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血藤总黄酮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赖雯 范路梅 +3 位作者 徐祖清 于晴 靳文鹏 丁兆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0-634,共5页
目的 探讨鸡血藤总黄酮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鸡血藤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40、80、160 mg/kg),连续灌胃给药7 d后,通过夹闭双侧肾蒂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尿素酶... 目的 探讨鸡血藤总黄酮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鸡血藤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40、80、160 mg/kg),连续灌胃给药7 d后,通过夹闭双侧肾蒂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法、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BUN及Scr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NF-κB p65、Nrf2及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组大鼠血清BUN、Scr水平降低(P<0.05,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缓解,血清及肾组织MDA、TNF-α、IL-6水平降低(P<0.05,P<0.01),CAT、SOD活性及IL-10水平升高(P<0.05,P<0.01),肾组织Nrf2、HO-1和细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鸡血藤总黄酮具有保护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该作用与活化Nrf2/HO-1信号通路,阻止NF-κB p65核转位,进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总黄酮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NF-κB p65 Nrf2/HO-1信号通路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中抗血小板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苑述政 闫玲玲 靳文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5期846-847,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抗血小板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heart stem,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83例,根据院前急救中是否采取抗血小板措施分为对照组(40例)和抗血小板组(43例)。对照组入院...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抗血小板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heart stem,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83例,根据院前急救中是否采取抗血小板措施分为对照组(40例)和抗血小板组(43例)。对照组入院确诊后再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组于院前急救中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 w后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w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均降低,抗血小板组变化更明显(P<0.05);抗血小板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中对AMI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可利于心功能恢复,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抗血小板 预后
下载PDF
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苑述政 闫玲玲 靳文鹏 《大医生》 2021年第14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8例急诊创伤死亡患者资料作为预后不良组,另选择同期400例抢救成功的急诊创伤患者资料为预后良好组,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8例急诊创伤死亡患者资料作为预后不良组,另选择同期400例抢救成功的急诊创伤患者资料为预后良好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至就诊时间、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机械通气情况、抢救措施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凝血指标情况,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院后48 h,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升高,纤维蛋白原(FIB)下降(P<0.05),预后不良组PT、APTT比预后良好组延长(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受伤部位、受伤至就诊时间、GCS评分、ISS评分、机械通气情况与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0.05);受伤部位(颅脑)、GCS评分(≤8分)、ISS评分(>16分)、机械通气(是)、PT、APTT为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受伤部位为颅脑、GCS评分≤8分、ISS评分>16分、机械通气、PT、APTT是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关注这些危险因素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