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一体化进程下西北干旱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靳亦冰 王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5,共4页
以西北干旱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宏观背景,分析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对该地区村庄建设和生土民居的影响,以及大量生土民居被废弃的内在原因。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生土民居改造、更新的设计实践,提出生土民居的营建策略,以期探... 以西北干旱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宏观背景,分析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对该地区村庄建设和生土民居的影响,以及大量生土民居被废弃的内在原因。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生土民居改造、更新的设计实践,提出生土民居的营建策略,以期探索西北干旱区生土民居营建的适宜之路,使这一广大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生土民居 本土营建智慧
下载PDF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靳亦冰 马健 王军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10期86-87,共2页
甘肃陇东地区普遍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生土民居建筑——窑房,此类生土民居采用夯土墙、土坯拱顶外贴砖等传统建筑的营造材料及技术,且具有冬暖夏凉、环保节能、因地制宜、造价低廉的多种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绿色生态建筑。但是在今天,由于经... 甘肃陇东地区普遍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生土民居建筑——窑房,此类生土民居采用夯土墙、土坯拱顶外贴砖等传统建筑的营造材料及技术,且具有冬暖夏凉、环保节能、因地制宜、造价低廉的多种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绿色生态建筑。但是在今天,由于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盲目求新攀比的心态,使这种生土建筑处于停滞不前甚至遭到废弃。本文即以该地区农村典型生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与建筑的关系入手,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探索新型生土民居建筑聚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 资源承载力 绿色建筑 技术营建
下载PDF
古城工业遗产活化更新模式探析——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全建彪访谈 被引量:2
3
作者 靳亦冰 王嘉萌 +1 位作者 贾梦婷 令宜凡 《新建筑》 2016年第3期35-41,共7页
随着社会变迁与产业转型,许多城市遗留下大量的老工业区。这些重要的历史记录仪面临着活化和复兴。如何正确再利用、活化与更新,找到适合不同背景下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等问题,也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为此,采访了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 随着社会变迁与产业转型,许多城市遗留下大量的老工业区。这些重要的历史记录仪面临着活化和复兴。如何正确再利用、活化与更新,找到适合不同背景下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等问题,也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为此,采访了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发起人全建彪先生。"老钢厂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相关经验,并借此展示了位于古城西安的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区的蝶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老钢厂”模式 活化更新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地震灾后绿色乡村营建策略研究——以陕南汉中骆家嘴村灾后重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靳亦冰 王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8-142,共5页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陕西省南部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宁强县和略阳县,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社会各界的支援,灾后村庄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何在灾后全方位地营建乡村社区,并充分体现其地域特色,也是一次...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陕西省南部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宁强县和略阳县,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社会各界的支援,灾后村庄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何在灾后全方位地营建乡村社区,并充分体现其地域特色,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地震灾后重建,不仅要考虑房屋建筑等生活空间的营建,还应统筹和规划考虑农村主导产业的生产恢复与技术提升,更新产业结构,以及建设新的循环农业模式。为此针对陕南地震灾后乡村现状,选取宁强县受灾最严重的广坪镇骆家嘴村为例,提出应结合该地区地域特点、产业结构和农村社会发展现状,从村庄规划及建设发展模式开发与新型民居示范等方面营建绿色乡村社区,探索灾后绿色乡村营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绿色乡村 营建策略
下载PDF
西部绿色人居环境的推进者——刘加平院士访谈 被引量:2
5
作者 靳亦冰 党瑞 魏友漫 《新建筑》 2013年第3期52-58,共7页
记录了《新建筑》特约编辑对刘加平院士的访谈。刘加平院士讲述了自己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历程、研究方法,以及对未来绿色建筑发展方向的展望。访谈介绍了刘加平院士在对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心得感... 记录了《新建筑》特约编辑对刘加平院士的访谈。刘加平院士讲述了自己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历程、研究方法,以及对未来绿色建筑发展方向的展望。访谈介绍了刘加平院士在对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心得感悟,并讲述了刘院士对绿色建筑发展中新问题的看法,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绿色建筑 模式
下载PDF
乡村大家谈:经济·生态·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靳亦冰 钱利 +2 位作者 房琳栋 康渊 刘小虎 《新建筑》 2015年第1期49-55,共7页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的发展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乡村面临着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作出抉择,特邀来自不同领域的26位作者进行笔谈,作者们给出了不同视角、不同领域的回应,并进一步探讨了...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的发展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乡村面临着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作出抉择,特邀来自不同领域的26位作者进行笔谈,作者们给出了不同视角、不同领域的回应,并进一步探讨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经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乡土文化传承
下载PDF
陕北旱作农业区传统村落发展模式与民居营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靳亦冰 王军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8期90-92,共3页
陕北旱作农业区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植被稀疏、土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相对贫困,人居环境条件差,人居矛盾不断加剧。要想提高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发展该地区的旱作农业经济,必须首先从根... 陕北旱作农业区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植被稀疏、土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相对贫困,人居环境条件差,人居矛盾不断加剧。要想提高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发展该地区的旱作农业经济,必须首先从根本改善该地区的人居环境,传统的居住模式是否适宜现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民居改造与更新是否应该充分体现其地域性,种种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本文即以陕北延安市安塞县传统村落发展与民居营建为例,探索旱作农业区的村落发展与民居营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区 村落 发展模式 民居营建
下载PDF
拓扑学视角下三江源地区玛可河流域藏族碉房演进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靳亦冰 张鹏飞 《新建筑》 2019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三江源地区玛可河流域传统藏族民居以石砌碉房为主,多为2~3层,外墙墙体收分明显,功能分区明确,地域特征突出。将拓扑学作为一种深层思维方法,以青藏高原地区藏族生产生活水平发展变化、建造技术的进步、不同建筑类型体系的影响与渗透... 三江源地区玛可河流域传统藏族民居以石砌碉房为主,多为2~3层,外墙墙体收分明显,功能分区明确,地域特征突出。将拓扑学作为一种深层思维方法,以青藏高原地区藏族生产生活水平发展变化、建造技术的进步、不同建筑类型体系的影响与渗透作为该流域碉房民居动态演进的动力,提取碉房民居演进过程六个不同阶层的拓扑结构。利用图示语言展示碉房的演进发展脉络及其影响机制,解读玛可河流域藏族碉房的深层拓扑结构与聚落拓扑群的形成机制,以此启发玛可河流域碉房聚落的更新营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拓扑群 藏族碉房 演进 玛可河流域
下载PDF
青海丝路河南道古城村落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靳亦冰 栗思敏 《新建筑》 2020年第6期142-147,共6页
丝路沿线古城受自身条件与外界因素的多重影响,有城镇、遗址、村落三种发展演变模式。“古城村落”特指由古城发展演变而成的村落,它既没有经过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城镇,也没有随着制度变革成为遗址,而是依托城内居民繁衍逐渐发展成为村落... 丝路沿线古城受自身条件与外界因素的多重影响,有城镇、遗址、村落三种发展演变模式。“古城村落”特指由古城发展演变而成的村落,它既没有经过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城镇,也没有随着制度变革成为遗址,而是依托城内居民繁衍逐渐发展成为村落。文章选取青海道三大干线之一河南道沿线古城村落为研究对象,以遗产价值(从价值认知到价值承载)为导向,探究在社会发展、职能转变的背景下,从古城到村落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重点解析体现历史变迁的结构演变、体现非遗传承的文化空间、体现军事价值的防御空间和体现艺术价值的山水格局,并提取空间格局基因,重塑古城村落价值,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河南道 古城村落 空间格局 价值承载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通天河流域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亦冰 罗宝坤 +1 位作者 王军 尼玛 《古建园林技术》 2019年第2期70-74,共5页
本文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通天河流域的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比较分析,从该流域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深入挖掘该地区传统藏族聚落的生存基因,并揭示了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正面... 本文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通天河流域的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比较分析,从该流域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深入挖掘该地区传统藏族聚落的生存基因,并揭示了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正面临的损毁、老化、变异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安全、聚落转型、文化传承三个视角下的通天河流域藏族聚落的规划建设策略,为该地区藏族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河流域 通天河流域 藏族聚落 生存基因 聚落选址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建筑符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亦冰 胡梦童 王军 《中外建筑》 2022年第6期34-41,共8页
陕北黄土高原窑洞区是中国六大窑洞区之一,此区域地形千沟万壑,气候干旱少雨,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历史民俗,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窑洞建筑及其符号特征。窑洞建筑符号是传递区域文化内涵最直... 陕北黄土高原窑洞区是中国六大窑洞区之一,此区域地形千沟万壑,气候干旱少雨,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历史民俗,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窑洞建筑及其符号特征。窑洞建筑符号是传递区域文化内涵最直观的名片。以建筑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3个类型,解读陕西窑洞区的窑洞建筑符号特征,试图探索窑洞建筑符号对区域文化内涵的展示与传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窑洞区 窑洞 建筑符号 区域文化内涵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导向下西北地区乡村转型研究
12
作者 靳亦冰 李钰 +1 位作者 王军 金明 《新建筑》 2015年第1期38-41,共4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和实施,西北地区的乡村发展已全面进入转型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负荷更重;原有聚落布局无法适应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乡村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更新与扩大,基础设施依旧匮乏;土地资源浪费、... 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和实施,西北地区的乡村发展已全面进入转型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负荷更重;原有聚落布局无法适应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乡村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更新与扩大,基础设施依旧匮乏;土地资源浪费、居住建筑群落模式有待改善等问题日益突出。以陕西乡村为例,根据地域特点和产业模式的不同特征,提出针对不同产业发展模式划分乡村聚落类型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适宜的乡村发展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西北地区 产业结构 乡村转型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解析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1 位作者 靳亦冰 乔柳 《新建筑》 201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自然气候环境与多元文化为背景,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应对自然环境所呈现出的地域共性与文化差异性,探寻民居生存智慧及本土建筑语言。结合河湟庄院新居设计实践,探索建立基于环境适应、技术适宜、多元一体的多... 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自然气候环境与多元文化为背景,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应对自然环境所呈现出的地域共性与文化差异性,探寻民居生存智慧及本土建筑语言。结合河湟庄院新居设计实践,探索建立基于环境适应、技术适宜、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地区传统民居更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 民居原型 营建智慧 庄廓 青海
下载PDF
基于CGA的建筑物程序化建模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在辉 马静 +1 位作者 许五弟 靳亦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年第6期17-20,24,共5页
CGA形状语法是一种新的模拟计算机图形的语言,能够程序化地产生高视觉效果和详细几何信息的建筑。它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广泛地用于电脑游戏和电影等的建筑物建模。清晰的等级规则可以让用户方便地指定建筑物之间的层次关系。CGA形状语法... CGA形状语法是一种新的模拟计算机图形的语言,能够程序化地产生高视觉效果和详细几何信息的建筑。它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广泛地用于电脑游戏和电影等的建筑物建模。清晰的等级规则可以让用户方便地指定建筑物之间的层次关系。CGA形状语法表明它能够有效地产生大规模的具有非常详细程度的城市,能够解决以前大规模模型建立过程中在任意方向和形状方面的详细程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A形状语法 程序化建模 建筑
下载PDF
乡村复兴探索——以台北市竹子湖地区乡村聚落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梦婷 靳亦冰 《华中建筑》 2018年第6期14-18,共5页
新型城镇化对乡村复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的物质转变之上乡村聚落需要的是多维度的空间提升。该文以台北市城郊农业观光聚落竹子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聚落空间在两次主要产业更迭中的空间重构。通过对不同时期产业、经济形态的分析,梳... 新型城镇化对乡村复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的物质转变之上乡村聚落需要的是多维度的空间提升。该文以台北市城郊农业观光聚落竹子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聚落空间在两次主要产业更迭中的空间重构。通过对不同时期产业、经济形态的分析,梳理其影响下产业、生活要素及其对应空间,并以空间重构模式的对比归纳,详解生活生产方式与聚落栖居空间的关系。通过对竹子湖聚落乡村转型发展经验与问题总结,对其聚落空间演进要素及规律进行剖析,试图以其空间重构中的特征与启示,为同类型的乡村聚落规划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乡村复兴 台北竹子湖 空间重构 观光农业产业
下载PDF
事件空间视角下的民居演化研究——以嘉绒藏族传统民居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军环 王纯 靳亦冰 《新建筑》 2022年第3期151-155,共5页
嘉绒藏族聚居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引生了该地区特有的各类事件,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制。文章从事件空间的视角出发,对传统民居形态的关注从“几何空间”转向“经验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事件中人的行为活动和体验感受对空间的... 嘉绒藏族聚居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引生了该地区特有的各类事件,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制。文章从事件空间的视角出发,对传统民居形态的关注从“几何空间”转向“经验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事件中人的行为活动和体验感受对空间的影响。以此分别对嘉绒藏族独特的围火空间、平面空间及垂直空间的演化进行梳理解读,剖析不同事件导向下的空间演化机制及其深层影响要素,并探寻发展变化中传承与延续的内核,为新时代的传统村落更新营建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事件空间 嘉绒藏族 传统民居 空间体验
下载PDF
青海撒拉族历史文化名村孟达大庄传统格局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军 肖琳琳 靳亦冰 《中国名城》 2017年第9期76-83,共8页
孟达大庄村位于青海省循化县,是唯一的撒拉族历史文化名村。村庄坐落于黄河边上,自然条件优越;村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孟达清真寺及独特的篱笆楼民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其选址特征、村落格局,并在分析村落现存... 孟达大庄村位于青海省循化县,是唯一的撒拉族历史文化名村。村庄坐落于黄河边上,自然条件优越;村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孟达清真寺及独特的篱笆楼民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其选址特征、村落格局,并在分析村落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村落格局的演变。其次,对村庄格局的组成单元——单体建筑的形制进行研究。最后,基于文化遗产传承的视角,提出村落传统格局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村 孟达大庄村 村落格局 文化遗产 保护措施
下载PDF
天水传统民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健 靳亦冰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9期88-89,共2页
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与关注,我们在保护有形的物质文化的同时必须关注无形的非物质文化。本文以天水的传统民居聚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深入分析了天水传统民居聚落的建筑形态、空间特色以及天水的非物质文化... 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与关注,我们在保护有形的物质文化的同时必须关注无形的非物质文化。本文以天水的传统民居聚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深入分析了天水传统民居聚落的建筑形态、空间特色以及天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保护现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就如何从物质与非物质层面进行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以期对天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延续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基于“自下而上”公众参与设计途径的聚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台北市宝藏岩聚落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梦婷 靳亦冰 《城市建筑》 2017年第23期72-74,共3页
研究"自下而上"公众参与设计途径下的城乡发展方式,可以为设计师主导下"自上而下"的乡村规划模式提供新思路。本文以"共生聚落"台北市宝藏岩历史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图解分析、理论研究相结合的... 研究"自下而上"公众参与设计途径下的城乡发展方式,可以为设计师主导下"自上而下"的乡村规划模式提供新思路。本文以"共生聚落"台北市宝藏岩历史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图解分析、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聚落形态中街巷、公共节点空间、建筑的特点。归纳总结出宝藏岩聚落空间形态在"自下而上"发展中具有的特点:分类整合破碎化聚落空间,多样群体下的公共空间呈现多样性特征,艺术创造统领聚落风貌。希望通过研究以逆向设计途径完成聚落重构问题,为同类型具有文化价值的聚落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下而上 公众参与 聚落空间形态 宝藏岩 图解分析
下载PDF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 新型庄廓院
20
作者 王军 钱利 +3 位作者 冯坚 商选平 靳亦冰 李钰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10期62-62,共1页
"新型庄廓院"占地面积320m^2,建筑面积313m^2,建筑层数2层,院落外封内敞,面宽16.2m、进深20.5m。房屋呈内向型空间,坐北朝南,坚持节地原则,建于坡地。色彩为土黄色,屋顶为平屋顶,庭院轻钢加阳光板,室内外装饰延续传统河湟庄院特征。... "新型庄廓院"占地面积320m^2,建筑面积313m^2,建筑层数2层,院落外封内敞,面宽16.2m、进深20.5m。房屋呈内向型空间,坐北朝南,坚持节地原则,建于坡地。色彩为土黄色,屋顶为平屋顶,庭院轻钢加阳光板,室内外装饰延续传统河湟庄院特征。承重结构为钢架结合夯土墙的"土钢"结构,外墙为夯土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源县 西宁市 青海省 藏族 承重结构 室内外装饰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