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视域下新时代政德建设研究
1
作者 王秀华 靳娇娇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50-59,共10页
政德,即从政者道德,是社会道德的表率和风向标,更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政德建设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富的传统理论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 政德,即从政者道德,是社会道德的表率和风向标,更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政德建设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富的传统理论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把握新时代政德建设,需要从个人、国家、政党三个方面明晰新时代政德建设的定位,从信仰伦理、责任伦理、底线伦理三个层面把握新时代政德建设的规范要求,继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榜样激励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推进内在主观自觉与外在制度约束相结合,以此深入揭示政德建设中历史与现实相贯通、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政德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后果最大化与日常道德的限制
2
作者 龚群 靳娇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9-25,143,共8页
斯马特对于功利主义的后果定义的重新界定,从行为者中立的立场上提出后果事态最大化好作为评价行为的标准。威廉斯指出,如果人们遵循这一后果最大化好的标准行事,则将导致对人的完整性的破坏和人的异化。卡根指出,斯马特的行动后果主义... 斯马特对于功利主义的后果定义的重新界定,从行为者中立的立场上提出后果事态最大化好作为评价行为的标准。威廉斯指出,如果人们遵循这一后果最大化好的标准行事,则将导致对人的完整性的破坏和人的异化。卡根指出,斯马特的行动后果主义的问题在于没有尊重日常道德的限制,日常道德要求我们关注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求我们所做的不超出日常道德的限制。然而,卡根同时认为,日常道德与直觉也并不是完全可靠的。他的观点将后果主义与日常道德的要求相结合,从而提出了一种改进了的后果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后果主义 后果 日常道德
下载PDF
浅谈乡村治理中组织冲突的化解方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丽 靳娇娇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2,共2页
随着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乡村治理格局。在此背景下,组织冲突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总结组织冲突的类型,分析其对乡村治理秩序的影响机理,进而确定乡镇政府、村支部和村委会等正式组织和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代表的非... 随着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乡村治理格局。在此背景下,组织冲突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总结组织冲突的类型,分析其对乡村治理秩序的影响机理,进而确定乡镇政府、村支部和村委会等正式组织和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代表的非正式组织的角色定位,对构建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乡村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组织冲突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下载PDF
在涵养政德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4
作者 靳娇娇 《共产党员(河北)》 2021年第17期36-37,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并作出深刻阐释,号召全党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并作出深刻阐释,号召全党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全党全社会激扬起继往开来、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英勇斗争 建党精神 对党忠诚 精神力量 继往开来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作者 靳娇娇 《领导之友》 2017年第2期71-73,共3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5月至8月在巴黎旅居期间写成的,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得以出版,直到1932年苏联出版的《马克思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部分第3卷才首次以德文发表了全部手稿,并冠以标题《1844年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5月至8月在巴黎旅居期间写成的,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得以出版,直到1932年苏联出版的《马克思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部分第3卷才首次以德文发表了全部手稿,并冠以标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自问世以来,担当过不少重大历史角色。时至今日,它还是马克思文献中被引用最多,同时又最难懂的文本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 诞生地 《手稿》 历史考证 历史角色 第3卷 出版
下载PDF
毛泽东红色家风中的“情”与“理”
6
作者 王秀华 靳娇娇 《领导之友》 2017年第6期4-7,共4页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面对私情与公理的矛盾和冲突,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处理好公与私、情与理的关系,做到廉洁齐家,自觉带头...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面对私情与公理的矛盾和冲突,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处理好公与私、情与理的关系,做到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一代伟人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干部 毛泽东 家风 “理” “情” 传承 培养 中国共产党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幸福”
7
作者 靳娇娇 张丽丽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5期156-156,共1页
靳娇娇、张丽丽在2024年6月10日《学习时报》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幸福是主观追求与客观创造的统一。正是人的实践活动,现实地把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创造联结起来、统一起来,人们在创造性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幸福、累积幸福。这就是... 靳娇娇、张丽丽在2024年6月10日《学习时报》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幸福是主观追求与客观创造的统一。正是人的实践活动,现实地把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创造联结起来、统一起来,人们在创造性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幸福、累积幸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实践幸福观。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幸福是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幸福的关键所在。人的幸福离不开丰富的物质生活基础,因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展开的前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展现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彰显人的自由性与丰富性,实现人的真正充实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活资料 创造性实践 精神富有 主观追求 幸福观 人的自由 人的幸福 人的主体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