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枝莲提取物抗人舌鳞癌SAS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静广平 焦晓辉 +3 位作者 王学勇 高钟秀子 杜玉滨 郑金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观察半枝莲提取的总黄酮(ESB)在体外对人舌鳞癌SAS细胞超微结构和增殖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0.1mg/mL,0.5mg/mL,2.5mg/mL和10.0mg/mLESB分别作用于SAS细胞24~72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透射... 目的:观察半枝莲提取的总黄酮(ESB)在体外对人舌鳞癌SAS细胞超微结构和增殖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0.1mg/mL,0.5mg/mL,2.5mg/mL和10.0mg/mLESB分别作用于SAS细胞24~72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P-V两步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用药前后表达变化。结果:ESB在体外对人舌鳞癌SAS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时效及量效关系;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凋亡细胞,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形态变化与ESB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用药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减弱,Bax,Caspase-3表达增强。结论:ESB可影响舌癌细胞的超微结构,降低细胞的增殖力从而抑制舌鳞癌SAS细胞过度生长;ESB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总黄酮 舌癌 SAS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BCL3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静广平 焦晓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因子-3(B-cellleukemia/lymphoma3,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 aseChainReaction,PCR)和聚丙烯...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因子-3(B-cellleukemia/lymphoma3,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 aseChainReaction,PCR)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Denaturing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PAGE)技术,以10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124名NSCL/P患者进行研究,分析BCL3基因多态性。结果:检测出BCL3的3种等位基因,全部基因型都是杂合子。患病组与对照组两者比较(X2 =3. 039,df=2,P>0. 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单纯唇裂与单纯腭裂相比较(X2 =10. 621,df=2,P<0. 05 ),有家族史者与无家族史者相比较(X2 =7. 307,df=2,P<0. 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单纯唇裂组与唇裂并发腭裂组比较(X2 =0. 643,df=2,P>0. 05),单纯腭裂组与唇裂并发腭裂组比较(X2 =0. 017,df=2,P>0. 05),单侧唇裂并发腭裂组与双侧唇裂并发腭裂组比较(X2 =0. 840,df=2,P>0. 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NSCL/P的发生无相关性;BCL3基因多态性与唇腭裂严重程度无相关性;BCL3等位基因频率在单纯唇裂与单纯腭裂患者中不同;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NSCL/P家族史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遗传学 B细胞淋巴因子-3 多态性
下载PDF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静广平 吕克文 +1 位作者 汲婷婷 赵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83-684,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32例患者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对腓骨肌瓣进行塑形,重建钛板固定,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结果:31例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获得成功,1例失败。结论:游离腓骨... 目的:总结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32例患者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对腓骨肌瓣进行塑形,重建钛板固定,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结果:31例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获得成功,1例失败。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皮)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家族性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基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静广平 焦晓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6-218,共3页
关键词 家族性非综合征性唇裂 腭裂 基因位点 分子生物学 遗传因素 先天畸形
下载PDF
野黄芩素协同ABT-737抗头颈鳞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静广平 吕克文 +1 位作者 张晗 吕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研究野黄芩素协同ABT-737在体外对人头颈鳞癌HN3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野黄芩素协同ABT-737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 目的:研究野黄芩素协同ABT-737在体外对人头颈鳞癌HN3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野黄芩素协同ABT-737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利用SiRNA技术沉默基因表达。结果:野黄芩素协同ABT-737在体外对人头颈鳞癌HN30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两者可协同诱导HN30细胞凋亡;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上调Bax表达;SiRNA抑制Mcl-1表达可以显著增强野黄芩素和ABT-737协同诱导HN30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野黄芩素在体外可以协同ABT-737诱导人头颈鳞癌HN30细胞凋亡,野黄芩素下调Mcl-1蛋白的表达,抑制Mcl-1对ABT-737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是两者协同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素 ABT-737 头颈鳞癌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颈部胸腺异位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静广平 吕克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颈部异位胸腺 胸腺异位 发育时期 组织残留 胸腺组织 前纵隔 内胚层 腹侧
下载PDF
BCL3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静广平 焦晓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因子-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裂及腭裂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技术,以10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50名单纯唇裂及50名单纯腭裂患者进行研究,分析BCL3基因多态性。结果:...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因子-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裂及腭裂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技术,以10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50名单纯唇裂及50名单纯腭裂患者进行研究,分析BCL3基因多态性。结果:检测出BCL3的3种等位基因,全部基因型都是杂合子。患病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3.829,df=2,P<0.01),单纯唇裂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459,df=2,P>0.05)。单纯性腭裂组与对照组比较(χ2=23.225,df=2,P<0.01)。单纯唇裂组与单纯腭裂组比较(χ2=8.392,df=2,P<0.05)。结论:BCL3基因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单纯性腭裂的发生有相关性,而与非综合征性单纯唇裂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遗传学 B细胞淋巴因子-3 多态性
下载PDF
10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8
作者 静广平 +1 位作者 胡腾龙 吕克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6例,女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分别进行超声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6例,女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分别进行超声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术前行Matas试验2例,7例颈动脉体瘤被单纯剥离切除,2例行包括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人工血管重建颈内动脉。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舌下神经受累,1例交感神经受累,2例迷走神经受累,3个月后症状完全恢复。无偏瘫和死亡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完善检查和准备非常重要,CTA在诊断中具有良好作用。较小的肿瘤可以完整剥除;与颈外动脉包绕紧密的一并切除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包绕紧密难以剥离的可以行人工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影像学检查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与BCL3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静广平 焦晓辉 贾丛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07-309,共3页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B细胞淋巴瘤因子3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翔宇 何丽娜 +3 位作者 吕克文 胡腾龙 宋涛 静广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检测三氧化二砷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体内、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采用黏附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CAL-27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体内... 目的检测三氧化二砷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体内、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采用黏附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CAL-27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体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裸鼠移植瘤中CD4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三氧化二砷作用后,实验组CAL-27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骨架微丝解聚,微管结构模糊、紊乱,MMP-2和MMP-9的表达下降;三氧化二砷降低了裸鼠移植瘤中CD44、MMP-2和MMP-9的表达。结论低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可降低人舌鳞癌细胞CAL-27细胞黏附能力,改变细胞骨架排列,下调CD44、MMP-2和MMP-9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人舌鳞癌细胞CAL-27 侵袭
下载PDF
鳃裂癌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成君 静广平 +1 位作者 曹树文 马洪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85-185,共1页
鳃裂癌是极少见的来源于胚胎鳃裂残余所形成的恶性肿瘤.现将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鳃裂癌 治疗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HER-2/neu和COX-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静广平 +2 位作者 宋涛 孙翔宇 吕克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检测HER-2/neu和COX-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SACC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HER-2/neu和COX-2在42例正常的涎腺组织和42例SACC组织的表达情况... 目的:检测HER-2/neu和COX-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SACC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HER-2/neu和COX-2在42例正常的涎腺组织和42例SACC组织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CC中HER-2/neu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20/42)和64.3%(27/42)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SACC中它们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01,R=0.611)。HER-2/neu的阳性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SACC中存在差异(P<0.05)与临床TNM无关,COX-2高表达与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ER-2/neu和COX-2表达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HER-2/neu和COX-2的表达与SACC的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HER-2/neu和COX-2可能会成为SACC的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HER-2 NEU COX-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清玻连蛋白在口腔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兵 胡腾龙 +4 位作者 静广平 于洋 钟克涛 王海涛 俞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测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血清玻连蛋白(vitronectin,VT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状上皮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2016年8月~2017... 目的:观测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血清玻连蛋白(vitronectin,VT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状上皮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2016年8月~2017年5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患者26人,有淋巴结转移者18人,口腔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8人,健康人群20人血清VTN表达情况,通过方差分析及LSD法检验各组血清中VTN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VTN A值为(36849.10±1127.3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2518.12±1301.25),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9459.28±629.58)(P<0.001),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口腔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VTN A值为(36725.50±1484.4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检测无淋巴结转移OSCC患者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的血清VTN表达情况:高分化鳞癌患者血清VTNA值为(59009.13±145.75),高于中分化者(39468.82±1135.61),高于低分化者(22437.00±1286.38)(P<0.001),3组间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玻连蛋白(VTN)与口腔鳞状上皮癌(OSCC)的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测定血清VTN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口腔鳞状上皮癌(OSCC)的诊断和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连蛋白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 蛋白印迹法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外泌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杰 杨麒麟 +4 位作者 孙翔宇 孙誉铭 麻响 陈东 静广平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98-403,共6页
目的研究人牙髓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hDPSCs-exo)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6~28岁患者因阻生或正畸拔除的牙髓组织,通... 目的研究人牙髓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hDPSCs-exo)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6~28岁患者因阻生或正畸拔除的牙髓组织,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hDPSCs-exo,不同浓度hDPSCs-exo处理CAL-27细胞,通过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CAL-2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仅80μg/mL hDPSCs-exo组在第5d对CAL-27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其余各浓度组均没有显著影响;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20、60、80μg/mL组可以显著地促进CAL-27细胞的迁移(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hDPSCs-exo处理后,CAL-27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hDPSCs-exo高浓度时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适宜浓度能显著促进CAL-27细胞的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外泌体 口腔鳞状细胞癌 PI3K/AKT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14例髁状突骨折的治疗体会
15
作者 邱明 静广平 杨丽华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保守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Anxa2,Stat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洋 顾玉州 +4 位作者 刘俊 田兵 郝嫣汝 静广平 胡腾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7期3249-3252,共4页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和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石蜡标本80例为实验组,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xa2和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和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石蜡标本80例为实验组,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xa2和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并进行结果判定,采用x2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表达差异性及其相关性。结果:Anxa2、Stat3在病例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65/80)、87.5%(70/80),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率,25.0%(5/20)、30.0%(6/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xa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nxa2和Stat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1)。结论:Anxa2、Stat3在OSCC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且二者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xa2 STAT3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HER-2/neu及β-caten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克文 静广平 +2 位作者 金宝忠 王德明 赛音乌力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9期530-532,共3页
目的:研究HER-2/neu及β-catenin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粘液表皮样癌及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HER-2/neu及β-catenin的表达。结果:粘液表皮样癌中HER-2/ne... 目的:研究HER-2/neu及β-catenin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粘液表皮样癌及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HER-2/neu及β-catenin的表达。结果:粘液表皮样癌中HER-2/neu和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5%(29/42)和35.71%(15/42)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ER-2/neu和β-catenin的阳性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粘液表皮样癌中存有差异(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HER-2/neu及β-catenin的表达与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β-catenin与肿瘤转移明显相关,它们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癌 HER-2/NEU Β-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SRSF1和Surviv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晴 静广平 +4 位作者 顾玉洲 钟克涛 王海涛 田兵 胡腾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3期490-493,543,共5页
目的:研究人丝氨酸/精氨酸富有剪接因子1(SRSF1)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NOM)中的表达,探究两因子在OSCC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因子在60例OSCC组织、20... 目的:研究人丝氨酸/精氨酸富有剪接因子1(SRSF1)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NOM)中的表达,探究两因子在OSCC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因子在60例OSCC组织、20例NOM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相关的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NOM中SRSF1和Survivin低表达,在OSCC组织中均高表达,比例分别为68.3%和60%。SRSF1和Survivin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以及临床分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在OSCC组织中二者之间表达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r=0.541,P<0.05)。结论:SRSF1和Survivin在OSCC中均高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F1 SURVIVIN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B7-H1和B7-H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海涛 静广平 +3 位作者 田兵 俞晴 钟克涛 胡腾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9期3623-3627,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B7-H1和B7-H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为OSCC的临床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及预防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7-H1及B7-H4在60例OSCC及20例非肿瘤患者正常...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B7-H1和B7-H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为OSCC的临床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及预防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7-H1及B7-H4在60例OSCC及20例非肿瘤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NOM)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B7-H1在OSC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在NOM组织中表达(29例,48.3%v4例,20%,x^2=4.969,P<0.05);B7-H4在OSCC组织中表达亦显著高于在NOM组织中表达(31例,51.7%v5例,25%,x^2=4.310,P<0.05)。B7-H1与B7-H4在OSCC组织的表达都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大小等无关。OSCC组织中B7-H1和B7-H4的高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性(x^2=5.613 P<0.05),60例组织中B7-H1和B7-H4共表达现象有11例(18.3%),NOM中未发现两者共表达现象。结论:B7-H1和B7-H4过表达与OSCC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以作为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B7-H1 B7-H4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CXXC4、EZH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克涛 静广平 +3 位作者 田兵 俞晴 王海涛 胡腾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4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CXXC指蛋白4(CXXC finger protein 4,CXXC4)与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OSCC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CXXC指蛋白4(CXXC finger protein 4,CXXC4)与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OSCC的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及预防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XXC4蛋白及EZH2蛋白在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0例非肿瘤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XXC4蛋白的表达率为35.0%(21/60),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60.0%(12/20)(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EZH2蛋白的表达率为70.0%(42/60),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25%(5/20)(P<0.05)。CXXC4蛋白与EZH2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大小等无关。CXXC4蛋白与EZH2蛋白在OSCC中表达呈负相关(r=-0.511,P<0.001)。结论:CXXC4蛋白的表达下调或缺失以及EZH2蛋白的表达上调或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CXXC4 EZH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