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相关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靳光娴 张昭才 +1 位作者 孙卓祥 金艳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对经影像及甲胎蛋白阳性诊断确诊的58例肝癌患者,采用PCR和ELISA技术,分别进行了HBVDNA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肝癌患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为94... 目的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对经影像及甲胎蛋白阳性诊断确诊的58例肝癌患者,采用PCR和ELISA技术,分别进行了HBVDNA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肝癌患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为9482%,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占2241%。HBVDNA检测8例全部阳性;HBsAg、抗-HBe阳性组占5517%,HBVDNA检测15例,7例阳性,阳性率为4666%。其他各组均低于70%。结论认为肝癌的发生与HBV感染紧密相关,尽管肝癌发生后HBV复制受到抑制,但在HBsAg、HBeAg同时存在情况下HBV复制依然活跃,当抗-HBe标志物阳性时,肝癌的发生率最高(5517%),这可能与HBVC区变异株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标志物 检测
下载PDF
小儿支气管肺炎免疫功能和自由基的测定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靳光娴 苏昕 张雷家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3-33,共1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自由基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7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 30例正常对照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T细胞亚群及血清SOD、丙二醛 (MD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肺炎患儿红细胞免功能降...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自由基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7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 30例正常对照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T细胞亚群及血清SOD、丙二醛 (MD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肺炎患儿红细胞免功能降低 ,同时伴有CD3、CD4细胞和SOD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与CD8细胞和MDA呈负相关 ,与SOD呈正相关。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存在红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可用自由基消除剂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儿童 红细胞免疫 T细胞亚群 自由基 测定 免疫功能
下载PDF
HBsAg携带者HBV DNA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靳光娴 赵元明 +1 位作者 刘凌云 庞新华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53-54,共2页
本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387例HBsAg携带者人群中的HBVDNA,其阳性率为35.9%,男性的阳性率(39.15%)高于女性(32.8%),且随年龄的增高而明显下降,并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认为可通过观... 本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387例HBsAg携带者人群中的HBVDNA,其阳性率为35.9%,男性的阳性率(39.15%)高于女性(32.8%),且随年龄的增高而明显下降,并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认为可通过观察HBsAg滴度来估计乙型肝炎病毒是否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DNA 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宪章 陈述花 +4 位作者 李继锋 阮喜云 钟士江 靳光娴 孙卓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1期1-3,共3页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34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24 小时、72小时、1 周及2 周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结果示发病1 周内sICAM-1浓度逐渐上升,于1 周时...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34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24 小时、72小时、1 周及2 周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结果示发病1 周内sICAM-1浓度逐渐上升,于1 周时达高峰,2 周后明显下降。发病后72 小时sICAM-1 水平与脑梗塞体积呈正相关(P<0.01);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 0.05)。认为sICAM-1 在急性脑梗塞病程中呈动态变化,sICAM-1 参与了脑梗塞的病理发展过程;血清sICAM-1 浓度可作为监测急性脑梗塞白细胞介导的脑损伤的一个指标,与脑梗塞体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梗塞 血清 SICAM-1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VEGF和IL-1β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爱梅 李宪章 +1 位作者 靳光娴 王纪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以及与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和平衡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 38例脑梗死 (CI)患者发病 2 4小时内、3天、...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以及与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和平衡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 38例脑梗死 (CI)患者发病 2 4小时内、3天、7天、14天和 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 2 4小时内及 30名健康对照者的VEGF及IL 1β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VEGF浓度与TIA组及对照组相比均增高 (P <0 .0 1) ,且呈动态变化 ,于第 7天达高峰 ,第 14天时仍未恢复正常 ;大梗死灶患者VEGF水平升高明显。 2 4小时内脑梗死及TIA患者IL 1β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1) ,IL 1β水平在脑梗死组病程中亦呈动态变化 ,于 2 4小时内达高峰 ,随后下降 ,第 7天降至正常。各时间点IL 1β与VEGF浓度间未发现有相关性 (均P >0 .0 5 )。结论 VEGF及IL 1β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平衡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在皮肤血管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莉 王雪楠 +1 位作者 张慧 靳光娴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皮肤 血管炎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儿支气管肺炎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与自由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雷家 张金萍 +1 位作者 靳光娴 孙卓祥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与自由基的关系。方法 红细胞酵母多糖花环法、APAAP酶联法、RIA法和化学法分别检测 9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 38例健康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T细胞亚群、超氧...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与自由基的关系。方法 红细胞酵母多糖花环法、APAAP酶联法、RIA法和化学法分别检测 9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 38例健康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T细胞亚群、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采用SPSS/PC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 肺炎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同时伴有总T淋巴细胞 (CD3)、辅助性T细胞(CD4 )和SOD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与抑制性T细胞 (CD8)和丙二醛呈负相关 ,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正相关。结论 支气管肺炎患儿同时存在红细胞和T细胞双重免疫功能障碍。加用自由基清除剂可改善红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亚群 小儿支气管肺炎 自由基 患儿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酵母多糖 红细胞C3B受体 SOD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宪章 张爱梅 +3 位作者 阮喜云 李继锋 靳光娴 孙卓祥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1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TIA患者血清中VEGF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探讨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保护作用及为临床应用VEGF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3d、7d、 14d的VEG... 目的 研究脑梗死、TIA患者血清中VEGF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探讨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保护作用及为临床应用VEGF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3d、7d、 14d的VEGF水平及TIA患者24 h内的VEGF水平。 结果 脑梗死组与TIA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VEGF浓度均增高(P<0.01),且呈动态变化,于7 d达高峰。 梗死灶大者,伴有并发症患者VEGF水平高。TI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EGF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发展及修复过程VEGF有可能成为反映脑缺血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TIA 血清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对照组 正常 水平 结论 理论依据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宪章 张爱梅 +3 位作者 赵爱玲 阮喜云 靳光娴 孙卓祥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RIA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卓祥 张金萍 靳光娴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寻找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方法。方法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对278例男性不育患者及92例正常健康男性精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限量为10μg/L,平均回收率为104%,批内变... 目的寻找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方法。方法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对278例男性不育患者及92例正常健康男性精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限量为10μg/L,平均回收率为104%,批内变异CVW<10%,批间变异CVB<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浆 超氧化物歧化酶 放射免疫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t-PA、PAI-1变化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李宪章 宓现强 +2 位作者 阮喜云 靳光娴 孙卓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对 2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变化进行了观察 ,并与 3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SAH后 1~ 14天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明显增高 ;其中伴发脑血... 对 2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变化进行了观察 ,并与 3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SAH后 1~ 14天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明显增高 ;其中伴发脑血管痉挛 (CVS)者出血第 7天、 14天血浆 PAI- 1活性均明显高于无 CVS者 ;出血量多者血浆 t- PA、PAI- 1活性较高。提示血浆 t- PA、PAI- 1活性在 SAH后呈动态变化 ,二者可能均参与 SAH的发生、发展 ,其活性测定可望成为监测 SAH、 CVS及出血量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T-PA PAI-1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ET-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李宪章 宓现强 +2 位作者 阮喜云 靳光娴 孙卓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9期12-14,共3页
为探讨血浆内皮素 (ET- 1)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发生、发展的关系 ,对 2 8例 SAH患者 (SAH组 )的 ET- 1水平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 ,并与 30例健康人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SAH组发病 1~ 14天 ET- 1浓度明显增高 ;伴脑血管痉挛 ... 为探讨血浆内皮素 (ET- 1)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发生、发展的关系 ,对 2 8例 SAH患者 (SAH组 )的 ET- 1水平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 ,并与 30例健康人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SAH组发病 1~ 14天 ET- 1浓度明显增高 ;伴脑血管痉挛 (CVS)者第 7天、14天血浆 ET- 1浓度均明显高于不伴 CVS者 ;出血量多者血浆ET- 1浓度较高。认为 ET- 1参与了 SAH的发生、发展 ,测定其浓度可为监测 SAH病情、出血量及判断有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1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中sICAM-1、ET-1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13
作者 陈述花 李宪章 +2 位作者 靳光娴 孙卓祥 李继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1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sICAM-1、ET-1浓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急性期脑梗死病人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sICAM-1和血浆ET-1浓度分别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和非平衡放免法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sICAM-1、ET-1浓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急性期脑梗死病人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sICAM-1和血浆ET-1浓度分别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和非平衡放免法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后1周内sICAM-1、ET-1浓度逐渐上升,于1周时达高峰,2周后明显下降。脑梗死发病72 h内sICAM-1与ET-1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程中,sICAM-1、ET-1的浓度呈动态变化,二者均参与脑梗死的病理发展过程,ET-1还可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诱导ICAM-1的表达,促进缺血局部白细胞的活化、附壁、黏附和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1 SICAM-1 急性脑梗死 发病 病人 临床意义 浓度变化 结论 参与 高峰
下载PDF
粘附分子ICAM-1与皮肤血管炎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李莉 王申广 +2 位作者 王雪楠 张慧 靳光娴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ICAM -1在皮肤血管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高敏感性链霉素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技术 ,HIGH -SABC)对 2 6例皮肤血管炎患者及 17例对照 (健康对照 9例 ,非皮损区对照 8例 )进行检测。...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ICAM -1在皮肤血管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高敏感性链霉素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技术 ,HIGH -SABC)对 2 6例皮肤血管炎患者及 17例对照 (健康对照 9例 ,非皮损区对照 8例 )进行检测。结果 皮肤血管炎皮损部ICAM -1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部及正常皮肤。结论 ICAM -1与皮肤血管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ICAM -1的检测为临床皮肤血管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管炎 粘附分子 ICAM-1 免疫组织化学 发病机制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 TNF-α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于瑞雪 高素平 +1 位作者 靳光娴 周建伟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1-41,共1页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我院 2 7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上述两种细胞因子进行检验。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我院 2 7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上述两种细胞因子进行检验。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有显著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测定 诊断
下载PDF
速率法测定肌酐中碱性苦味酸试剂的改进
16
作者 于瑞雪 刘凌云 +3 位作者 靳光娴 陈颖 张萍 赵元明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配制一种能消除胆红素、血红蛋白等干扰物质的碱性苦味酸试剂。方法在苦味酸试剂中加入硼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铁氰化钾抗干扰物质,与未加抗干扰物质的苦味酸试剂和沉淀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做对比分析。结果胆红素小于3897μ... 目的配制一种能消除胆红素、血红蛋白等干扰物质的碱性苦味酸试剂。方法在苦味酸试剂中加入硼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铁氰化钾抗干扰物质,与未加抗干扰物质的苦味酸试剂和沉淀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做对比分析。结果胆红素小于3897μmol/L,血红蛋白小于10g/L,用该试剂测定基本无干扰,与除蛋白的方法比较呈良好的相关性(r=0968)批内CV:16%~37%,批间CV:19%~41%,回收率:976%,线性范围:0~1768μmol/L。结论自制试剂能有效消除胆红素、血红蛋白等对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酐 碱性苦味酸 自动分析法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王雪楠 孙卓祥 靳光娴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2-52,共1页
目的 为探讨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 - 10 0蛋白抗体免疫酶标法观察了正常及癌变肺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结果 肺癌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肺组织 (P <0 0 5 ) ,非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目的 为探讨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 - 10 0蛋白抗体免疫酶标法观察了正常及癌变肺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结果 肺癌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肺组织 (P <0 0 5 ) ,非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 树突状细胞 肺癌 S-100蛋白 DC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张昭才 靳光娴 +1 位作者 高素平 苏昕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8-28,共1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循环免疫复合物与流行性出血热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红细胞C3b花环率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红细胞C3b花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循环免疫复合物与流行性出血热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红细胞C3b花环率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红细胞C3b花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率达807%。结论循环免疫功能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对该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红细胞免疫 循环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和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相关性检测分析
19
作者 张昭才 靳光娴 +3 位作者 孙卓祥 常洪劲 李士平 常虹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3年第3期47-48,共2页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的关系,对经B超、CT及甲胎蛋白[AFP]确诊的门诊和住院肝癌患者,采用聚台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患者HBV DNA含量和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的关系,对经B超、CT及甲胎蛋白[AFP]确诊的门诊和住院肝癌患者,采用聚台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患者HBV DNA含量和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判定患者HBV的感染状态,从而了解和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 肝炎病毒DNA 荧光定量 HBSAG 相关性检测 HBV标志物 HBEAG 肝癌患者 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20
作者 董坤 董骞 +6 位作者 崔国敏 张金国 白兴合 孙卓祥 靳光娴 王雪楠 黄晓芹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 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充血性心力衰竭组 )和 15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甲状腺激素、血...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 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充血性心力衰竭组 )和 15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组中的 18例在心功能改善后复查了上述指标。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 3 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对甲状腺激素、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HF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T3 含量均显著降低 (P <0 0 1) ;rT3 、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充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清TT3 、FT3 含量与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 ;rT3 、PRA、AngⅡ水平与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 ;PRA、AngⅡ水平与血清TT3 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清TT3 、FT3 降低及rT3 、PRA、AngⅡ升高是CHF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检测上述指标对判断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谒 甲状腺激素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