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南上扬子区晚奥陶世赫南特贝动物群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
23
1
作者
詹仁斌
刘建波
+2 位作者
Ian G.PERCIVAL
靳吉锁
李贵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4-1163,共10页
赫南特贝动物群是奥陶纪末大灭绝事件第一幕发生之后,在全世界中、低纬度地区正常浅海底域广泛兴起的一个典型的凉水腕足动物群,已知在全世界除澳洲以外的各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见诸报道.华南上扬子区是赫南特贝动物群最为发育、分布...
赫南特贝动物群是奥陶纪末大灭绝事件第一幕发生之后,在全世界中、低纬度地区正常浅海底域广泛兴起的一个典型的凉水腕足动物群,已知在全世界除澳洲以外的各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见诸报道.华南上扬子区是赫南特贝动物群最为发育、分布最广泛、地质延限最长、生态分异最复杂的地区.定性与定量分析显示,赫南特贝动物群在扬子区从近岸至远岸的一系列产地,首现层位逐渐升高,动物群延续时限越来越短,而多样性却越来越高.纵向考察表明,近岸产地的赫南特贝动物群多样性由高向低演变,而远岸较深水产地的多样性演变则由低而高.随地点和层位而发生的环境因子变化(如水深、底质等),赫南特贝动物群应对以不同的群落、亚群落或群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南特期
观音桥组
赫南特贝动物群
华南扬子区
原文传递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32
2
作者
詹仁斌
靳吉锁
刘建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357-3371,共15页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早古生代地球海洋生态系统发生的一次重大生物事件,经过数10年的地层古生物研究积累和近20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研究(以3个IGCP项目的连续执行为标志),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共识:大辐射持续了...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早古生代地球海洋生态系统发生的一次重大生物事件,经过数10年的地层古生物研究积累和近20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研究(以3个IGCP项目的连续执行为标志),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共识:大辐射持续了几乎整个奥陶纪,达4000多万年,期间出现过多次辐射高潮;差异演化是大辐射的基本特征之一;大辐射的发生并不伴有地球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灾变,其起始、进程以及具体表现型式受生物自身宏演化规律(内因)和外界环境因素(外因)的双重制约.在华南开展的实例研究为国际间深刻认识这一重大生物事件做出了积极贡献.继续深化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研究,一方面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广泛开展实例分析,在精深系统古生物学和高精度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刻揭示大辐射的过程和实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与综合,以探讨大辐射的诱因及控制机制,进而揭示大辐射期间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协同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辐射
多样性
背景机制
奥陶纪
华南
原文传递
题名
华南上扬子区晚奥陶世赫南特贝动物群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
23
1
作者
詹仁斌
刘建波
Ian G.PERCIVAL
靳吉锁
李贵鹏
机构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Geological Survey of New South Wales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4-1163,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编号:KZCX2-YW-Q05-0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40825006)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2)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20300-5)资助
文摘
赫南特贝动物群是奥陶纪末大灭绝事件第一幕发生之后,在全世界中、低纬度地区正常浅海底域广泛兴起的一个典型的凉水腕足动物群,已知在全世界除澳洲以外的各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见诸报道.华南上扬子区是赫南特贝动物群最为发育、分布最广泛、地质延限最长、生态分异最复杂的地区.定性与定量分析显示,赫南特贝动物群在扬子区从近岸至远岸的一系列产地,首现层位逐渐升高,动物群延续时限越来越短,而多样性却越来越高.纵向考察表明,近岸产地的赫南特贝动物群多样性由高向低演变,而远岸较深水产地的多样性演变则由低而高.随地点和层位而发生的环境因子变化(如水深、底质等),赫南特贝动物群应对以不同的群落、亚群落或群集.
关键词
赫南特期
观音桥组
赫南特贝动物群
华南扬子区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32
2
作者
詹仁斌
靳吉锁
刘建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357-3371,共15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825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35
+3 种基金
41221001
41290260)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IGC P591项目(Early-Middle Paleozoic Revolution)的阶段成果
文摘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早古生代地球海洋生态系统发生的一次重大生物事件,经过数10年的地层古生物研究积累和近20年来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研究(以3个IGCP项目的连续执行为标志),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共识:大辐射持续了几乎整个奥陶纪,达4000多万年,期间出现过多次辐射高潮;差异演化是大辐射的基本特征之一;大辐射的发生并不伴有地球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灾变,其起始、进程以及具体表现型式受生物自身宏演化规律(内因)和外界环境因素(外因)的双重制约.在华南开展的实例研究为国际间深刻认识这一重大生物事件做出了积极贡献.继续深化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研究,一方面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广泛开展实例分析,在精深系统古生物学和高精度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刻揭示大辐射的过程和实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与综合,以探讨大辐射的诱因及控制机制,进而揭示大辐射期间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协同演变关系.
关键词
大辐射
多样性
背景机制
奥陶纪
华南
Keywords
radiation, biodiversity, dynamics, Ordovician, South China
分类号
Q91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南上扬子区晚奥陶世赫南特贝动物群的时空演变
詹仁斌
刘建波
Ian G.PERCIVAL
靳吉锁
李贵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3
原文传递
2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研究:回顾与展望
詹仁斌
靳吉锁
刘建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