%,最大逼尿肌压力降低至术前的63.6%;术后6~10年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增加,分别为术前的490.2%和627.9%,最大逼尿肌压力降低至术前的25.8%。术后UUTD患者显著减少,术后1~3个月高等级UUTD为116根(116/398,29.2%),术后4~6个月为51根(51/274,18.6%),术后6~10年为4根(4/76,5.3%),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术后VUR持续缓解,术后1~3个月393根(393/402,97.8%)输尿管无VUR,术后6~10年73根(73/76,96.1%)输尿管无VUR,无VUR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术前(P<0.001)。患者术后1~3个月肌酐下降至79.0(65.0,128.2)μmol/L,较术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点肌酐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代谢性酸中毒26例(9.9%),膀胱输尿管吻合口狭窄15例(5.7%),反复尿路感染16例(6.1%),尿路结石20例(7.6%),需手术干预的肠梗阻8例(3.1%)等,均经治疗后好转。结论AUEC治疗高等级、伴抗反流机制受损的VUR,以及高等级、伴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梗阻的UUTD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该术式可以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和顺应性,重建抗反流机制,解除上尿路梗阻,在充分保护残留肾功能、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功能障碍 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 输尿管再植 疗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训练治疗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14
作者 安迪 王建霞 +4 位作者 张帆 靖华芳 高轶 从惠玲 廖利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训练治疗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卡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人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除外不能完成或拒绝本次试验者、有其他泌尿系统病史者、中枢...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训练治疗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卡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人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除外不能完成或拒绝本次试验者、有其他泌尿系统病史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凯格尔训练组(A组),进行收缩肛门训练,每次收缩5s,每次收缩间隔休息2s;生物反馈结合凯格尔训练组(B组),进行生物反馈结合收缩肛门训练;生物反馈结合普拉提组(C组),进行生物反馈结合普拉提训练。B组和C组生物反馈治疗时,患者取右侧卧位,将直肠探头表面电极插人肛门,参考电极固定于右侧大腿的内收肌处。嘱患者尽可能用力收缩肛门挤压电极,使收缩肛门产生的肌电信号与电脑屏幕上的肌电信号同步。在生物反馈治疗的电刺激阶段,采用电流强度30~50Hz、脉宽300μus的菱形波,电刺激强度以可见到肌肉的细微收缩为准。3组的训练时间均为每日训练45min,共训练8周,每周末记录1h尿垫试验、每日尿失禁次数、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CIQ-SF)、牛津评分量表评分,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的差异和组间差异,记录4种评价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时间点。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身高、体重、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术后至开始训练的时间、手术方式、术中是否保留神经束、Gleason评分、1h尿垫试验、尿失禁次数、ICIQ-SF和牛津等级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治疗后的1h尿垫试验结果分别为(37.4±7.2)、(22.2±4.7)、(18.3±2.4)g,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与治疗前[(57.0±8.3)、(58.6±8.6)、(56.5±9.2)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治疗后的尿失禁次数分别为(4.6±0.7)、(3.4±0.6)、(3.0±0.8)次,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与治疗前[(7.6±0.9)、(7.3±1.0)、(7.3±1.0)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治疗后ICIQ-SF分别为12(11,14)、8(7,9)6(5,8)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与治疗前[17(16,18)、16(16,18)、17(16,1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治疗后牛津等级量表评分分别为3(3,3)、4(3,4)、4(4,4)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与治疗前[2(1,2)、1(1,2)、2(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反馈结合凯格尔训练和生物反馈结合普拉提训练均可改善男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控能力、盆底肌力,可以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 盆底训练 凯格尔训练 生物反馈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