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
1
作者 何合胜 魏元凤 +3 位作者 季新悦 徐又海 杨玉琼 靳小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治经过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类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就诊的两例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 目的:探讨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治经过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类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就诊的两例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肿瘤累及皮肤、骨髓、淋巴结等部位,皮肤病理显示,CD56、CD123均为阳性,而CD4、CD34、TdT、CD3、CD20、MPO、EBER均为阴性。骨髓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56、CD123、CD304均为阳性,而髓系、淋系特异性免疫标志均为阴性。两例患者初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样化疗方案非常敏感,但短期内复发,生存期分别为36、4个月。结论:CD4^(-)CD56^(+)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罕见,该病容易误诊且预后差,应优先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样的治疗方案改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临床病理
下载PDF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
2
作者 赵敏 倪平 +2 位作者 翟惠莹 靳小可 杨玉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4-988,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者骨髓或淋巴结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EF1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20例,LEF1阳性16例,阳性率为80%;套细胞淋巴瘤阳性为1/12;滤泡性淋巴瘤为1/5;边缘区淋巴瘤为0/11;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为0/8;毛细胞白血病0/2;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未见LEF1表达;LEF1表达在C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EF1的表达和CD200、CLL积分等CLL的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4例LEF1阴性的CLL患者中,2例+1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LEF1阳性组(P>0.05)。结论LEF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B-CLPD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SELDI-TOF-MS技术在贲门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靳小可 杨瑞红 +2 位作者 郭素堂 张旭东 胡春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寻找贲门癌肿瘤标记物并建立诊断模型。筛选提示发生淋巴转移的差异蛋白,为临床早期诊断贲门癌及判断预后提供新方法。方法 CM10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测101例贲门癌患者及118例正常对照者... 目的寻找贲门癌肿瘤标记物并建立诊断模型。筛选提示发生淋巴转移的差异蛋白,为临床早期诊断贲门癌及判断预后提供新方法。方法 CM10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测101例贲门癌患者及1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蛋白,Biomarker Wizard软件和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BPS)分析得差异蛋白并建立贲门癌诊断分类树,双盲法验证其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对比有、无淋巴转移的贲门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得到差异蛋白。结果对照分析贲门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得56个差异蛋白(P<0.05),经BPS软件筛选,以质荷比为5 480.49(P<10-8)的蛋白为主根结点建立贲门癌诊断模型,其灵敏度为95.05%,特异度为95.76%。得到可提示淋巴转移的差异蛋白3 820.87(P<0.05),其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82.1%。结论 SELDI-TOF-MS技术可建立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贲门癌诊断模型,筛选出能够提示发生淋巴转移的差异蛋白,有助于贲门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血清蛋 白指纹图谱 贲门癌 诊断模型
下载PDF
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梅琮 胡涛 +5 位作者 靳小可 黄大可 张梅 李群 胡春松 黄保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7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NS)组、ConA组,分别于注射后2、6、12、18、24、48 h眼球取血并留取肝脏标本,用赖氏法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 目的探讨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7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NS)组、ConA组,分别于注射后2、6、12、18、24、48 h眼球取血并留取肝脏标本,用赖氏法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HE染色法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改变;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RA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lβ)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MGB1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RAGE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lβ含量。结果成功构建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注射ConA 2 h肝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即增加,至18 h达峰值(P<0.01);HMGB1蛋白表达明显聚集于坏死区域;肝组织RAGE mRNA于12 h表达上调;RAGE蛋白的表达于24 h达到峰值,与N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TNF-αmRNA表达分别在6、24 h出现2个峰值,血清TNF-α含量在注射ConA 2 h达峰值(455.25 ng/L),随后逐渐减低,至48 h与NS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注射ConA各时间点小鼠肝组织与血清中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NS组(P<0.01)。结论在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损伤肝组织RAGE的表达显著增加,这可能与诱导肝组织损伤中炎症因子的进一步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蛋白A 肝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下载PDF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5
作者 廖怡 何合胜 +6 位作者 魏元凤 沈大鹏 季欣悦 黄辰 黄君 靳小可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6-1031,共6页
目的:探讨总结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认识与见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ANK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 目的:探讨总结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认识与见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ANK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结果及治疗与转归。结果:7例患者中5例男性,2例女性,中位年龄47(33-69)岁。7例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均可见类似大颗粒淋巴细胞;5例免疫分型提示异常NK细胞。截至随访结束,6例死亡,1例存活,中位生存时间76.9(4-347)天。结论:ANKL在临床上罕见,病程短,预后很差,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时预后更差,目前治疗上没有统一的方法,部分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可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学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下载PDF
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合胜 刘善浩 +5 位作者 苏贵平 姚军萍 靳小可 徐又海 杨玉琼 齐晶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3-24,27,共3页
目的:探讨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 目的:探讨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9例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资料均符合血管外溶血.通过诊断性治疗8例患者达缓解和部分缓解而确诊;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Coombs试验阴性转为阳性而确诊.结论: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容易误诊,诊断性治疗有助于尽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MBS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 治疗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变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靳小可 黄东平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223-1226,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临床常见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完善,新检测、治疗方法以及新药物的出现使该类患者获得了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存质量,但依然有很多患者无法治愈、存在复发的风险或对化疗产生耐药,这对临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临床常见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完善,新检测、治疗方法以及新药物的出现使该类患者获得了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存质量,但依然有很多患者无法治愈、存在复发的风险或对化疗产生耐药,这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小残留病变(MRD)概念的提出,使患者治疗后肿瘤负荷状态得到了更精确的描述,有利于临床监测和评价患者状态并选择恰当的诊疗时机,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在MRD多种检测手段中,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以其高灵敏度、快速高效、相对廉价等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所应用和推广。笔者对目前MFC在骨髓瘤的MRD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流式细胞术 肿瘤 残余
下载PDF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洁 黄东平 +2 位作者 杨玉琼 靳小可 何合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特点,增强对PAL诊治和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结果:2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发现肾上腺肿物。经病理组织...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特点,增强对PAL诊治和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结果:2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发现肾上腺肿物。经病理组织学诊断1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另1例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前者拒绝治疗,明确诊断后第32天死亡;后者因化疗前并发急性胰腺炎,接受了"Gem Ox"方案化疗,联合"VP-16+DXM"方案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短暂好转后迅速恶化,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化疗后第40天死亡。结论: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结外淋巴瘤,治疗以放化疗联合治疗模式为主。PAL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预后差异较大,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RNA干扰HuR基因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和CD7、CD19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光曦 张军 +1 位作者 靳小可 徐又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抑制人抗原R(HuR)基因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ML)凋亡和CD7、CD19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具有干扰HuR表达的siRNA(HuR-siRNA组)及不具有干扰作用的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AML细胞株THP-1,... 目的:探讨RNA干扰抑制人抗原R(HuR)基因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ML)凋亡和CD7、CD19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具有干扰HuR表达的siRNA(HuR-siRNA组)及不具有干扰作用的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AML细胞株THP-1,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收集转染48h的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HuR、CD7、CD19、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cleaved caspase-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及细胞周期D1(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3组caspase-3和STAT3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HuR-siRNA组HuR、CD7、CD19、p-STAT3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AML细胞HuR基因表达可诱导细胞凋亡,降低CD7和CD19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R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STAT3信号通路 凋亡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合胜 姚军萍 +5 位作者 靳小可 刘善浩 杨玉琼 徐又海 苏贵平 黄东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anemia,AIHA)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anemia,AIHA)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DLBCL合并AIHA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中位发病年龄60(49~73)岁。确诊时血红蛋白中位数69.5(55~85)g/L,网织红细胞比例中位数6.65%(1.2%~14.7%),Coombs试验全部为阳性。6例患者中Ann Arbor分期:Ⅲ期4例,Ⅳ期2例;IPI评分3分4例,4分1例,5分1例。AIHA发生于DLBCL之前2例,AIHA与DLBCL同时发生2例,AIHA发生于淋巴瘤确诊之后2例。4例患者联合化疗及激素治疗,2例患者单用化疗;其中3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亡,中位总生存期17个月。结论:DLBCL合并AIHA临床少见,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疗效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DLBCL的缓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调节性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合胜 靳小可 +3 位作者 徐又海 杨玉琼 刘善浩 齐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19^+IL-10^+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19^+IL-10^+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的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19^+IL-10^+调节性B细胞、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分别为(1.27±0.39)%、(9.85±2.18)%,健康志愿者组分别为(2.92±0.71)%、(26.47±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19^+IL-10^+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比例降低,提示调节性B细胞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调节性B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合胜 杨玉琼 +6 位作者 刘银华 靳小可 徐又海 姚军萍 刘善浩 严家炜 黄东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相关的淋巴瘤病理学类型多见于惰性B细胞淋巴瘤,而很少见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 背景与目的: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相关的淋巴瘤病理学类型多见于惰性B细胞淋巴瘤,而很少见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探索PTCL合并AIHA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1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PTC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中位发病年龄66(51~89)岁。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位数为62(32~91)g/L,网织红细胞比例中位数为4.4%(1.6%~16.0%),总胆红素中位数为39.9(6.3~51.5)μmoL/L,直接胆红素中位数为12.5(4.29~18.70)μmoL/L,LDH中位数为379(142~1012)U/L。Coombs试验全部为阳性。7例患者中Ⅲ期6例,Ⅳ期1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为2分者2例,3分3例,4分1例,5分1例。4例患者联合化疗及后续激素治疗,2例仅予以化疗,1例患者单用激素;至随访结束时为止,3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可随访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7(2~73)个月。结论:PTCL合并AIHA临床非常少见,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效果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淋巴瘤的缓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T细胞淋巴瘤 糖皮质激素 化疗
下载PDF
CD3^-CD19^+B淋巴细胞及BAFF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合胜 靳小可 +3 位作者 刘善浩 徐又海 杨玉琼 齐晶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CD3^-CD19^+B细胞及外周血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2例AIHA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19^+B细胞的比例;ELISA方...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CD3^-CD19^+B细胞及外周血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2例AIHA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19^+B细胞的比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BAFF的水平。结果:AIHA及健康志愿者的CD3^-CD19^+B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5.79±5.32)%、(11.38±3.17)%,BAFF浓度分别为(627.9±138.6)ng/L、(397.2±95.3) ng/L;AIHA患者CD3^-CD19^+B细胞的比例及血清中BAFF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结论:AIHA患者外周血CD3^-CD19^+B细胞的比例及BAFF浓度升高,提示外周血CD3^-CD19^+B淋巴细胞及BAFF可能参与AIHA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初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玉琼 何合胜 +7 位作者 戴艳 靳小可 李佳嘉 黄辰 黄君 齐晶 严家炜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6-871,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初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TL初诊患者临床资料39例,分析治疗前NLR与AITL患...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初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TL初诊患者临床资料39例,分析治疗前NLR与AITL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9例AITL患者初诊NLR中位数为5.43,以此中位值为临界值,将AITL患者分成高NLR组(NLR≥5.43,20例)和低NLR组(NLR <5.43,19例)。与低NLR患者相比,高NLR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低(P=0.0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结外受累部位2个及以上及高NLR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外受累部位2个及以上和高N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NLR水平是影响初诊AITL患者的预后因素,N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Ph^-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驱动基因突变及其临床分析
15
作者 徐又海 黄来全 +2 位作者 齐晶 靳小可 黄东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Ph^-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为MPN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观察指标。探寻MPN治疗可能存在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就诊弋矶山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58例MPN患者临... 目的:探讨Ph^-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为MPN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观察指标。探寻MPN治疗可能存在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就诊弋矶山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58例MPN患者临床特征,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MPL突变,直接测序法检测CALR突变。结果:PV组JAK2^+表达的年龄高于JAK2^-表达(P<0.05),JAK2^+表达的WBC和PLT数高于JAK2-表达(P<0.05);ET组JAK2^+表达年龄高于CLAR+和JAK2/MPL/CLAR-表达(P<0.05),JAK2^+表达Hb数高于JAK2/MPL/CLAR-表达(P<0.05);PMF组JAK2^+表达脾大情况高于JAK2/MPL/CLAR-表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WBC增高是PV患者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高龄、JAK2^+表达和脾大是ET患者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在Ph^-经典型MPN患者中,患者临床特征与驱动基因突变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突变 JAK2 MPL CAL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